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标签(1 / 1)

美居新语 严行方 317 字 3个月前

买房或装修,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不必也不能硬去贴上一张时髦标签。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字词句之间有种观点令人实在不敢苟同。该文认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购房及其装潢消费是一大热点,而存在银行里的居民储蓄已高达若干万亿。要是其中的一部分居民拿出多少比例用于购房装修,或者房子再大一些,装修得更精致一些,不啻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此言差矣。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想穿得鲜艳一点,吃得滋味一点,住得舒服一点,行得轻便一点。这是人的本能,并不需要指教。就拿住来说罢,自从前苏联影片《幸福的生活》1953年在我国上映,“楼上楼下”就成了国人憧憬的幸福生活。从根本上讲,住得好一些首先是人的一种“自私”,而对社会的作用则在附带地位,而且是不确定的。有人要买房。继而要装修,以及投入多大的预算,首先考虑的是他需要不需要、有没有与之相应的财力保证,而决不会考虑他对别人或社会能不能作出什么贡献?不敢买房或不敢装修,原因多在于囊中羞涩;反之亦然。

勤俭节约一直被视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谁要是多了几件新衣服,都会有被当作沾上。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危险。20世纪80年代末的抢购潮中,谁要是拼命消费,同样有“破坏经济秩序”之嫌。前几年刚刚响应“储蓄利国利民”号召为国分忧的居民,今天又被“消费就是爱国”的时令、功利性标签搞得晕乎乎,又会有多少响应者呢?

消费就是消费,它有着自身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