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无条件的(1 / 1)

爱是支持他、帮助他实现他的梦想。爱是不能带条件的,带条件的爱都是阴谋。

总能听到有家长说:“孩子,你好好学习。如果这次能考100分,爸爸就带你去吃肯德基,或者给你买玩具。”家长这么做,孩子想到的会是一种阴谋。孩子会觉得我做到了某件事,你就会满足我的要求。那我是在为谁学习?学习动机是不是出问题了?养成这种思考方式,将来他工作以后也会计较你给我多少钱,我才给你做多少工作;我做了多少工作,你就必须给我多少钱。如果不能达成这种共识,他就会感到难受。对待婚姻、事业合作伙伴、朋友,会变得狭隘、自私,不愿意付出。

在我们过往的理解中,觉得人活着就是要给别人创造价值,也通过别人获得价值,如果对方对我们没有价值,或者未来对我们没有价值,我们的时间精力可能就不会在他身上有太多投入。这个道理就是,跟人合作时,你能付出多少就要全力付出多少;如果变成是你付出多少,我才能付出多少,就是带了条件的。

比如,在有些婚姻关系中,两口子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时候甚至是诸如洗碗、拖地都能引发争吵。还有一个传统说法是“男主外,女主内”,其实,这就是有分别心了。谁有能力,谁有本事,谁就做自己擅长的事就好,并不是男人就一定做外面的事。

你付出的东西也还是你的。有些孩子做些什么事老爱讲条件,这种习惯不但会影响他的成长和沟通方式,而且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做什么事情都谈条件。他们与人合作先考虑:对方要什么?对方要的他有没有?对方能够带给他什么?这是签订合同的前提,也是交易的前提。如果对方没有他想要的东西,那就不往下谈了;如果对方有他要的东西,那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他能给对方提供什么,对方才愿意把他要的东西给他。

如果家长带有条件地对待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在未来人生中对待别人也带条件。但也不是说要让孩子将来跟任何人谈任何事都不带条件。合作必须带的条件是双方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只是为挣多少钱走到一起的,早晚有一天,钱挣够了,合作也就散了。

对于孩子的学习,如果家长是用物质为条件进行激励的,早晚有一天,孩子会让家长付出惨重的代价。有一位母亲就属于这种情况。她告诉孩子:“你做到些什么,我给你干什么。你这次考到多少名的成绩,假期我就让你玩什么样的电脑,玩什么样的手机。”结果孩子真的完成了目标,之后一个月不出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游戏。母亲每次跟他说:“你该休息了。”他都说:“我的任务完成了,你答应我的,你说了让我考到多少名,假期就可以尽情玩。”这个孩子后来一个月不洗澡、不理发、不与人交流,结果要开学了,他不上学了。他已经放不下游戏了,玩游戏上瘾了。

很多家长让孩子来参加我的培训班,也是跟孩子讲条件的,结果孩子来了以后不好好上课。我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好好学呢?”他回答:“我是跟我妈谈好条件的,我来参加这次培训,她给我做什么,所以我来的任务不是学习,只是完成任务,我坐在这里就可以了。我回不回答,写不写作业,参不参与,是我的事情。”这样的孩子能学得好吗?

回顾一下,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这种承诺?有没有这种阴谋?有没有跟孩子讲过条件?这种带有条件的爱就让爱变了味道。这让孩子觉得他跟教育的关系不是共同营造什么,而是教育是达到他欲望的一种需要。我学习让你达到了需要,你就要满足我的欲望,而欲望会越来越大。

说爱是无条件的,但是我们还希望孩子能够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或者想让他为家庭、家族承担更多责任,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条件?这是精神方面的条件。而给他买吃的、买玩具是物质方面的条件。

《大学》里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问其实可以分成三种:大学、小学、蒙学。

蒙学是启蒙教育,小学是术的教育、方法的教育。挖掘机技术、机械制造与设计、计算机应用工程、金融与会计、法律法务,所有在“术”的操作层面的教育都为小学。何为大学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无限大,是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人类的世界里,有形有象的最高的能量维度叫“仁爱”,也就是我讲的爱。人类的事情,很多时候用爱就能解决。

爱的四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