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本、费用、支出:含义各不相同(1 / 1)

秦奋在公司的年终总结上向员工报告了下一年公司的发展战略,准备从三方面扩大公司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一是加大对现有产品的推广营销工作,准备在几个一线城市召开产品发布会;二是抓紧研究新产品,拟高薪聘用数名高水平研发人员;三是加快设备的更新配套工作。秦奋感叹说:这样一来,我们的成本就高啦!公司的利润就要降低啦!控制成本将是我们下一年的重要任务!

秦奋的规划非常振奋人心,但公司下一年发展战略的实施会导致成本上升吗?产品推广营销费用、研发人员工资和新设备购进都属于成本项目吗?仔细推敲起来,秦奋的话里面存在不少错误呢!因为成本、费用、支出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这几项支出并不都直接导致成本增加。让我们再看另一个熟悉的情景。

电力、自来水等垄断行业的产品一般都由政府制定价格,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模式,即在垄断企业的成本基础上增加部分利润空间(如15%~20%)。因此垄断企业的成本是其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多年来政府与垄断企业的博弈最终还是以水费、电费涨价告终,由消费者买单。电力、自来水企业的成本真实吗?

一份对某地自来水公司的财务分析发现,该公司将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薪酬都计入成本。垄断行业员工高平均工资、高隐性收入、高福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的员工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这还不包括垄断行业内部形形色色的灰色收入。如果再加上工资以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这些支出都属于成本吗?消费者该为垄断行业员工的高工资买单吗?

在成本加成的价格制定模式下,产品的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但成本、费用、支出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比如,企业员工的工资和薪酬支出并不都应该计入成本。作为总经理,弄清成本、费用和支出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区别实在很有必要。

1.支出、费用、成本概念辨析

支出、费用、成本是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名词,但准确地说,三者的内涵和外延并不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图7-1对三个概念做出清晰的解释。

(1)支出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企业所有资金的流出都称为支出。企业的支出种类繁多,既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获得另一项资产发生的支出,比如为购买原材料而支付的货款,为购买办公用品发生的零星支出,支付给员工的工资,预付的房租和销售场地的租赁费等;也包括企业为清偿债务所发生的各类资产的流出,如偿还银行借款,支付欠供应商的货款,支付股利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还包括投资行为的各类支出,如为购置设备等固定资产、支付长期工程费用所发生的支出等。

前述的秦奋公司为下一年度的产品推广营销费用、研发人员工资和新设备购进都属于支出;电力、自来水公司的员工薪酬也是企业支出。支出具有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但从图7-1也可以看出,支出并不等于费用,更不等于成本。

(2)费用

费用,准确地说,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净资产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因此,导致企业净资产减少是费用的重要特征。费用按照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生产成本,或称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总和。

另一类是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与产品生产无直接相关的非生产费用,发生时不能明确判定应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且与产品的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因此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期间费用具体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具体请结合第二章利润表一起阅读。

秦奋公司的产品推广营销费用和研发人员工资都会形成企业下一年的费用,因为会导致净资产减少。但购买新设备则不是费用,因为新设备会使企业的资产增加,净资产并不会因此减少。

电力、自来水公司的员工薪酬都是费用,但并不都是成本。其中,只有车间工人及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薪酬属于成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均不属于成本项目,属于期间费用。如果将期间费用计入成本,则会导致虚增企业成本、掩盖管理不善、人浮于事的事实。这也是垄断企业的通病。

费用分为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生产性费用构成成本,非生产性费用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这种分类能清晰地了解企业成本高低和管理效率,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3)成本

说起成本,一定是具体到某种产品。成本是定价的依据,商店里的商品价格各不相同。比如皮鞋,男鞋和女鞋的销售价格不一样,其根本原因是男鞋与女鞋的成本不一样。因此泛泛地说成本是不确切的,总经理需要了解自己企业各种产品的成本。

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也称生产费用。生产性费用按用途进行分类,实质上就是三大类:料、工、费。“料”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工”是直接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费”是因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生产性费用最终都形成成本。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和电力、蒸气等动力。

2)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各种福利费等。这里不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费用。

【提示】直接人工费用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即一线工人及生产管理人员产生的各项相关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发生时通常都能确认到某种产品上去,因此称为直接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某产品成本。比如生产女鞋领用的皮革和生产工人的薪酬均能直接确认。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间接费用,如车间、分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停工损失、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提示】制造费用通常与几种产品的生产有关。比如制鞋车间的设备既可用于男鞋的皮革的切割,也可用于女鞋的皮革的切割。车间管理人员同时对男鞋和女鞋的生产进行管理,因此车间管理费用就与该车间生产的所有产品均有关。这些费用虽然与产品生产有关,但发生时并不能直接确定各种产品应承担多少比例,因此需要在月末时按一定标准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种费用通常也称为间接费用。

【小结】企业资金的流出都是支出,支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形成企业的资产(如买设备),收益性支出才是费用。企业的费用分为两类:生产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生产性费用才是成本,包括料、工、费;非生产性费用不构成成本,是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准确区分支出、费用和成本的概念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

2.划清支出与费用、费用与成本的界限

弄清支出、费用和成本的概念,有利于帮助总经理划清支出与费用、费用与成本的界限。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凡是与产品生产有关,应当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生产费用,才能计入产品成本。我们可以通过图7-2看企业的成本结构。

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图7-2中上半部分的机关即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支出都不构成成本,形成期间费用;下半部分的三个分厂的各项支出则构成成本。

成本与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一致。一般地说,成本计算期应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但这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进行成本计算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核算与监督生产费用的发生和分配,包括:

◇核算与监督产品生产的品种、数量和质量;

◇计算产品成本,考核生产资金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反映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促使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可以取得产品的实际成本资料,据以确定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分析成本升降原因,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

◇为成本预测、规划下期成本目标以及制定产品价格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