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股指,读者对它耳熟能详,可是对它是怎么来的却未必都能说得清楚。这里就来谈谈这个金融学名词。
股票价格指数是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它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对股市动态所作出的综合反映。编制股票价格指数的目的,是要综合考察股市的动态变化过程,反映股票市场价格水平,为投资者投资股票提供参考依据。
关于股票价格指数,国内外最常用的有:
①美国纽约的道·琼斯指数
道·琼斯指数的全称是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股票价格指数。
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在1844年7月3日开始以美国的11种有代表性的股票编制股票价格平均数。发展到现在,道·琼斯指数一共包括4种价格平均数,它们分别是:30种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20种运输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15种公用事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以及从上述65种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基础上得出的综合指数。其中,报刊媒体上引用最多的道·琼斯指数,一般是指30种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简称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
目前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随着1995年后美国股市的上涨,道·琼斯工业指数终于在1999年突破10000点大关,并且在2007年10月11日摸高到历史最高点14198.10点。由于受次贷危机及随后升级的金融海啸影响,道·琼斯工业指数步步下跌,2009年3月10日收于6547点。
②英国伦敦的《金融时报》股票指数
《金融时报》股票指数全称是“伦敦《金融时报》工商业普通股股票价格指数”,是英国《金融时报》编制的、反映伦敦证券交易所工业和其他行业股票价格变动的指数,以及时反映伦敦股票市场动态闻名于世。
编制《金融时报》指数的样本股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最有代表性的30家英国大型工业企业股票,二是从各行各业中挑选出来的100家最有代表性的股票,三是从各行各业中挑选出来的500家最有代表性的股票。通常所称的《金融时报》股票指数,是指30种工业股票指数。
《金融时报》股票指数最初是以1935年7月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后来调整为以1962年4月10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依然为100点;作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标的的《金融时报》指数,则以市场上交易频繁的100种股票为样本编制,基期为1984年1月3日,基期指数为1000点。
③日本东京的日经指数
日经指数原来叫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的、反映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数。
日经指数的前身是1950年9月开始编制的东证修正平均股价。1975年5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社向美国道·琼斯公司买进商标,采用修正的美国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1985年5月1日合同满10年时双方协商改名为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简称日经指数。
日经指数包括日经225股指指数(日经225)、日经500股指指数(日经500)、日经300股指指数(日经300)、日经综合股指指数(日经综合)、日经店头平均股票价格指数。
由于日经225指数延续时间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所以成为考察日本股票市场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最常用、最可靠的指标,平时报刊媒体所称的日经指数指的就是它。
④香港的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是香港恒生银行编制、反映香港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数,也是香港股票市场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价格指数。
恒生指数是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1969年11月24日正式发布,开始点数是150点。它的历史最低点是1967年8月31日的58.61点,最高点是2006年11月9日的18952.86点,2009年3月10日为11694点。
恒生指数的样本股是从香港上市公司中挑选出来的33家有代表性的大公司,它们的股票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的90%左右,所以能够非常全面地反映香港股市的变动情况。1985年开始这些样本股分为4部分,分别是金融类股票4种、公用事业类股票6种、房地产业股票9种,其他产业如航运、旅游等股票14种。
⑤中国上海的上证综合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的全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1987年11月2日开始编制的“上海静安指数”。上海综合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点,1991年7月15日开始编制并公布。
配合股权分置制度改革,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又发布了“新上证综合指数”,简称“新综指”。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0点,样本股全部为G股(所谓G股,是指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股票,取“股改”汉语拼音gugai的第一个字母G来表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实施后的第二个交易日纳入指数,用总股本加权计算。
上证综合指数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计算公式如下:
当天股票市价总值
当天股价指数=――――――――――×100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
其中,
市价总值=股票收盘价×发行股数
如果股票当天停牌或没有成交价,则沿用前一天的股票收盘价;如果遇到股票增资扩股或新增、删除,则把上述计算公式调整为:
当天股票市价总值
当天股价指数=―――――――――――×100
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
其中,
修正前基准股票市价总值×(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股票市价总值)
新基准股票市价总值=――――――――――――――――――――――――――――――
修正前股票市价总值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品种不断增多,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2年2月开始在上证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分别编制A股指数和B股指数。
⑥中国深圳的深圳成份指数
深圳成份指数的全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份股价指数”,简称“深圳成指”。深圳成份指数是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编制而成的。参照国际惯例,样本股不搞“终身制”。它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期,基期指数为1000点,1995年5月1日开始编制并公布。
深圳成分指数以流通股本为权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现时成分股总市值
股价指数=―――――――――――×1000
基期成分股总市值
遇到有新股上市时,在新股上市后的第二天纳入样本股计算;如果样本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动,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金融学点睛】
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代表的是各自市场行情。其实,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是有综合指数、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有成份指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