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敬则无娇气,无怠惰之气”,“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就是尊重,恭敬有礼不存邪念;畏就是害怕,心存忧惧慎言慎行。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就越要心存敬畏,才会“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
举头三尺有神明,敬畏之心不可无。人是要有敬畏之心的,我国古代先民自古就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朴素的敬畏心。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敬畏意识是他一生为官之道的核心,也是他干事创业的“护身符”。古人云,“天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敬畏是一种态度和情感,更是一种自警和自省。知敬畏存戒惧,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就会无拘无束、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无法无天。领导干部为官从政要行稳致远,就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时时处处敬畏历史、敬畏规律、敬畏法纪、敬畏责任、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时刻警醒自己明辨是非、谨言慎行。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菜根谭》里写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干部一旦失去敬畏之心,“思想防线”就会悄然失守,“精神堤坝”就会逐渐崩溃。对组织缺乏敬畏,对群众缺乏敬畏,对权力缺乏敬畏,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终将官丢名毁,害人害己,受到法纪的严惩。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法纪。
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要心存敬畏。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这个故事令人感慨不已。正考父面对任命越来越谨慎,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越得到重用就越是谦虚谨慎、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含糊。担任领导职务是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职位越高,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肩上的职责和使命越重,人民群众的期待越多,就越要警钟长鸣,越要对组织、人民、权力、职务、法纪保持敬畏之心,就越要珍惜岗位、珍惜工作,始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信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决不能把职位当作自己应得的荣誉或好处,高高在上、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