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和谐稳定发展的‘平安’,而不是无所作为的‘平庸’”,“当‘太平官’,不是‘平安’而是‘平庸’”。当干部都要有政绩,没有政绩的干部是立不住的。食着人民的俸禄,背负党的希望,无所作为就是“过”。领导干部必须恪尽职守、勤勉工作,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要把精力用到谋发展上,把心思用到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在抓落实上,做到既“出力”,又“出彩”。
为官一任,必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享受人民给予的俸禄,掌握人民给予的权力,身居人民给予的岗位,就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古人云:“人而无责,于世何益。”领导干部的“辛苦指数”,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指数”,如果虚占岗位、尸位素餐、碌碌无为,就会误人误事误业,就是最大的“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勤奋工作,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为才有位,在位要有为。领导干部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用过硬政绩来证明是否“上不负国家、下不违百姓”。
可以甘于平凡,不能甘于平庸。平凡与平庸,一字之差,区别明显。一方面,领导干部来自人民,是人民的一员,身份平凡;另一方面,领导干部权力来自人民,担当着为党和人民服务的重任,责任不凡。经济学上有一个“机会成本”概念,讲的是在“多选一”的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既蕴藏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又伴生种种矛盾和困难,如果领导干部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就会陷入“转型陷阱”、耗费“机会成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平凡的态度对待身份和地位,以不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使命,把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清醒忧患的危机感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感注入心中,珍惜岗位、奋发有为,真正把心思用在谋发展、干实事上,千万不可做“佛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