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北京,将成为一个以信息化、数字化高端技术为基础的“奥运数字世界”。
在2002年5月27日举行的“北京2008年奥运及相关建设项目推介会”上,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阎冠和向中外投资商详细阐述了北京的“数字奥运行动计划”。
300亿消除数字鸿沟
根据计划,北京市政府在未来5年中将投资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和远程教育等;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一些重点领域如软件、集成电路、光通信等方面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北京电信将在7年内每年投资70亿~80亿元用于北京市基础设施和奥运通信网络建设,7年累计投资将超过550亿元。
到2008年,北京市的通信网络能力和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领先标准,这必将有利于消除北京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
除了奥运会举办期间各类ICP(网络内容提供商)、TCP(电视内容提供商)、BICP(宽带内容提供商)都将大行其道外,北京还将根据国家建设“数字北京”的规划,建设信息化社区、电子商务、电子政府和远程教育。
早在北京申办奥运之前,我国各大城市的信息港及信息都市的工程就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最突出的是“数字北京”、“数字上海”。一南一北两座超级都市已经在市场体制改革、科技人才引入和储备上展开竞争。
数字化,北京奥运的商机
科技奥运的理念,使得各行各业的商家都希望通过这几年的信息化改造、调整企业产业流程,争取在奥运商战中力拔头筹。
以日本为例,日本首都东京于1964年举办了奥运会。奥运会之前,日本家庭中电视机的普及率很低,为了观看奥运比赛,电视机的销量显著增加——当然,当时的电视机主要是模拟制式,不像2008年的北京可以看到数字电视。
当年的模拟电视机不会在我国再次流行了,可以预见的是,最新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的竞争却一定会因为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而更加激烈。
试想,仅仅一个北京市就有1200万人口,以2008年数字电视普及率20%进行计算,数字电视网络覆盖的家庭用户就要达到100多万户,市场价值达上百亿人民币。面对这样的大市场,肯定有不少商家在磨刀霍霍。
e-home数字家园亮相北京
2002年6月11~13日,“2002城市社区楼宇智能与安防科技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作为重点参会单位,以“e—home数字家园”为主题参展了此次展览会。
在为期3天的展览中,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重点展示的内容包括e—home样板间和相关产品、智能大厦解决方案、智能社区解决方案、公共设备监控系统RH2000系统、安防系列产品和智能卡门禁安全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涉及家庭、楼宇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筑自动化和智能化、社区智能化和信息化、智能安防等领域,吸引了与会者极大的关注。
虚拟技术成为数字亮点
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阎冠和预测的“数字亮点”中,有2项都与“虚拟”密切相关,因而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虚拟志愿者”和“网上虚拟奥林匹克博物馆”。
所谓“虚拟志愿者”,实际上是一种能够提供多种语言服务的智能机器人。这种智能机器人可以解决不同语言人们之间的交流问题,在奥运会期间将面向公众和奥运会参与者提供信息和语言服务。
实际上这就是北京市科委发展计划处工程师刘晖所介绍的、他们正在研制的一种可随身携带的实时互译器。它是一个小软件包,可以将中文翻译成十几国外语,这在以前历届奥运会上从未实现过。
所谓“网上虚拟奥林匹克博物馆”,是数字北京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将通过各种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多语种、可定制信息。
另外一个数字北京的亮点是“数字电视及其增值应用”。
2008年,北京的广播电视系统将全面实现模拟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提供多种娱乐服务。
北京奥运会上,智能卡与信用卡将得到普遍应用。届时北京将发行一种“2008北京奥运卡”,这种智能卡具备识别和电子钱包等多种功能。
当然,在“数字北京”里计算与通信不可或缺。特别是通信方面,将新建奥运光纤网等多项设施,完成2G、2.5G和3G兼容的移动通讯网。
数字北京的基本目标是,向人们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基本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以任何方式安全、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无语言障碍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008年在北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奥运会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