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1 / 1)

申奥成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巨大,体育产业更是受益大户。举办奥运会的本身需要商业运作,国际奥委会为北京奥运会已经找到了10亿美元的资金,而中国国内市场的开发还只是刚刚开始。

一个最新透露的数据显示,仅北京奥运会所需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价值就要接近1.7亿元。不少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打起了“如意算盘”:把自己的产品打进北京奥运会,借此扬名世界!

奥运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起步较晚的我国体育资本市场充满着机会。

体育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狄瑞鹏博士,从2001年9月开始担任清华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合办的体育管理硕士项目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体育资本市场研究》课题的负责人。他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应当抓住北京奥运的机遇,努力获得国内外资本的青睐,吸引各种金融机构如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的目光,积极培育我国的体育资本市场。

体育资本市场,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银行信贷、体育赞助、体育彩票等各种各样的融资渠道。

目前在我国,这些市场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这些市场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鉴于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股权融资的希望主要集中在酝酿中的创业板市场和风险资本的投入。风险投资将是近期我国体育产业除了国家投入之外的主要融资方式,而商业银行贷款和体育产业基金,则是体育产业融资另外可以选择的重要手段。

体育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必将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经济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如何抓住奥运契机、激活体育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热门话题。

“体操王子”李宁认为,北京申奥成功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发展机会最大。因为,到时老百姓会对一切有关体育的东西感兴趣,他们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他们会更多地出入体育场馆,给体育场馆带来火爆的生意。体育人才也会更加值钱,好的体育俱乐部可能会因此暴富起来……

其实,何止是体育产业。一次奥运会,简直就是一次“商品交易会”,旅游、交通、电信、商品销售以及庞大的基建项目所涉及的相关产业等,都会从中受益。当然,由于体育产业身处“近水楼台”的地位,其收益会更大。

借鉴国际经验,尽快经历幼稚阶段

2002年5月23日召开的首届世界体育论坛,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男足冲击世界杯、冬季奥运会金牌0的突破以后,中国体育界的又一大盛事。

因为在这期间,可以给我们还处于幼稚阶段的体育产业,在如何面对诸多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对外开放、如何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实现中国体育产业国际化、规范化方面,带来最前沿的思想、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力的合作空间。

该届论坛是在我国举行的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会议,其中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和探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经济。

兵临城下,提高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

相对于奥运会,中国入世为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危机感。作为全球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回报丰厚,同时又非常开放,进入壁垒极低。如果国内企业再不抢占市场,外资很快就会进来。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先天不足、而且准备也不够充分。虽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是与其事后弥补,当然不如事前准备充分。

中国体育的职业化进程,最初几年都是靠外国资金来运作的。例如,目前最为火爆的足球、篮球职业联赛,仍然都是由外资企业进行整体包装的。如何提高中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规范化操作等问题,都需要中国体育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北京举办奥运会,无疑会促进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与国际接轨。

与此相配合的是,现行的许多政策瓶颈被打破。而在带来这种变化和不安的同时,也会伴随着种种商机。例如,电视转播权的商业运作其中就有巨大的商机。

另外,由于奥运会是一个国际性赛事,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它必然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械、体育经纪、体育赞助等方面,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整个体育市场的活跃。

急起直追,大力提高商业化运作水平

体育产业作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已经公认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那么就不能忽视体育产业商业化运作水平的发挥和提高。

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和体育运动直接相关的体育用品生产销售,还包括体育表演、体育文化、体育传媒、体育科技、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体育中介、体育彩票、体育信息情报、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的普遍兴起,体育产业发展迅猛、潜力巨大。

目前世界体育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左右。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创造的年产值都列入了国内10大产业,同旅游业、传媒业、网络业一起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

中国体育产业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不过,“打开天窗说亮话”,和发达国家成熟的体育市场相比,我国还处于幼稚期。

这主要体现在:

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在经济结构中比重偏低

我国目前体育产业产值不到200亿美元,只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2%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经达到1%~3%。在美国,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三,产值高达2000多亿美元,总量是我国的10倍。

产业制度和市场规则亟待健全

由于国内体育产业起步较晚,相应的政策、体制、法规尚未健全,制约了有关领域的发展,也阻碍了与国际体育产业界的合作,甚至影响了国际资本向国内体育产业的进入。

商业化运作水平低,中介市场薄弱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大量依靠国家投资和补贴,通过市场化模式筹集的资金很少,一直没有能够形成自我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态势。再加上中介市场的薄弱和经纪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国内体育市场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体育产业的利润回报。

企业规模小,产品的质量、品种、技术、品牌急需提高

国内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质量和品牌还不具备优势,无法面对国外产品的有力竞争。如果不及时更新技术、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今后这些企业将面临更加巨大的市场冲击。

相关产业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多注重本体行业、对相关产业的开发不够,如体育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传媒业等等。今后要对体育的经济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