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我的女儿今年9岁了,她漂亮聪明,学习成绩很不错,可是太娇气,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你让她自己倒水喝,她怕开水烫手,不敢倒;在外面从不和人说话,哪怕是邻居,也怕遇到的是拐卖小孩的坏人;学校离家虽然只有5分钟路,可是一定要爷爷奶奶去接才肯回家;不要说做家务了,就连削铅笔、收拾书包也要由我代劳,怕弄破了皮肤。
面对这样的骄娇女,我该怎么办?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虽然只有9岁,可上面几样“不会”的恰恰都是她应该会的。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家人从小对孩子过度呵护,以至于孩子缺乏起码的生活本领和自控能力,过于任性。
所以,只要从现在开始抓紧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一方面提高她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她的自控能力,就能彻底变个样。
例如,多带孩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让她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就能慢慢培养起日常生活本领来。特别是,如果有亲戚在乡下,带她去乡下住几天,看看当地的农村生活,放心地让她与农村孩子一起去放放牛、喂喂鸡鸭、干干农活,锻炼效果会更好。
不要担心这种环境下孩子还会像过去那样娇气,这种全新的生活环境给她带来的不啻是一种全新震撼,孩子很快就会融入其中的。不但如此,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身体素质也会有一定增强,在家里开始喜欢力所能及地做家务了,许多本该自己做的事就不用父母操心了。到那时候,如果你还要主动为她倒开水,她会觉得你小看了她呢!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么大的孩子要发生上述“翻天覆地”变化,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复。但父母只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在确定了最终目标后,慢慢增加实现目标的难度,中途不要放弃,就一定会实现目的。
那么,这里的难点在哪里呢?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这种百折不挠的自制力训练中,具有不同特点,要因人而异。
例如,辽宁师范大学杨丽珠、董光恒就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从大连市幼儿园随机抽取三、四、五岁经过问卷评定的孩子各20名,男女各半。然后发给每个孩子儿童用七巧板一副,目标图形两个:一个很简单,一个很复杂。接下来,提前一星期由老师带领孩子们玩七巧板拼图游戏,目标图形用的是比较简单的那个,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孩子了解游戏规则。而在真正做实验时,给孩子使用的是很复杂的目标图形,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个图形究竟复杂到什么样子呢?在大学研究生中进行的实验表明,大部分人无法顺利完成。之所以要如此复杂,就是要让这些孩子们完不成,以此来考察他们知难而退的时间长短。
在确定评分标准时,他们预先从四岁组幼儿中随机选择10名孩子,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完成枯燥任务的时间很难超过15分钟,据此把每3分钟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计分,15分钟分为5个计分段。
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遇到某种困难时,看到他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这时候如果只对他的短期冲动进行控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更多地锻炼孩子对某种厌烦(或有**力)的活动如何坚持坚持再坚持,实际上这就是自制力的深化和发展 1。不用说,这种自制力和人的意志密切相关,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自制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父母平时就不该迁就孩子的无理行为。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进行疏导,并且要自始至终坚持这一点,让孩子懂得并不是他的任何要求都能得到满足的。
在具体训练内容上,主要是从合理的作息制度和消费需求入手。孩子的自制力表现在多方面,但只要坚持从这两方面入手,就算是抓住了牛鼻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有些孩子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有些就不能,虽然大家面对的是同样的环境和条件。这实际上就与每个人的自制力有关,而这种自制力训练最初无不是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的,尤其是合理的作息制度。
所谓合理的作息制度,是指首先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然后才是坚持不懈。例如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锻炼,上午几点去幼儿园或学校,中午几点洗手、几点午餐、几点午睡、几点午睡结束起床,放学回家后看不看电视、看多少时间电视、几点吃晚饭、几点上床睡觉等。
虽然说,一开始就让孩子每天坚持这样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付出相应的意志和努力,抑制诸如睡懒觉、看电视时间过长等不良行为,就能慢慢地把这些日常小事扩展成社会道德的强化,然后内化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体现为一种坚不可摧的意志力。
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去接孩子时有两条路可走,路程差不多。但她知道孩子非常喜欢吃葡萄,就毅然选择经过葡萄园的那条路,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每当孩子要母亲顺手摘一串葡萄给自己尝尝时,母亲总是和他讲道理,让他懂得要吃葡萄可以,但必须去市场上买,这种顺手牵羊叫“偷”。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提要求了。
有一次,这位母亲故意告诉孩子说今天不能来接了,要他自己走回家。而实际上,母亲依旧去了学校,并且远远地跟着孩子后面,看他在经过葡萄园时会不会抗拒**,或者流连忘返什么的。实践证明,在孩子一个人回家时仍然能很好地慎独,为此她感到非常满意。
不用说,孩子如果有了这样的自制力,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学习习惯方面也就绝对差不到哪里去了。
1 杨丽珠、董光恒:《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研究》,2005年第4期心理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