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梦想“发财”,那么,怎样才能“想发财就发财”呢?这同样与人的观念有关。仅有勤劳还不够,还得巧干。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言外之意是,不种,就什么也得不到。有则现代笑话说,如果一位外星人突然降临我国,北京人会和他在茶座里讨论治国安邦,上海人会把他拴在展览会上卖门票,广州人会把他解剖开来研究怎样美餐一顿,温州人会向他讨教宇宙里有哪些赚钱秘诀。这虽然是笑话,可是入木三分,点出了不同的人面对同一财富的不同心态。不难看出,就赚钱效应看,温州人效率最高。这也是温州人富得流油的秘诀之一。
日本商界奇人井口健二,从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成为亿万富翁后说,财富也会滚大堆——钱越赚越想赚,越赚越能赚。赚钱越多,经验就越丰富,受到的社会认可和尊敬程度就越高,快乐就会从中而来,从而对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一旦到了这个境界,似乎真的想发财就能发财,呼风唤雨,非常容易。
机会不会从天而降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机会就在“市场”里。但这种机会不会从天而降,需要你付出努力。谁更努力,谁就可能拥有更多的发展和成功机会。
就好像一起耕地的两头牛,其中一头浑身是劲,于是主人给它增加了工作量;另一头则在懈怠之余,无师自通学会了磨洋工。慢牛嘲笑快牛说:“老兄,何必干得那么起劲呢?你难道忘了自古以来鞭打快牛的真理吗?你看我整天吃吃喝喝、吹吹牛,多休闲!”就在慢牛得意洋洋的第二天,主人把它宰了,剥其皮、食其肉,同时又给快牛增添了更多精饲料。因为主人算过一笔账,在慢牛身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划不来。
勤劳能致富,但是很艰苦
致富路上也是如此。一开始快牛(创业者)的忍辱负重显而易见,可是其最终所得到的精饲料(回报)也多。而慢牛(懒惰者)相对悠然自得,可是其最终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少,说不定哪天就被主人(市场)给宰(淘汰)了。
周成建从一名小裁缝成为亿万富翁的成功,就从正面证明了这一点。
1986年,22岁的周成建为了摆脱贫穷命运,走出家乡浙江省青田县石坑岭村,去温州谋生。他初中毕业后就学裁缝,去温州前在家乡已经办过一个服装厂,可最终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呢?周成建总结说,这是历史必然——用农村人的眼光,为城里人做服装,自己想想也很可笑。所以,此时此刻,他是身背20多万元债务去温州闯**的。在当时的中国,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了勤劳致富,周成建什么重活、脏活都干,最困难时一天只吃一顿。经过几年拼搏,积攒一点钱后全都投入到当地的妙果寺服装市场,白天卖服装,晚上加工,每天工作16小时。
苦干加巧干,终成大事业
1992年,来自福建省石狮市的风雪衣、茄克衫风靡温州,周成建看准这个机会,紧跟市场行情投入其中。结果,一个东北老板一次就向他订购300件。他千方百计做好这笔生意,产品质量不错,后面的生意便接踵而来,订货量很快增加到几千件。一年就赚了几百万,轻而易举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
这时,他凭经商经验和敏锐眼光发现,大多数服装厂商都在生产款式大同小异的正装、西装、女装,自己在这方面和他们竞争并没有优势;如果把精力放在还没有流行起来的休闲服装方面,机会就大得多。
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几百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其中,打出了美特斯帮威的品牌,专门面向广大工薪阶层生产休闲服装。通过虚拟经营、借鸡生蛋等办法,在1994年后的短短5年间,他的个人资产就从几百万元迅速增长到上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