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科斯托兰尼被称为“德国的巴菲特”,当大家都在紧盯着走势图表、研究各种投资技巧理论时,科斯托兰尼却说,他们所做的工作,有95%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忘记了思考一个道理,投资的本质,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但对投资者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投资大师都是艺术家
科学与艺术最简单的比较方式,就是科学是可以通过公式、理论、原则、图表分析而来,得出一般性结论,只要你遵从既定的公式理论,最终得到的结果就可以重复出现。然而,就算你和梵高一样疯狂地画向日葵,你能画出与他一样的世界名画吗?这就是艺术。
艺术与科学刚好相反,就算你把所有能够量化的客观条件都设定成跟大师们一样,你还是成不了大师,至少,你成不了那一位你复制他的成功经验的大师。因为,投资就是艺术,不会因为你的精准的重复量化,就出现相同的结果。
与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一样,安德烈·科斯托兰尼也是艺术家,而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成功,靠的不是一套套的实验步骤和公式定理,他们敏锐的商业直觉、对市场走向有着超乎常人的洞悉,还有凡事预先思考的心理素质,才是成功的关键,这些,是不能成为一条条生硬的公式定理而被固定下来,引得投资者争相模仿的。因为,无论如何,艺术家的想法重复不来。
依样画葫芦的人学到的只是形式,真正的内容、精髓是无法言说的,也不可复制。就算你每分每秒都在解析巴菲特的选股原则,或者熟读彼得·林奇的选股战略,钻研各种技术线形和买卖指标,你成为巴菲特第二的概率,还是会比你到赌场赌赢的概率更低。
就像总体经济的走向不能只用数据这个指标来预测一样,社会组织结构是发展的,社会物质文化也在不断积累,这就意味着人们的思考模式会发生变化,进而,人的行为模式也会改变,所以,现在那些经济学院教的总体经济理论并不是完全就是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经济危机一来,整个社会照样一片震惊。
◎真正获利的人
无论是学到多少宏观总体经济理论,还是掌握了多少图表分析技术,实际情况是,一批又一批投资者们就像赌徒一样,在整个金融大赌场里一次又一次地输光了他们的钱。然后,他们继续搜寻新的统计数据、运用新的计算模式、掌握新的操作工具,不断地重复着过去的做法,以及和过去一样的结果。
然而,真正能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中大获全胜的,就是那些不断向你兜售新数据、计算模式和操作工具的“周边行业”,实事求是地说,他们比投资者更了解游戏规则的真相。
身处市场之中,进行投资不是说仅仅靠理智的思维就可以稳赚不赔,投资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当然,也不是说投资就是完全非理性的,我们达不到艺术家的境界,就像艺术家一样洒脱随性,结果往往亏得更惨。真正要把投资当作一门学问,更要当作一门艺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投资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结果。对于那些投资大师们,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以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待投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投资就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可是,投资这门艺术如果掌握得不好就很有可能损失巨大。因为,投资与艺术有一点不同,就是投资涉及到的不仅是心灵的感受和个人的悟性,还涉及到金钱,也就是说,一旦玩不转投资这么艺术,亏损就在所难免。
艺术要求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建立于无数次刻苦钻研之上才能达到的境界。一幅画作的完成,一次舞蹈的闭幕,并不是随性所至,毫无章法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台下的十年,就是学习基本功的十年。一个投资者进入市场之前,应该以理论方法作为学习内容,但是,又不能盲从,要把自己的投资玩转成自己的艺术,把自己当作一个投资界的艺术家,才能把投资看作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大师小传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
德国投资大师,有“德国的沃伦·巴菲特”和“证券界教父”之称,被誉为“20世纪的股票见证人”“本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他一直以投机者自居,且引以为傲。是一位活到93岁的犹太人,一位全球金融投资类百万畅销书的作者,更是一位一直受到上帝眷顾的人,在连续遭遇两次重大打击之后,他依然能够东山再起,以致被称为“投资神话”。
Tips
①投资是一门艺术,因此,很多东西就像艺术一样,只能有自己的判断,投资大师的判断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在艺术界没有金科玉律,同样,在投资界,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书写自己的大作,形成自己的理论判断。
②投资与艺术的相通性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投资决策的做出,都应该有主见,要三思而后行。是否应该买进,买进哪一只股票,投资哪一个行业,选择哪一种理财产品,都应该建立在自己的想法之上。
③投资这门艺术要求我们不迷信大师的投资技巧和分析方法,投资决策的做出是个人的行为,投资大师的艺术理论不能模仿,也模仿不来。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对投资的看法。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你为什么投这一家公司而不投那一家公司,关键在于该公司提供给你的数据,根据数据,就可以评判,这家公司在未来一二十年会挣多少。
——沃伦·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