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之死:魂断白门楼(1 / 1)

在吕布被围的这些日子,也不是没有人想救他。之前曾两次收留吕布的张杨,跟他的关系算是比较铁的,就打算出兵援救。

只可惜,张杨和吕布相隔数千里,而且中间都是曹操的地盘,别说张杨鞭长莫及,就算他神兵附体,能够一路打过去,等打到下邳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张杨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在驻地野王的东郊练练兵,隔空替吕布摇旗呐喊,客观上跟袁术差不多——声援而已。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杨发出声援没多久,就被他的一个部将杨丑给干掉了。因为杨丑一心想投奔曹操,见张杨竟然为吕布出头,索性就造了反,把他给杀了。

然而,还没等杨丑抱上曹司空的大腿,张杨的另一个部将眭固就又把杨丑给杀了。这个眭固就是之前黄巾余部黑山军的首领,后来投靠了张杨。不过,他杀杨丑,可不是为了给张杨报仇,而是因为杨丑想投奔曹司空,可他却想投奔袁大将军。

随后,眭固命一部留守野王,自己率大部进驻射犬(今河南沁阳市东北),准备与袁绍呼应。

徐州这边,曹军围着下邳攻了一个多月,却始终打不下来,搞得全军上下都疲惫不堪。曹操见状,就动了撤军的念头。荀攸和郭嘉连忙劝阻,说:“吕布有勇无谋,而今屡屡败北,早就锐气尽丧了。三军以大将为主,主帅一旦没了斗志,部众必然士气低落。另外,陈宫虽有谋略,但行动迟缓。所以,现在应该趁吕布斗志尚未恢复、陈宫计谋未定之机,加大攻势,必能把吕布拿下。”

荀、郭二人这话,表面上是在说吕布,其实就是拐着弯在劝谏曹操,让他这个主帅千万别先丧失了斗志。曹操听懂了他们的意思,旋即重新打起精神,开始琢磨智取的方法。

很快,他就想到了办法:水攻。

下邳旁边就有两条大河,一条泗水,一条沂水,放着现成的“地利”不用,这不是傻吗?曹操立刻命部众凿渠引水,然后把两条河的大水全都灌进了下邳城。

吕布此前吹牛说要把曹操淹死在泗水里,没想到现在竟“一语成谶”,只不过不是应验在曹操身上,而是应验到了他自己头上。

就这样,吕布和他的部众在大水中浸泡了一个多月,那真叫一个苦不堪言。吕布万般无奈,只好登上城头,对曹军喊话说:“诸位不要这样困我,我会向明公自首的。”

陈宫在旁边一听,不由火起,怒道:“曹操就是个逆贼,叫什么‘明公’!今日投降,就像鸡蛋扔到石头上,哪还能活命!”

正如荀攸和郭嘉所言,主帅一旦没了斗志,就别指望下面的人卖命打仗了。吕布公然在城头上喊出要投降的话,将自己的恐惧和软弱表露无遗,将士们听了会做何感想?尽管最后吕布被陈宫骂醒,没有付诸行动,但将士们的心肯定在这一刻全都寒了。

在深冬的大水中浸泡了一个多月,也没把他们的意志击垮,但是吕布短短的一句话,却足以把他们的忠心和勇气摧毁大半!

就此而言,吕布其实不是败给了曹操,而是败给了自己。

至此,吕布的败亡基本上已成定局了,因为悲观和恐惧的情绪已在军中蔓延开来。接下来,只需要一件小事,就足以把这种情绪引爆。

很快,引爆点就出现了。

事情源于吕布的一个部将侯成。侯成有一匹宝马,不久前被盗了,现在找了回来,于是同僚纷纷向侯成道贺。侯成遂摆酒设宴,并提前送了一份酒肉给吕布。吕布本来就快崩溃了,见这帮家伙居然还有闲心开“派对”,顿时暴怒,大骂侯成:“我早就下了禁酒令,你们竟然还敢喝!这是打算用酒把我灌醉,再把我卖了吗?”

不管有没有禁酒令这回事,吕布这通大骂,显然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侯成又恨又怕,遂暗中与宋宪、魏续等将领联手,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突然发动兵变,把陈宫和高顺都给绑了,然后开门向曹操投降。

事发仓促,吕布来不及反应,只好带着少数亲兵躲到了白门楼(下邳的南门城楼)上。曹军一拥而入,把白门楼围了个水泄不通。

吕布彻底绝望,遂命左右砍下他的头,去献给曹操。左右不忍,便拥着吕布下楼投降了。

此刻,吕布仍然心存侥幸。他自恃作战勇猛,而曹操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很可能不会杀他。因此,见到曹操时,他便故作镇定道:“从今往后,天下便可平定了。”

听他没头没脑地来这么一句,曹操有些蒙,就问:“何出此言?”

吕布答:“明公的心腹大患便是我吕布,可今天我归顺了。往后,如果让我吕布率领骑兵,明公自己率领步兵,那天下岂非指日可定!”

曹操闻言,沉吟不语。

其实这一刻,爱才的曹操也的确心动了。吕布虽然人品不咋的,但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这样的人杀了,未免可惜。何况,关于“人品”这个东西,曹操向来不太看重,只要有才,他就喜欢。

然而,此刻曹操身边还站着一个人——此人被吕布夺了地盘,且好几次险些命丧吕布之手,对他早已恨之入骨,岂能让他活着走出下邳城?

这个人当然就是刘备。

此时,不识相的吕布又把头转向刘备,用讨好的口吻道:“玄德,你是曹公的座上客,我是阶下囚,曹公把我绑得这么紧,你就不能说句话吗?”

毫无自知之明的吕布,到了这一刻,竟然还奢望刘备能替他说情,这种谜之自信也不知所从何来。刘备再怎么有修养,也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圣人。别的不说,光是老婆孩子就被吕布抓了两回,刘备现在不亲手宰了他就算很有涵养了,还指望刘备替他说好话?

听吕布说绑得太紧,曹操笑了,说:“捆绑一只吃人的老虎,不得不紧。”随即命人给吕布松绑。

吕布窃喜,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活命了。

可就在这时候,刘备开口了,喊了一声“不可”,然后只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瞬间宣判了吕布的死刑。

刘备说:“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吕布传》)

曹公难道没看过吕布当初是怎么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

这可真叫一语惊醒梦中人。尽管曹操的用人标准向来是唯才是举,可这并不等于他愿意把“史上最危险员工”养在身边。换言之,一个老板再怎么不看重员工的品行,至少还是有一条底线的,那就是忠诚。

所以,像吕布这种动不动就在老板背后捅刀子的人,曹操绝不会再留着他。

眼看自己被刘备一句话就判了死刑,吕布怒目圆睁,对刘备破口大骂:“大耳儿,最叵信!”(《后汉书·吕布传》)

你这个大耳朵的东西,最不讲信用!

吕布临死前的这句话,用来骂他自己还是比较贴切的,骂刘备就属于血口喷人了。不过对于这种将死之人,刘备就懒得跟他计较了,权当没听见。

此时,曹操把目光转向一旁的陈宫,淡淡道:“公台平生自诩谋略无穷,今日又如何?”陈宫坦然自若,指着吕布道:“是此人不用陈宫之言,才走到这个地步,如果他听我的,未必会败。”

尽管曹操痛恨背叛,可他对陈宫还是有感情的,这一点跟吕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曹操永远忘不了,他创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由东郡太守上位兖州牧,便是得益于陈宫的谋划和全力促成。从此,曹操才成为名副其实、割据一方的诸侯,并真正具有了与四方群雄一较短长并逐鹿天下的资本。

这份功劳,曹操始终铭记于心。所以这一刻,他是准备原谅陈宫的。为此,曹操故意抛出了一个话头,只要陈宫不想死,顺着这个话头往下说,甚至都无须服软求情,他这条命自然就保住了。

曹操说的是:“你若是死了,老母亲怎么办?”

聪明人在这种时候,一定会涕泪横流,尽力表现出不能为母尽孝的悲伤和痛苦之情,然后曹操便可以就坡下驴,以成全他的孝道为名,宣布赦免。如此一来,既可保住陈宫一命,又不会坏了曹操的规矩——毕竟汉朝是以孝治天下的,所以拿“孝道”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便能让曹操用一种可以服众的方式,来原谅陈宫曾经的不忠。

然而,令曹操万万没想到的是,陈宫的确是接过了“孝道”的话头,但却不是以此求生,而是以此求死。他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害别人的至亲。所以,老母是存是亡,在于明公,不在于我。”

这头该死的犟驴,真是不知好歹!

这一刻,曹操估计都在心里骂人了。然而,他还是很有耐心地抛出了第二个话头,暗暗希望陈宫能抓住这最后的活命机会。

曹操说:“那你的妻子和儿女怎么办?”

很遗憾,视死如归的陈宫再次拒绝了他的好意。陈宫说:“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者,不会绝人之后。所以,我的妻儿是存是亡,在于明公,不在于我。”

完了,彻底没辙!

曹操只见过巧舌如簧以求活命的人,却从没见过雄辩滔滔只求速死的家伙。也罢,接连给了陈宫两次机会,曹操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所以听完陈宫的话,他只能沉默。

陈宫主动要求行刑,然后昂起头颅,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绞刑架。看着他决绝的背影,曹操再也没忍住,终于怆然涕下。

这一刻,那个在战场上杀伐决断、残忍无情的曹操隐去了,那个在权力斗争中阴险狡诈、不择手段的曹操隐去了。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恋旧的、讲义气的、情感丰富的人。

就是这个拥有细腻情感的曹操,才会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样感伤的诗句;也是这个拥有充沛情感的曹操,才会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样豪迈的诗篇。

若是没有注意到这些情感,我们就看不见一个完整的曹操。

这一天,在下邳城的白门楼下,吕布、陈宫、高顺一起被押上了绞刑架,结束了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演出。

吕布之死,天下恐怕没有几个人替他惋惜。而陈宫是自己一意赴死,也没什么话好说。三个人中,唯一值得人为之扼腕叹息的,便是为人清白、勇猛善战且忠心耿耿的高顺了。

以高顺的将才,如果他愿意归降的话,曹操一定不会杀他,并且还会给他一个光明的前程。只是,高顺却宁愿选择与吕布一同就戮,以生命为代价坚守他“不事二主”的忠诚。

作为一个惯于在背后捅老板刀子的反复无常之人,吕布死的时候,还能有一个如此忠贞的下属陪他上路,实在是他的幸运。反之,像高顺这种德才兼备的员工,却情愿给吕布这么一个不靠谱的老板陪葬,似乎可以说是他的不幸。

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高顺忠于的是吕布这个人,还不如说,他忠于的是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换言之,在高顺的心目中,忠义的价值很可能是比生命更高,也更值得捍卫的,所以当二者出现冲突的时候,他宁可放弃生命,保全忠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更愿意把高顺的死看成“殉道”,而不是给吕布“陪葬”。时至今日,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高顺的选择,觉得他这么做很傻,但是评价古人,还是应该考虑他们所处的时代。诚如有人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当然,有人放弃生命选择忠诚,也就有人会放弃忠诚选择生命。

比如张辽。他当天就投降了曹操,并很快被任命为中郎将。从此,张辽的人生就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前的张辽跟着吕布东跑西颠、反复跳槽,不要说干出什么像样的业绩,连在史书中露面的机会都很少。但跟了曹操之后,原本黯淡无光的人生就开始风生水起了——此后的张辽不仅拥有了远大前程,而且最终成为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

与张辽一同归降,并得到曹操重用的,还有一对父子:父亲叫陈纪,此前曾在朝中担任尚书令;儿子叫陈群,眼下还没什么知名度,不过日后却成了赫赫有名的曹魏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由他创建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影响了此后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历史。

陈宫死后,曹操很讲义气地把他的老母和妻儿接到了许都,一直厚待他们,不仅将陈母供养到寿终,后来还替陈宫的女儿张罗了终身大事。陈宫若地下有知,定当无憾。

比起陈宫让人宽慰的身后事,当初跟他一同背叛曹操的张邈,其结局和家人最终的命运,就堪称悲惨了。

早在三年前,即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张邈跟着吕布逃奔刘备时,就让他的弟弟张超带着一家人躲到了雍丘(今河南杞县)。可能在张邈看来,自己前途未卜,带着家人一块儿逃亡太过危险,所以才做了这个安排。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没过多久,曹操就亲自率部围住了雍丘。张邈心急如焚,就想去跟袁术讨要救兵,结果刚走到半道,就被自己的部下砍了脑袋。

很快,雍丘也被攻破,张超被迫自杀。

曹操入城后,竟不顾与张邈过去的交情,将他的三族全诛杀了。

这个举动,着实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张邈虽然背叛了曹操,但毕竟是他的发小——当初曹操东征陶谦时,还特意叮嘱家眷,万一自己有个闪失,让他们去投靠张邈,可见他与张邈的关系非同一般,至少比他跟陈宫的关系近得多。

可为何同样是背叛,曹操却能善待陈宫的家人,对张邈的家人反而毫不留情,要如此赶尽杀绝呢?

也许,原因恰恰就出在曹操与张邈的关系上。因为两人过去关系太好,所以张邈的背叛对曹操情感上的打击就更大,对他的伤害就更深,所以他的愤怒也就更不可遏制。而曹操向来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而且他表达爱憎的方式,比一般人要强烈得多。所以,正如当初为父亲复仇,他不惜屠杀徐州百姓以泄愤一样,诛杀张邈三族,可能也是出于同样的愤怒。

此外,时间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他诛杀张邈三族的时候,离张邈背叛他才刚刚过了一年多,怒火正旺;而陈宫被杀时,距离当初的背叛已经将近五年了,曹操心中的愤怒或许也没有那么强烈了,所以才会对陈宫的家人网开一面。

消灭吕布之后,徐州基本上就没什么像样的抵抗力量了。

之前,泰山郡一带还盘踞着臧霸、吴敦、尹礼、孙观等割据势力,这些人也曾一度跟吕布联手,但吕布败亡后,他们就作鸟兽散了。曹操先是发布悬赏令,抓到了臧霸,然后又让臧霸去招降吴敦等人。很快,这些人便纷纷归附。曹操全部予以任用,授予了臧霸等人郡守、国相等职。

至此,徐州全境平定,彻底收入了曹操囊中。

曹操凯旋。刚回到许都没几天,就有一位江东的使者带着当地特产入朝进贡来了。

这个使者就是孙策的谋士张纮。

孙策让张纮入朝,目的很明确,就是跟曹操搞好关系,取得朝廷认可,为割据江东谋求政治上的合法性。而这几年,曹操对这个在江东攻城略地、迅速崛起的年轻人也颇感兴趣,有心想笼络他。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开启了一段政治上的蜜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