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年困难时期”所造成的特大饥荒,他下定决心要提高水稻产量,就这样他成了“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分配到边远落后的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这一教就是19年。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降临中国,特大饥荒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亲眼目睹这重重灾难,袁隆平想,有没有办法提高水稻亩产量呢?这样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了!
1960年7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袁隆平在学校里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特异稻株,经过研究,第二年确认它是“天然杂交稻”株。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刚开始时,袁隆平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实验。因为这是当时国际上最经典、最普遍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植物,并不具备杂交优势,也不具备任何实验价值。
可是,袁隆平很快就对这些学说产生了怀疑,从而改为按照当时正在遭受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这无疑需要巨大勇气。
1964年,袁隆平又在偶然中发现了一株非常优秀的天然杂交水稻,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随后便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
1970年,袁隆平在海南岛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旁边,发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1972年,他就正式培育出了第一株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紧接着又培育成功了“恢复系”。1973年,“三系”配套,随之,第一个具有较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2号”水稻品种获得成功,并立刻显示出了它的增产效应,单产比其它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
在我国,目前已经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由于他的这项发明,1976~1998年我国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如果按照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如果按照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可以解决3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难怪农民们要这样说了:“一靠邓小平(农田经营承包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1996年6月24日,在长沙爆出一条特大新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正式认定“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为1008.9亿元,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
2000年12月11日,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证券代码000998)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发行价为12.98元,上市首日收盘价即为40.37元,涨幅高达211%。
由于袁隆平个人在其中拥有5%的股份即250万股股票,因此理论上计算,袁隆平仅此一项就获利1亿元。再加上袁隆平名字的转让价200万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00万元,袁隆平一夜之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今天的袁隆平是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早在1982年,他就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更有人把杂交水稻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可是从外表来看,袁隆平比农民还“农民。”虽然每年手里掌握着几千万元的科研经费,可是其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常年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海南省三亚市东郊的一个偏僻农场。
由于我国目前杂交水稻成果基本上无偿使用,甚至有人买了水稻种子后还要把种子名称改掉,所以,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没有从水稻种子交易中赚到钱。赚大钱的都是那些种子开发和经营部门,全国在这方面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单位不少于5个。
如果像美国一样,无论谁买一磅常规稻种都要向科研单位支付5美分费用的话,袁隆平早就成了亿万富翁。
面授机宜
1.袁隆平认为:“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知识一旦转化为财富,就会出现裂变效应。
2.袁隆平说:“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1.69米高,60公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把这事看得很淡。我们家里从来不谈钱,我一个月工资外加院士补助、其它津贴、顾问讲学费,掐指一算,够了!”虽然袁隆平不谈钱,可这并不能否认他亿万富翁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