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件事 关注孩子的异性交往(1 / 1)

异**往是中学生的一项青春权利,也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家长不但要关注他们的异**往对象和范围,还应当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与异性进行正确交往。

【引子】

有位初三女生,曾经与一名同班男生关系较好,其他同学经常取笑他们,为此那名男生与她产生了一种对立情绪。她很苦恼:自己平时非常关注那位男生对自己的看法,并不想处于这种对立状态,可是又不知道怎样和他保持一种正常关系?

类似于这样的异**往烦恼,在中学生中非常普遍。由于他们无法(或不敢)得到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俗话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春情萌动中的少男少女,经常会有傻傻的样子,这时多半是他们梦到了与异**往的过程。想象力丰富的女孩,甚至还会幻想自己的另一半会是什么模样,幻想自己未来出嫁的样子,一遍遍地把身边的每个人作为可能对象,幻想他们就是自己的如意郎君,一个个进行假设:他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很温柔或很粗暴?

家长应当知道,要想不让孩子淹死,只有让他学会游泳,而不是填平所有水域。同样,要想让他们处理好异性关系,只有让他去进行异**往,才能从中慢慢找到答案。

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是,赶快了解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正确引导,而不是为他们的异**往过早贴上“早恋”的标签,把所有异**往扼杀在萌芽状态。

【家长应该做到的】

中学生与异**往的目的,主要不是谈恋爱,准确地说,是为了学习谈恋爱,或者也可以说,主要是为了了解异性,学会与异性如何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友谊、发展自己。

从异性那里得到认可,会增强他们的性别信心,缓解学习压力,化**为力量,从而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和生活情趣。

有鉴于此,家长应该懂得异性效应,善于利用异性效应为孩子的生活、学习加油添彩。

关注孩子的异**往,懂得异性效应

异**往能够产生异性效应,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异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同学的智力水平总体上并没有高低之分,但在类型上有诸多不同。男孩擅长于逻辑思维,比较喜欢数理化等学科,解题灵活性强;女孩擅长于形象思维,比较喜欢语文、外语,解题比较细心。通过异**往,男女同学容易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丰富个性,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交际范围越广、生活内容越丰富,认识社会就越深刻、个性发展就越全面。中学生的异**往,有利于满足他们的青春期心理需求。否则,则很容易发生性心理扭曲,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甚至会有性变态和性功能障碍。

相互激励,提高效率

异性效应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尤其在青春期特别明显。当某项集体活动有异性参加时,更容易激发每个人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实践表明,实行男女分班或分校后,学习积极性、文体活动积极性都会有较大幅度下降。

善于利用异性效应促进学习

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不主张孩子们异**往,目的就是担心会影响学习。事实恰恰相反。聪明的家长应当善于利用异性效应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本书前面提到的那位伟伟的案例。

伟伟自从由重点班退到普通班后,为了发奋学习,从此谢绝了一切异**往,不和女生说一句话。家长为此批评他,可是他说,“男人要干一番大事业,就不能在这些小事上浪费精力!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可不管!”

由于排除了所有干扰,伟伟卧薪尝胆,高三时又回到了重点班。为了避免在“事发现场”触景生情,他特地选择了另一个重点班,但仍然谢绝和一切女性说话,因此他没有任何一个朋友。

有一天,伟伟上学时左等右等公交车不来,眼看快要迟到了,一位女孩拦了一辆出租车,在钻进车子的一刹那朝伟伟喊:“喂,伟伟,上车!”伟伟愣住了,他并不认识她呀,所以踌躇了一下。女孩又喊了:“快点,要晚了!”不能再犹豫了,伟伟一头钻进车里。

就这样,伟伟打破了自己的铁律,和一个陌生女孩开始说话了。

一上车,他就迫切希望了解她究竟是谁,她是怎么知道自己名字的,怎么有勇气喊自己?女孩听了哈哈一笑,为什么喊?笑话,大家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有什么不可以?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朋友嘛!

伟伟那天的心情特别阳光。因为过去从来没有女孩“敢”喊他,今天出现了,而且他还居然答应了!下午放学时,两人又在一起等车。

那天晚上伟伟一到家就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真的很有意思耶,太有意思啦!太有意思啦!!”

从此以后,两人经常在公共汽车上相互交流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以及学习上的问题,无话不谈。伟伟惊讶地发现,每当他说话时,那个女孩总是在很努力、很认真地听,这使他很开心,也很感动。女孩在倾听之余,也常常对他讲一些女孩子之间的事,让伟伟了解到了过去漠不关心的另一个世界,从而显得心花怒放。

伟伟由此对家长说:“我发现,原来对异性倾诉与对同性倾诉是不一样的。男人的心灵是封闭的,彼此很难沟通。可异性就不同了,很容易沟通,所以感觉特好。”“我们这种情感没有任何利益,所以是最美好、最珍贵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情感,就太可怜了!”

望着神采飞扬的儿子,爸爸趁热打铁地说:“儿子,你的感觉非常准确。什么叫两性吸引,这就是。这就是异性效应。”

确实,伟伟的观点是对的。这样的异**往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果然,进入高三后,他的成绩很快就排到了全校第12名,其中恐怕也有一份异性效应的功劳吧?

了解孩子处于异**往的哪个阶段

一项调查表明,现在的大学生中有64%的男生和36%的女生认为,学生之间的异**往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玩”——玩多了自然就会积累经验;反正双方也没有什么损失,玩一玩无所谓。

因此,家长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异**往的哪个阶段,以便对他们及时加以调控。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

初级玩法:爱语宣言法

这种玩法多见于青春朦胧期的初中生。他们把“我爱你一生一世”、“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之类的爱情宣言背得滚瓜烂熟,甚至把它写到公共场所去,可在行动上却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中级玩法:恋爱实验论

这种玩法普遍存在于高中生和大学生中。他们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及时行乐”、“好聚好散”的必要,希望通过异**往为以后积累恋爱经验,表现为“君子动口也动手”。

高级玩法:行为先锋族

这样的玩家多为新新人类,中学生“老公老婆叫得欢”、大学生“不结婚就拍婚纱照”,喜欢通过各种惊世骇俗的求爱方式来鉴证所谓“爱情”,唯恐天下人不知,目的也是为了“好玩”。

在上述种种“玩”(学习恋爱)的指导思想下,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恋爱就成为一种“潮流”,谁不参与谁就“落后”了。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早恋”是禁不了的,因为这已经成为“潮流”。

这时家长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是改堵为疏——鼓励孩子大胆地与异**往,但要掌握好原则(具体原则请参见“经验谈”第2点)。

关注男女分班后孩子的异**往饥渴症

为了阻止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早恋”,许多家长时髦地把孩子送入男女分班或分校就读。一开始,这些孩子还搞不清方向,自己又无法掌握命运,直到进入这个环境才知道“上当受骗”,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们要开始3年或6年与异性分开的“苦行僧”生活。

事实证明,这样的男女分班、分校,绝对不利于孩子的正常交际,尤其容易令孩子产生异**往饥渴症。

以上海市第×中学为例。自从全面实行男女分班后,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变化:处在二楼的男生班一到下课就打打闹闹,而处在三楼的女生班整天都是静悄悄的。这样,二楼的男生就对三楼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她们究竟在干什么?可心里这么想,却不敢上去看。与此相仿,这种心理在女生那里也很普遍。所以,每当有男生和女生说上两句话,旁边就有一大堆人尖叫。大家对此都非常敏感。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干活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人类固有的异性效应一旦消失,便会降低学习效率,引发诸多问题。

正如上面所述,男女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心理特点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中学阶段本是一个人确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现在人为地把男女生分开,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一系列问题。要想防止学生“早恋”,在现代这样一个开放社会中,不要说分班、分校,就是把他们圈在一个孤岛上,你都禁止不了。

正确的做法是相反,尽可能让孩子就读男女混合班。

要知道,让孩子学会怎样与异**往、怎样在交往中认识异性,这本身就是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他们逐渐走向身心成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孩子“单纯”是单纯了,可是“单纯”得得不偿失哇!

让孩子学会在与异**往中忘记性别

异性之间有朋友吗?异性朋友之间有单纯的友谊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偏偏在孩子身上看不到这一点。

有鉴于此,家长应当让孩子学会在与异**往时“忘记”性别,包括自己的性别和对方的性别,这样,纯洁的友谊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中学生“早恋”,应当说只有极少数是真的,绝大部分是被好事者传来传去弄假成真的——本来彼此之间很自然,传着传着彼此之间反而很不自然起来,形成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为了避嫌,从此两不往来,连起码的朋友也做不成了。他们恨自己为什么不和对方性别相同,否则就可以大大方方结成兄弟或姐妹了。另一部分则依然我行我素。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我们没那回事,结果自始至终都是好朋友,而且是很铁的那一种。

两者之所以不同,关键还在于当事人的“性别角色太浓”,眼中看到的是“男女”而不是“同学”,所以他们实在搞不清这究竟是喜欢还是爱情。

归根到底,喜欢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很暖心的感觉。喜欢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这就是所谓的“因为爱,所以爱。”把目光放远一些,不难发现,每个有个性的人身上都有一些优点让你喜欢。如果双方都有个性,彼此相互欣赏,就很自然地会喜欢上对方。只是直到这时候,他们自己都还没有发现对方的性别与自己是不是相同。

异性之间的确有真正的友谊存在,中学生尤其是他们的家长大可不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家长很有必要向他们指出这一点。果真如此,孩子就会有更广阔的天空任意遨游。

事实上,友谊天长地久,没有男女雌雄。相反,异性间的友谊还会给人带来更多温暖,令人倍加珍惜。

【经验谈】

1.家长要指导孩子在与异**往过程中,学会增强性别魅力,了解异性所喜欢的行为特征,以进一步体现自己的内在个性美。简单地说,就是本书前面所提到的男有绅士风度、女有淑女气质。当然,这一切都应当表现得大方得体,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2.在关注孩子与异**往时,要大力提倡男女间的集体交往,反对个别约会。交往中要掌握的分寸是:不过分拘谨,也不过分随便;不过分冷淡,也不过分亲昵;不过分严肃,也不过分张扬。总的原则是坦诚相待、落落大方,男女有别。

3.中学生“早恋”者中的失恋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单恋占相当大比重。这对失恋者来说是深深的不幸,可又是一种极好的磨练。没有失恋的人不容易成熟。帮助失恋者走出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鼓励他们多多与人交往,这样很快就能走出阴影。

4.日本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异**往时,总喜欢对男孩说:“不要在你的身边找伴侣,你的伴侣还在上小学或幼儿园。”意思是要孩子好好学习、一门心思考大学,以后去找一个比自己小若干岁的女孩。这一观点体现了让性道德走在性成熟之前的家教理念,值得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