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听到这样的诘问:“你讲不讲道德?”那么,什么是道德呢?什么又是会计道德呢?
从理论上说,道德是一定社会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每一项职业都有它特定的职业道德,用来规定从业人员履行职责时候的具体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
由此可见,职业道德所规范的主要是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行为去待人、接物、处事,完成本职工作。
会计人讲道德,首先要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与社会、与不同利益团体、与其他会计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如果会计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讲道德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会计职业道德应当是整个会计行业必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而不仅仅是某个会计人的个人道德规范。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除了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以外还必须包括技能方面的要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职业道德委员会1980年公布的《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其中就单独规定了技术标准和专业标准两个方面。
会计人能否自觉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在某种程度上与会计职业的社会地位有关。具体地讲与会计人的整体素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取向、传统习俗有关。例如在荷兰,会计法规并不要求企业提供详尽的对外报告资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够自觉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报告,这主要就是会计职业道德在起作用。相反在这方面某些国家就做得非常不够,说是道德沦丧也不为过,其实这同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在起作用,不过它起的是反作用罢了。
会计职业道德的表述有千条万条,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朱镕基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不做假账”。这是会计道德的底线所在。会计人如果连底线都守不住,那么也就没有资格遑论其它道德要求了。
会计职业道德的覆盖范围是全方位的,其作用力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虽然道德只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但是却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在作用。所以,社会各界应当大力宣传和提倡会计道德,会计人尤其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这也是每一个会计人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