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中国在与韩国达成货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上,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地区的货物贸易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1月又与香港、马来西亚,3月与白俄罗斯分别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所有这些举措,都引发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虽然从金融学上看,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并非完全一码事,但中国与白俄罗斯的货币互换实质上已经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版图从亚洲扩张到了东欧。
那么,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呢?说穿了,就是人民币可以在国际上自由兑换、交易、流通,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结算、储备货币。
从国际经济发展规律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以后,该国货币必然要走向国际化。究其原因在于,货币国际化能够带来诸多好处,如节约外汇储备、增加铸币税收入、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扩大贸易和投资等等。
其中最直接、最大的好处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所谓铸币税,是指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就可以通过发行人民币这种国际货币“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要知道,这种收益可是没有成本的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全球瞩目,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共识”。但最终应该不应该国际化,还要看它能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鲁迪登布森1999年就预言,20年后全球只会剩下少数几种货币,如南北美洲会通用美元,在欧洲人民币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地区则主要是欧元货币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则预言,亚洲地区迟早会出现一种共同货币“亚元”,人民币将会在其中扮演主角。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①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从目前看,这些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这主要有:
a.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0多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2009年初,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95万亿美元大关,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我国政治稳定、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基础。
b.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具有良好的国际信用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与其汇率是否基本稳定、是否具备良好的国际信用、是否具备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从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且稳中有升,正在逐步实现自由兑换,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c.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体制保障
这主要体现在我国金融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逐步剥离和核销,并且借鉴国外监管金融机构的市场经济做法,在适应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卓有成效。这些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金融体制和体系。
d.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便利外资进入中国股市、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允许中国资本投资海外、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等措施不断推出,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我国进一步调整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策略,人民币国际化走向十分明确。
e.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正在路演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不断扩大,促使这些国家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进一步增强,从而拉动人民币交易范围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人民币,所有这些都最终会推动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
目前,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硬通货,有“小美元”之称。
②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安排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之前首先要走的两步棋是:
a.人民币周边化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即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经济贸易往来规模的迅速扩大,通过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首先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人民币流通规模,这一点目前发展势头非常不错。
例如,尼泊尔政府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中央银行储备货币,人民币在越南、我国香港全境流通,老挝、缅甸、俄罗斯、蒙古的部分地区也已经可以用人民币代替本币流通了。
b.人民币亚洲化
人民币亚洲化是在人民币周边化基础上必须经过的一个复杂多变而漫长的过程,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绕不过去的阶段。只有当人民币真正成为亚洲主导货币,才能最终走向国际化。
为此,同样应当通过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两种模式,鼓励在出口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和投融资,鼓励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用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等到条件成熟时,让人民币慢慢替代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真正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③人民币国际储备规模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收支保持了高水平和低差额,外汇储备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形式。
我国2009年初的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而黄金储备多年来一直没有增加,均为1929万盎司,符合基本稳定持有的原则。由于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可兑换货币,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进行兑换,对于资本项目还实行着严格管制,国内建设资金需求缺口又很大,所以必须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来维持国际支付能力,保证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
④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虽然是大势所趋,可是却不会一帆风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我国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
一般认为,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其经济总量至少应该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8%,而我国2008年末这一比例还只有6.85%左右。
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还很小很小。
b.增加宏观调控、现金管理难度
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后,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对我国利率、汇率、物价水平的影响作用会大大增加,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可能会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被动状态。更不用说,国际化后的人民币还必须承担稳定国际金融的任务,当类似于这次全球金融海啸来临时,必须挺身而出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c.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这主要是指:汇率风险成本,即所有以人民币结算、储备、标价的资产所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加大;利率自由化成本,即在资本项目开发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速度会加大,交易成本提高;信心成本,即你必须为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增值付出承诺成本;政策偏离成本,即必须考虑到国内货币政策和国外货币政策无法协同、达不到最终目标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d.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会遭遇到其他压力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屹立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又如此之快,早就引起了许多国家的警惕、忧虑,对人民币国际化造成了某些偏见和敌视态度。而这些,都会延缓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
【金融学点睛】
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并且是大势所趋,但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当务之急是要提升人民币公信力,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