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科举制度(1 / 1)

荀攸退回去以后,田丰才是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我国选才任用,都由文学堂取用,难免错失良才,微臣考虑是不是可以举办一场考试,以囊括天下文士为己用。”

这不就是科举吗?

这个倒是可以有,其实孙坚也早就想办一场科举的,只是之前的时机并不成熟。

之前大楚虽然霸有南部三州,但是对于天下人来说,也就只是一霸罢了,科举制度弄出来,第一次本来就是试水,恐怕效果不会太好。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楚国攻占益州,统一了整个南方,有拿下长安,将触角伸到了北方,最重要的是,楚国一战击溃北方诸势力联军,成功的告诉了天下人,谁最有希望定鼎天下。

如今再将科举制度弄出来,不仅南方四州的人才会主动的参加,恐怕北方的文武之才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争相前来参加科举,搏一搏前程。

“好,丞相所言甚是,那就于我楚国新立一条制度,名为:科举制度。意在唯才是举,不使良才美玉遗漏人间。

科举又可分为文举和武举,文举取文臣,武举取武将,以县为单位,遴选人才,然后进行郡试、州试、会试、殿试。

县试通过可予‘童生’之名,可予以一些教育福利,比如学院免除学费之类的。

郡试通过可予‘秀才’之名,可予田地金银赏赐,作为后备县吏使用。

州试通过可为‘举人’之名,可在朝廷遴选官员时,择优定品任用。

会试有礼部主持,在京举行,通过后可予‘进士’之名,可直接推官,优胜劣汰。

殿试就在这皇宫大殿举行,取才学俱佳的进士作为考生,孤做考官,前三甲孤会亲自授予他们‘状元’‘榜眼’‘探花’之名,任官可直入七八九品。

具体的考试内容由你们衡量,县试时间就定在今年秋天吧,给考生们一些准备时间,郡试定在明年春天,州试定在明年秋天,会试定在后年春天,同期会试结束之后,进行殿试。”

堂下群臣消化着孙坚的话,有些目瞪口呆,田丰只是提了个建议,陛下竟然直接就有了整个框架,而且这个框架在他们看来,是在是太好用了。

他们只要稍加填补,这科举制度,就会成为最让楚国受益的一条人才制度,而且这科举制度相当于为楚国文武提供了一个平台,最公正的平台。

科举制度一旦颁布下去,天下百姓必将为之疯狂,形成人人好学,学有所用的浪潮,而且读书练武之人的地位从此也会被抬高到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

取得功名的人,更是会被百姓尊敬,如此有利循环,楚国必将日益强盛。

“陛下之才,臣等自愧不如,朝会结束之后,臣就着手去办,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田丰郑重一拜,他的这位陛下真的是太让他惊喜了,大框架已经有了,其他的虽然繁琐,但对于国家机器来说,太简单了,他要是这都能搞砸了,也就不配做这个丞相了。

郭嘉随后也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我国军队还是少了些,可以适当增加常备兵马,如今步兵东南西北四军共一百二十万兵马,分驻荆州(东军李绩部)、扬州(南军黄忠部)、益州(西军李存孝部)、长安(北军薛仁贵部)。

水军三部共九十万兵马,分驻荆州(第一水军程普部)、扬州(第二水军蔡瑁部)、益州(第三水军周瑜部)。

骑兵一部共十万兵马,归羽林卫大将军宇文成都统领。

其他有虎贲卫十万兵马,天河卫三万兵马,廷卫十万兵马,皇城司十万兵马,镇海军十万兵马,益州蛮军二十万,以及四州州卫共四十万兵马。

全国常备兵马共三百二十三万,加上各郡县守卒共五百万。

微臣以为,可以再增加一倍,增设到一千万兵马。”

郭嘉刚说完,众臣就炸了锅,武将自然是高兴,如果孙坚同意了郭嘉的想法,他们手底下可以管辖的兵马自然就更多了,可是文官就没那么高兴了。

一个是文武制衡,文官并不喜欢武将的实力太过膨胀,另一个是因为楚国的军饷太高了,每年楚国财政的最大支出就是军队,如果在增加一倍,那户部的银子得多投入多少进去,其他发展怎么办?

而且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军队已经够用了,根本用不着再增加兵力了。

“陛下,微臣以为郭尚书此言差矣,军队在精不在多,五百万对于如今的楚国已经足够了,以我国国情来看,根本不需要再增加兵力,而是应该将银子用在其他行业发展上。”

杜如晦作为户部尚书,是楚国的钱袋子,如今也是出了名的铁公鸡,钱财进袋子容易,出袋子难,如今郭嘉要求扩军,这不是在给他放血吗?这他哪能同意。

其他文官也是纷纷附和。

孙坚没有理会下方争论的群臣,其实如今楚国的五百万兵马当真不多,毕竟总人口放在那里,如今楚国人口达到了六亿多,五百万军队,也就相当于一百多个人供养一个兵。

就算是增加到一千万,也只是五十多个人供养一个罢了,完全在楚国经济的承受范围之内,不过也没有必要再增加一倍那么多。

增兵不是小事儿,还是需要再考虑一下。

“此事再议,下次朝会再讨论这个议题。”

“陛下英明。”

群臣听到孙坚没有答应下来,松了口气,郭嘉也不失望,反而是笑了笑,孙坚的意思他岂能听不出来。

下次再议,意思就是还有机会,说明孙坚也有增兵的想法,只是没有下定决心,或者需要敲定一些细节罢了,这事儿,还没有完呢。

之后各部又说了一下之前一年的总结,让孙坚做到了解,就没有什么大事儿了。

朝堂上结束以后,科举制度在礼部默许下,不经意的透露了出去,这是要让天下习文练武之人有个准备,也是一次试探,看看他们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