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随时随地找到美好的感觉,随时随地找到强大的感觉,随时随地找到做大事的感觉,随时随地找到经营生命的感觉。
我们经营家庭,经营社会,经营企业,最终都是要经营感觉,经营感觉就是经营生命。而感觉是由你自己找出来的。
有些人遇到不好的事会绝地反击,成为英雄;有些人遇到不好的事就一蹶不振了。有些人遇到“熊孩子”,就成为教育家了。比如做赏识教育传播的周弘老师就是遇到了“熊孩子”,让他成为教育专家的。但也有些人遇到“熊孩子”把家拆了,就怪老公、怪老婆,最后家庭破裂,不但孩子没教育好,家也散了。
有些人破产之后会东山再起。我遇到过一个人,之前挺有钱的,现在穷困潦倒。因为当初他感觉自己特别有钱,不愿意跟穷朋友一起玩,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后来他因为金融风暴负债累累。
还有一个人是我的学员,某段时间他赔了1000多万元,一天到晚给我发信息问:“戴老师,我能不能和你单聊一下?你给我出出招,你帮了那么多人,也帮帮我。”我说:“等等吧,我最近太忙了。”结果某天他跑过来跟我说:“戴老师,我的问题解决了。”我问:“你咋解决的?”他说:“坐在我旁边那个人,我和他聊天,知道他欠债两个多亿,跟他比起来,我这算啥?”
你有钱没钱,过得快不快乐,幸不幸福,不在于世界,而在于你有没有经营感觉。有了好感觉,就有好状态。有了好状态,自然就更有动力。
你要清楚自己想做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个圣贤,就别让自己猥猥琐琐的;你要想当英雄,就要金戈铁马,也注定会伤痕累累,有跌宕起伏;你要想当菩萨,就要知道会有苦受,不受自己的苦,也会经受众生的苦。
经营感觉就像经营生命一样,确认的过程就是唤醒自我、重建生命的过程。随时随地死亡,随时随地重生,随时随地涅槃,随时随地让梦想提醒自己的渺小。生命不能重来,但生命可以重建。
以前你是跟着习性流转,现在你要成为自己的导演。过去的跌宕起伏已经播完了,新的一集需要你去导演。你要不断正面确认自己,确认自己是伟大的家长。
不要一开始就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要拿过去的错误惩罚现在,也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的错误那是别人的事。
你摔了一跤,但是没摔坏,真是有福气;你丢了100元钱,突然又找到了,真是有福气;夫妻吵架,又和好了,还是福气;孩子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未来会变好的,也是福气;人生病了,治疗过后好了,也是福气;你失业了,这可能也是第二次腾飞的机会,接着又找到工作,还是福气。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那哪里还有悲哀,还有不幸?如果能够这样想,你会发现,自己永远生活在正常和福气里。
我们幸福地吃饭,应该把这种美好的感觉播撒给别人,回馈给别人。因为这顿饭中没有一粒米是你种的,没有一棵菜是你自己摘的。这些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也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馈给别人。
为了经营感觉,我们要把生活过得有点仪式感。睡觉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说:“我太帅了。”然后面带微笑去睡觉,睡梦中你都是微笑的。最可怕的是晚上睡觉时带着哀愁,早上起床后不知所云,总感觉世界怎么这么黑暗。
我觉得,爱和确认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系。确认其实更多的是方法论。
对于确认,我有一个成功宣言:
如果我的心中想到失败,那么我就失败了。
如果我没有必胜的决心,那么我就不会有任何成就。
纵使我想要获得胜利,只要心中浮现“失败”的字眼,胜利就不会向我微笑。
成功起源于人类的意志力,一切皆由人类的精神状态决定。如果你想要不断提升自己,就要有“我一定能做得到”的信念。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能够做到的都是坚信“我一定能做得到”的人。
你不断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肯定能行”,会发现你真的能行了。但你暗示自己“我好无力,我好难,我好痛苦,我好悲伤,我的命运好难”,那可能就一定做不到了。
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可以用于教育,也可以用于自身修养,以及夫妻关系和企业管理。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反复看,反复读。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把这十几年对家庭教育、成人教育一些有用的东西打造成系统性知识体系,影响更多人,帮助更多人,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我觉得我有这样的义务。
助人不需要专业,不需要专注,只需要有心,时刻有这颗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