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1 / 1)

中学生(包括一部分小学生)恋爱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非常重要、又非常难办的问题。其实,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之所以上升为“问题”,关键还在于学生、家长、老师都缺乏处理这种事情的正确方法,所以感到苦恼和不安。

中学生恋爱俗称早恋。早恋以至同居现象的出现,有着多种因素,家长并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解决办法有多种多样,总的原则是不害怕、不硬来、不指责,当然也不鼓励。

学生早恋,如今已是见怪不怪

学生早恋,如今已是见怪不怪。随着社会的开放、观念的进步,虽然目前整个社会尤其是家长和老师,对早恋依然是穷追猛打,可是与10多年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了。

家长作为过来人都知道,仅仅在15年前,中学生偷看一本琼瑶小说;再往前追溯15年,男生头发长一些,城里的女生敢于戴胸罩、农村的女孩敢于抹香水,都会被怀疑有早恋倾向。可是现在,一些家长甚至对孩子的早恋眼睁眼闭,以至于默默递上一盒**了。

有过早恋经历的家长,更能体会到这种观念进步的速度之快。

从早恋年龄看,一份权威调查表明,目前早恋的高峰年龄在13~17岁,平均年龄为14.2岁。为什么这么小的年龄就恋爱了?科学研究表明,今天的人类,在这个阶段身体发育已经逐渐成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渴望着恋爱的到来。事实上,这个年龄如果放在我国解放前,早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谈婚论嫁了。

明白了这个“行情”,家长就会对早恋有一个大概了解。因为14.2岁只是平均年龄,毫无疑问,有许多早恋发生在这个年龄以前。

从早恋比例看,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调查途径,所得到的数据差异很大。有的是30%,有的是50%,有的是70%~80%。这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校,早恋比率悬殊很大。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城里的中学生,初中生的早恋比率实际上在30%~50%、高中生的比率实际上在60%~85%范围内。

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可以说是“十分普遍”了。

2005年的一天晚上8点,一位母亲正坐在家中客厅看电视,身边的手机突然响了。她一看,是这样一条短消息:“……想你想你好想你,真想每天亲亲你……”她想,谁在和自己打情骂俏呢?赶忙翻看后面的手机号码,原来,给她发信的竟是她上初中的儿子。

于是,她悄悄地来到儿子房间,问刚才有没有发短信给她。儿子连忙否认。再三追问之下,儿子承认,给女同学发了一条短信息,但没有发给她。母亲不信,拿过儿子的手机一看,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儿子把短信发给了她。看到这一幕,儿子也懵了,怎么会有这样的阴差阳错呢——原来,女友的手机号码与母亲刚买的手机号码紧挨着,从而导致儿子不打自招,暴露了自己的早恋秘密。

一般来说,孩子早恋,家长往往最后一个知道,甚至根本就被蒙在鼓里。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你没有发现蛛丝马迹,就眼不见为净。既然早恋情形已经非常普遍,家长就应当对此引起重视,给孩子伸出援助之手。

校园爱情,一半友谊勾兑一半爱情

在许多家长眼里,早恋就像成年人私奔一样“可恶”。等到家长发觉孩子早恋时,事情往往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其实,自始至终,绝大多数孩子并不明白这种“很严重”的早恋究竟是友谊、爱情还是其他什么。因为全社会都知道,所谓恋爱是以结婚为目的的,否则就有“玩弄感情”之嫌。可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例外,他们根本就没有结婚的打算,甚至坦言自己是“玩玩的”。

而现在的问题是,无论孩子自己的想法如何,家长却认定他们在恋爱。这样一来,他们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恋爱”呀!好,原来还躲躲闪闪、犹抱琵琶半遮脸的,现在索性公开化了,俨然像一对情侣那样进进出出,甚至租房同居。在他们看来,既然都说他们在恋爱,当然就应当享受恋爱的待遇——拥抱、接吻、同居、**——罗,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么?

这就是家长教育方式的错误之处。正确的态度是,家长应当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正常的异性相吸现象,与恋爱无关。言外之意是,不要太把它当回事,更不能因此影响学习。这种轻描淡写的教育方式,往往能收到奇效。

在许多学校,早恋被看作一种时尚,并且还总结出了“十大理由”。

男孩早恋的十大理由是:

①有她在,我每天浑身是劲,学习成绩会更好;

②可以随时保持绅士姿态,改掉恶习,因为不能让她没面子;

③她爱吃巧克力,我爱吃大白兔,双方互惠互利、拾遗补缺;

④可以证明我理科学习上的天分和才学;

⑤她的笑容如三月阳光,弥补了校园里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

⑥我喜欢阿杜,但离我太远,而她则可以天天见面;

⑦有了我,她至少不会因为没人爱她而没面子;

⑧提前进入角色,有利于锻炼与女性打交道的能力;

⑨她随时会给我一份浪漫,让我心跳;

⑩她能让我找到男子汉的感觉。

女孩早恋的十大理由是:

①晚自习后有人把我送回家,我很骄傲,也会令人羡慕;

②他是我的忠实听众,无论我说什么,他都会洗耳恭听;

③每次他在场上出风头时,我的那些死党都会评头品足;

④他的开朗让我感到轻松和愉快,减轻了学习压力;

⑤同学们说我们是天生的一对,我感到很幸福;

⑥他给了我同性无法给予的愉悦和兴奋;

⑦从此以后,我吃零食就可以不花钱了;

⑧感到刺激和挑战,能让家长及老师大惊小怪;

⑨再也不用每天去食堂打饭了,一日三餐不用洗碗;

⑩什么早恋不早恋?只要我喜欢,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从这些所谓理由中,很难分清友谊和爱情,更确切地说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他们过早定性。即使他们认为自己在早恋,也不要附和,以便让他们保持一个清醒头脑,知道自己的身份、责任和主要任务。

据广州市某中学对初二女生的调查,在所有学生中,45%的人认为早恋“大胆”、“刺激”、“奇妙”,有机会就不能放过;25%的人虽然也有同样感觉,可是还没这个胆量;25%的人已经有过几次恋爱,觉得早恋并没什么,家长的话并不很对;只有5%的人认为成绩和爱情不能兼得,宁愿选择成绩而不是早恋。一位早恋的“问题学生”说,“其实我们只不过是找一个异性朋友,这种朋友关系不过比普通朋友关系更进一步罢了。”另一位学习成绩在全校排名第一的女班长说:“我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把握好爱的火候,我能控制好恋爱与学习的冲突。只要我爱得好、学得好,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从中容易看出,这些孩子的早恋原因,主要还在于“好奇”,这也正印证了“早恋=早练”的观点。

星星之火,动不动就会灼伤孩子

早恋,必然会受到家庭和学校的阻挠、干涉。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处理方式都存在问题,效果适得其反,从而使得早恋给孩子的成才带来打击甚至灾难。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在以下3方面:

首先是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早恋时,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让孩子受不了。许多孩子因此离家出走,甚至“破罐子破摔”。

2004年初,沈阳市一位初二女生被母亲发觉有早恋倾向。女儿原来一直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一位喜欢她的高年级男生愣是爱上了她,经常找她出去玩。

母亲察觉到这一苗头后,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年龄还小,还没到恋爱的季节,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懂事的女儿答应她,不再为这件事而影响学习。事情到此为止,应该说处理得很圆满,可是气愤不过的父亲,在一次喝酒后动手打了女儿一巴掌。女儿感到很伤心,虽然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过激的做法。

令家长没想到的是,7月30日女儿去学校上课时,就带着简单的衣服和仅有的20元钱,在家中留下一张字条,离家出走了。

这下子家中热闹了。母亲在10多天时间里找遍了所有亲戚朋友、孩子的同学家,以及所有能想到的地方,还是没有一点消息。一位16岁的少女离家出走了18天,没有任何消息,母亲怎么能不着急呢?她不得不向警方求助。

展开这张字条,只见上面写着:“爸妈:我不回来了,我想一个人安静一下……我害怕你们打我、骂我,而且没有一丝体谅和理解。我已经16岁了,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关心我,但我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我没有办法接受你们这种手段。希望你们能想一想,设身处地为我想一想,我并没有错到让你们几次打我。我不是一只小狗,可以随便打骂……”

平心而论,这张字条中女儿的观点是正确的,家长的教育方式确实存在问题。要知道,对早恋的孩子来说,打骂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重要的是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然后进行开导。

其次是学校对早恋的处理方式不当,给孩子造成严重伤害。

2004年9月8日下午,某学校正在上电脑课。由于当时有10多位同学没有带拖鞋,按规定不能进入微机室,所以被滞留在教室里。

这时,留在教室里的一位女生,到教室前面去扔废纸。在回座位途中,一位以前追求过他的男生让她坐在他旁边。她没有同意,他就按她的肩膀。她站不住,一下子跌坐在那位男生腿上。这一幕,恰好被推门而入的老师看到了。

据老师反映,当时他从进教室叫其他学生去上电脑课,到离开教室,大约有一分钟时间,看到这位女生一直坐在男生腿上没离开,也没有任何反抗迹象。所以,可以认定两人是在谈恋爱。随后,两位学生被带到办公室,学校准备要开除他们。

9月14日,学校作出决定,给予这位男生开除学籍、取消入学资格处分,给予这位女生保留学籍、取消入学资格处分,两人的学费不予退还。

受此打击,这位女生回家后说什么也不去学校上课了。要么不读书,要么就转学。虽然后来学校决定不开除这两名学生了,可是这样的打击对孩子实在太大。

第三是早恋的当事人找不到走出早恋的正确方向。

一位17岁的高二男生,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学习成绩很不错。由于升入高中后,每天和一位同班女生一起乘公共汽车上学,于是两人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同学和老师眼里,俨然是一对“恋人”。

老师多次公开批评他们,要求他们结束这种“不合时宜”的关系。可是两位当事人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他们认为:我们怎么“不合时宜”啦?并没有什么嘛!

久而久之,这位男生觉得,与其这样不明不白地下去,不如干脆明确一下两人的关系。可是女孩若即若离的态度,让他受不了。特别是他发现,女孩和许多男生的关系都很不错,这一点最令他不安。

一天晚上,他在送她回家后,发现家中空无一人,于是看电视时就想“以性锁情”,当天夜里强行和女孩发生性关系。在接下来的10多天里,他一共对女孩施暴7次,直到被女孩的父亲发现后报案。

最终,这位男生获刑4年,再也没机会参加他梦寐以求的高考了。

伟人早恋,早恋者的救命稻草

许多孩子在家长和老师劝他们不要早恋时,都会搬出某某名人和伟人早恋的例子来,把它当作救命稻草,以证明早恋不一定会影响学习,甚至不一定会影响他们成为伟人。

由于许多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被孩子唬得一愣一愣的。有些家长虽然也了解名人的早恋故事,可是却无法驳倒孩子,只能武断地说,伟人是伟人,你们哪能和伟人比?

这两种处理方式,显然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确实,历史上有许多伟人都早恋。普希金14岁时坠入情网,给异性写情书;歌德十四五岁时就开始对异性神魂颠倒;聂耳也是在中学时代谈恋爱的。卢梭15岁时,爱上了一位名叫德·维尔松的小姐。马克思16岁时疯狂地爱上了燕妮,18岁订婚,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标准的早恋。可是,他们的爱情一直被全世界称颂,又怎么解释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恋爱过程中,每当马克思遇到困难时,燕妮总会鼓励并帮助他加以克服。早恋不但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的羁绊,反而成为一种无穷动力。

2001年10月,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聊天室里,面对众人狠狠的拷问,回忆说,他一共谈了4次恋爱,7岁就早恋了:“我现在只能回忆起她长得非常漂亮,但姓什么、叫什么都忘了,也没耽误自己一年级的学业。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早恋的话,越早越好。”在谈到自己失败的初恋时,他认真地说:“现在看来一点都不倒霉,如果当时那个初恋成了,那才叫倒霉呢。”

伟人的早恋故事可以表明两点:其一,这些伟人在早恋时还不成为其“伟人”,他们和你的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如果要用这些伟人有特别坚强的意志来克服早恋对学习的影响,是站不住脚的。其二,伟人也是人,同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所以,伟人早恋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当早恋与自己所追求的崇高目标相冲突时,他们会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作为家长,我们感兴趣的重点似乎应该放在那些伟人的家长是怎样对待孩子早恋的。如果这些伟人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的扼杀下,是否还会成为伟人,就很难说了。

在这里,让我们记住马克思的父亲所说的一段话:“18岁的爱情就像稻草一样容易点燃,但也像稻草一样容易熄灭。所谓刻骨铭心的初恋,到头来只剩下刻骨铭心而已。”

仔细体味一下这句话的含义,能够给我们一种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