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出生后1个月内的新生儿,只会吃和睡,其他什么都不懂。其实,启蒙教育应当抓住印刻效应,从宝宝出生的那天就开始。
【专家支招】
早在胚胎期,人类的脑部神经就最早发育了,宝宝呱呱坠地后,脑神经仍然处于迅速发育阶段。所以,对新生儿的早期教育,主要应集中在脑力开发上。宝宝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脑力刺激,脑组织结构趋于定型,智力潜能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到那时,即使原来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发展了。
①奥地利习性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发现的印刻现象表明:出生几小时后的小鸭、小鹅,会追随它们第一次见到的移动物体,无论那是母鸭、母鹅还是人;可是,如果出生后的一两天内没有遇到可追随对象,它们就丧失了这种能力,再也不会去追随谁了。婴幼儿同样有这种现象,许多潜能必须在特定时期得到环境帮助才能获得发展,否则,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②宝宝出生后24小时,听到摇铃声就会马上安静下来、睁开眼睛,三四天后就会慢慢辨别不同声音,满月时听见人说话就会期待着人的出现。
所以,即使宝宝睡着了,走路也不要轻手轻脚,这样反而无助于宝宝听觉细胞的发育、听觉功能的提高。甚至,一天中可以集中一段时间,专门让他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③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和他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有一定联系。
这就是说,你和新生儿说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越丰富。要注意的是,和新生儿说话要尽量简短,内容应该围绕他感兴趣的方面如吃奶、玩具、小便等。
④在和新生儿对话时,要多用手语比划,尽可能让他听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例如可以用双手手掌一开一合,来表示打开、合上书本。
研究表明,早先学会用手语的宝宝,说话更早、智商也更高,这表明手语在这方面有帮助。
⑤经常和新生儿目光交流,抱一抱他,让他觉得你是可以信赖的,能够随时随地从你这里得到爱和帮助,这会有利于他进行各种探索。
这种探索,哪怕仅仅是一种欲望,都会很好地刺激大脑发育,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
⑥一边给新生儿读书,一边用手指着书上的字,让他知道你读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而且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这对他学习新事物会有帮助。
因为他还不能出门,像老虎、轮船、飞机等东西,只能从图片上了解到。
⑦新生儿对光的刺激十分敏感,能够对光线的明暗变化做出反应。所以,出生后3周左右就可以通过开合窗帘、开关电灯,来刺激视觉发展,建立条件反射,让他懂得光线暗了就要睡觉、天亮了可以睁开眼睛看看玩玩的道理。
⑧新生儿由于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所以是远视眼,对观察物的敏感性不强。出生后三四个月以前,最优视焦距都是19厘米。他只有在醒着时才有兴趣看东西,最喜欢看人的脸,看后就会记住这张脸的模样。
所以,可以特地在他吃奶后1小时左右,专门把脸凑在合适的距离让他看个够。如果你是近视眼,最好戴着眼睛,因为眼镜的折光更能刺激他开发视觉、增强感受力。
⑨新生儿的触觉很发达,尤其是对冷热的刺激特别敏感。所以,给新生儿包蜡烛包,使他不能动弹;衣袖做得很长,不让他用小手抓脸,都会影响触觉功能的发展。
⑩用手臂托着宝宝的头,轻轻抱起来,看他能否将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如果不能,则用手轻轻帮助他左右转动,锻炼他尽早关注两侧事物。
不过要注意,因为宝宝容易疲劳,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其他各种锻炼也一样。
⑾新生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出生后2周开始就会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如伸舌头、张嘴等,表现出惊人的学习潜力。
【温馨提示】
①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月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外部环境、发展各种感觉器官,所以,要给以适当活动、别怕刺激。
一方面,要通过抚摸宝宝的身体部位,发展其触觉;另一方面,要用说话、听音乐、看东西等进行各种刺激。
②除了遗传、疾病、周围环境条件外,尽可能改善生活因素能够对新生儿的智力发展起很大帮助。
例如:充足的睡眠,能够让大脑好好休息;均衡的营养,能够支持体力和脑力消耗;适当的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大脑供血;等等。
【常犯错误】
①大多数爷爷奶奶的传统带养方式,比较注重宝宝的养育而缺少教育。
宝宝长期在缺乏丰富刺激和互动的环境下成长,容易造成只有生理持续成长、心智成长远远落后于正常指标的情形。
②有的爷爷奶奶为了防止宝宝长大后成“O形腿”或“X形腿”,喜欢给宝宝捆扎“蜡烛包”。其实,出现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缺钙引起的,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捆扎“蜡烛包”会限制宝宝的全身活动,不利于智力他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