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企业家三井孝昭曾经说过:要想扩大市场,赚更多的钱,你就必须降低商品的成本。不断降低成本,降低价格,市场也就大了。作为总经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应饱含成本理念,只有控制了成本才会产生效益。
台塑集团老总王永庆曾经面临一个艰难的投资决策问题。台塑集团下属的南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成立多元脂棉丝厂,当时有两个方案:一是直接采购一家德国公司的设备,日产量预计6吨;二是由南亚公司工务部门与生产厂家共同研究,自行设计扩建。王永庆比较了两个方案的成本之后认为后者更划算。工厂按计划建成,其多元脂棉丝产量迅速增加,跃居世界第三大多元脂棉生产厂家。此后南亚公司在美国设立多元脂棉丝厂时也采用同样的方法。王永庆注重员工的生产效率,尽量少用人多办事。年产量20万吨的工厂,员工不超过500人,为同等规模企业人数的1/3,仅员工薪酬一项一年便可节约5000万美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降低成本是王永庆经营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无论是投资扩建还是产品生产,成本理念始终贯穿于他的每一个决策和管理行为。王永庆特别注意比较国际间不同国家的优劣势,将最小成本项目进行组合,整个项目的成本就达到最低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建新厂房的模式:
美国的厂房在台湾地区制造。王永庆注意到美国的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大高于台湾地区,因此在国外建厂时尽量将能在本土完成的工作在台湾地区完成,以降低成本。台塑在美国得州建PVC塑胶工厂时,所有硬件设备都由公司机械事业部在台湾地区制造完成后,再运到美国安装。这样整个厂的建厂成本,大约只有美国人投资同样工厂所需经费的63%。
台湾地区的厂房只从国外买关键设备。王永庆在台湾地区筹设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工厂时,注意到许多设备和基础项目均能在本土完成。因此,除制造和仪器设备向国外订购外,自己人员负责基本设计和工厂建造,以便节省大量的设计与工程费用。最终,聚乙烯厂投资总计花费12亿台币,聚丙烯厂花费16亿台币,成本均只有国外同类企业投资建厂经费的70%。投入成本低为打产品价格战创造了条件。台塑的产品价格一上市比市场同类产品每公斤低20元,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
王永庆在成本管理方面可谓“点滴不漏”,他如同剥竹笋一样将项目层层分解,对每一层的成本都进行比较、分析和控制。他曾提出著名的“鱼骨理论”:任何大小事务的成本,都要对其构成要素不断进行分解,把所有可能考虑到的影响成本的因素全找出来,像鱼骨那样具体、分明、详细。他强调,要谋求成本的有效降低,必须分析在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要做到“单元成本”的分析。只有彻底地把有关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并加以检讨改善,才能建立一个具体的标准成本。
读到这里,你对本书开篇提到的困扰武汉超纯水处理公司秦奋的问题应该有些解题眉目了吧?秦奋碰到了扩建的投资决策问题,要注意的是,扩建厂房的支出最后都作为折旧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王永庆因为扩建成本低,才敢于对产品定低价格,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秦奋也需要认真比较各种方案的成本、效益和风险,最终确定扩建方案。如何比较呢?我们将在第十章进行介绍。
对于总经理而言,成本绝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许多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微利时代细节决定公司的成败,成本甚至体现在公司使用的一张纸和一瓶水上。有人曾嘲笑环球航运集团老板包玉刚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船王,只是一个节俭成性的银行家。他写给员工办事指示的纸(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纸,只能称为“条子”)都是粗劣的薄纸。如果指示比较简短,他常常将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裁成三四张条子使用。船王尚且如此,我们的总经理更应该具有成本意识,将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要贯穿于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总经理需要对企业资金运动各环节的成本了然于心,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成本控制无处不在”,应该成为总经理的座右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