作为巴菲特的老师,价值投资法的创始人,格雷厄姆也曾经历过一次次的绝境,甚至面临破产边缘,不过,这些危机不但没有打垮他,反而成就了他“股市猎手”的称号,在与洛克菲勒美李石油公司之战中胜出。
格雷厄姆以自身经历告诉投资者一个道理,不用害怕失败,有时越接近绝境越能够胜出。
◎持续亏损,不要绝望
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前身,本杰明·格雷厄姆共同账户的初始资本额为40万美元,经过苦心经营,到1929年1月大萧条前夕,这个雪球已经滚到250万美元。当时,格雷厄姆虽然赞同一些投资者认为股市即将大崩溃的观点,却仍然在股市中保留了大部分的投资组合。股市大萧条来临后,当年该账户就损失了20%,第二年更是亏损了50%,第三年亏损16%,到1933年,账户价值仅37.5万美元。
就在这次绝境中,经过深刻反思,格雷厄姆改变了投资策略,1935年就把所有令人沮丧的损失全部挽回。在此之后,更是每年保持30%以上的投资报酬率,远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速度。
经历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格雷厄姆反思,任何一个能够严格遵循古老的普通股投资准则的投资者,都会在开始出现牛市时就抛出股票,然后远离市场,一直等到股市崩溃后再重返市场。也许过早地退出市场会蒙受损失,但是绝境过后的获利机会足以弥补承担的风险。
按照这个原则,即使经历了后来1937、1938年美国股市下跌,格雷厄姆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后来,他回忆,那是一段艰苦困难的时期,不过我们却能绝处逢生,把财务状况恢复到了1929年的水平。之后,经营就异常顺利了。
格雷厄姆总结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的“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时刻保持高度的戒心。陷入绝境时,也要保持警惕,找出机会绝地反击,绝境逢生。
◎坚持,坚持,再坚持
如果我们持有的股票大幅跳水了,相信我们的本能会跳出来说:马上割肉,因为那意味着亏损,但是格雷厄姆的回答是:并非如此。任何一支股票,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内在价值的股票,出现下跌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损失,相反,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买入该股票的绝佳时机,因为这时,投资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较高价值的股票,是物超所值的投资,总体而言可以摊低持股成本。
如果投资者以每股80美元的价格买入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的股票,在1936年的股市暴跌中,该公司的股价跌到了最低点的36美元,那么,是不是我们遭受了损失,或者变得比以前更穷了呢?格雷厄姆回答,没有的事。
只要你坚持在最低点时仍然持有该股票,而且对该公司的内在价值或固有价值抱有坚定的信心,相信将来的某个时刻股价一定会回升乃至大涨。那么,你只需静静地等待着就够了。因为,格雷厄姆早已为我们算好了一笔账,当股价跌到36美元时,已经远远低于该股票的内在价值了,这是十分荒谬的。这种情况不可能维持长久。果然,投资者还没等到一年,它的股价就上涨了2.26倍,每股117.5美元。
像这类经历股市大跌,却能绝地逢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在于价格出现波动时能够保持必胜的信心,坚持自己的投资的内在价值。其实,真正的投资者除了关注手中股票价格的变动,还会暂时忽视不符合自己判断和倾向的价格波动。判断自己能否获利,在绝境中应做的就是,坚定地持有自己的投资,并且,发现那些被低估的投资,以极低的价格进行投资,这时,获得的收益也最大。
Tips
①越接近绝境越能够胜出,其中一个理解就是,正确对待价格波动,一个真正的投资者会把股价大幅下跌当作市场为自己提供买入的机会,把股价大幅上涨当作为自己提供出售的机会。
②想在接近绝境时增加胜出概率,就要更关注股利收入和公司的运作,而不用对股价波动过于敏感。以经营一家企业的态度去经营股票。
③在绝境中获胜的关键在于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股价波动没有表明其内在价值真的发生了变化,那么就应该耐心坚持,等到胜出的机会。
④要想增加在绝境中胜出的概率,保证自己在市场大跌时并不一定造成什么损失,其中的关键一定是“物有所值”,投资之前,应该充分而全面地了解要投资的行业和企业及其内在价值。
宁可错失机会,也不能投错钱;投资家更要能抵挡住**。
——史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