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装修现在有许多误区需要澄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检测合格≠达标
家庭装修环保检测是在25℃恒温下进行的,显而易见,家庭环境平时不可能总保持在这个水平。这就是说,即使环保检测合格了,也不能表明平时就达标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要保证空气质量,最重要的一点是勤通风换气,种植一些有利于居室环境的花草树木,而不要急于入住,否则后患无穷。
绿色植物≠环保
上面提到,家庭装修后在居家放置一些花草能够起到消除异味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绿色植物并不一定就是环保植物,有些植物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能吸收氧气和释放有毒气体。
同时,放置花草的位置也是很有讲究的。
环保装修≠多花钱
绿色环保材料的一次性投入可能偏高,可是从长远来看总价格不一定高。如4升坐便器比9升坐便器价格要贵,但这是一次性的,日后它每次节省5升水的回报是长期的。这样算来,所谓价格高低只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并不能说一次性投资大就是多花钱。
环保材料≠环保装修
装修材料如果真的选用了“绿色”、“环保”、“零VOC”材料,且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标准,也不表明这就是环保装修。
首先,这个标准只是一个市场准入标准,制订标准时既参考了国际标准,也考虑了国内现状;既关心了业主利益,也考虑到了国内生产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说这个标准并不是理想的、能够一定确保健康的标准。
其次,在目前科技水平条件下,甲醛、苯系物及其他有机挥发物,仍然是保证涂料、胶粘剂性能必不可少的东西,离开了它们还真不行。
最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是由全部装修材料(包括家具)中的有害物质总量决定的。如果不控制装修材料总量,就无法保证空气质量达标[注释1]。
挥发性有机物不是越少越好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只是衡量装饰材料环保性指标之一,它的含量低,并不就一定能从反面证明产品质量高。业主应当明白,如果VOC低,就说明产品的耐擦洗性能也就差、漆膜的掉粉趋势也就严重。明白了这一点,会有利于商家在炒作低VOC、零VOC时,有一个清醒认识。
物理方法不能消毒
许多物理方法如使用空气清新剂、消毒剂、活性炭、苯和甲醛捕捉剂、醋熏、点蜡烛等,都不能消除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使用空气清新剂确实能很快消除室内异味,然而它只是用一种气味遮盖了另一种气味,有害物质并没有消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消毒剂确实能杀死病菌、细菌,但功效单一,只能对细菌、病毒产生作用,而且不能持久、气味重,会造成二次污染。
活性炭虽然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异味,但吸附后不能分解。
苯和甲醛捕捉剂虽然能够有效去除苯、甲醛污染,但仅仅只能针对苯或甲醛,而且持续时间短。
醋熏、点蜡烛,基本上不会改变有毒物质性质,所以谈不上起作用。
目前比较理想的办法是使用一种环保新产品——光触媒,它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能够产生一种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各种污染。
[注释1]例如,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涂料涂刷的墙面、顶面面积大约在70平方米左右。如果涂刷3遍有害物质含量较低的水性涂料,大约需要20公斤。这20公斤涂料中,按照符合国家标准的限量值100毫克/公斤计算,应当有2000毫克游离甲醛要释放到空气中来。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得知,即使甲醛的释放速度再快,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也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大超过0.08毫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