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见月
今夜不是十五,月亮却依然皎洁。站在窗边,没有古人那高处不胜寒的感慨,看着月光下耸立的高楼,天空闪亮的星光,心情豁然开朗,无比惬意。好久不曾有这样的感觉了。
望着神秘的月亮,自古神话的源泉,诞生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叫人难以忘怀。神秘的面纱使它成了古往今来人们诉说的对象。这个多情的天体,成了众人向往的归宿,有了月下的山盟海誓,把酒解愁和挥笔而就。
迎着徐徐清风,任思绪飞扬。静得只有几颗星星伴着月亮,灯火伴着高楼,它们默默地交流着,言谈都市的繁华、历史的兴衰与变迁。静静地听着,感受着,享受着都市喧嚣后的宁静,难得的宁静。整理着杂乱的思绪和情感,洗刷着疲惫的灵魂。远比身体上的享受更加快乐。
美好的月夜,无限的情怀,月亮遥远,思绪更远,喜欢这样的氛围,把自己放入尘世的另一边,融入苍穹。化成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四处游**。虽然变得无比的渺小,但心灵变得更长远、更宽阔!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心头**漾波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月将流动的月光与月影如音乐一样演奏出来,如诗如曲。
其实,这不是朱自清的发明,古人早就有了赏月中的“听月”、“响月”之说了,《金瓶梅》描写花园的一段中就有“……又登一个大楼,上写‘听月楼’”。恩格斯也曾对感官有一段论述,大意是说,嗅觉和味觉是同源、同类的感觉,视觉和听觉所感知的是物质的波动。
苏轼心寄明月,将自然、人生和神话天衣无缝地合为一体。旷达的胸怀使他禁不住发出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那天,苏轼痛痛快快地喝了一整夜酒。在酩酊大醉中,他写了这首词,既是遣怀,又是用这首词来表达他对弟弟苏辙的想念。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更希望能够立足现实,因为他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更加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底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在尘世间一片光明。
明月如镜,映照环宇,也映照我们的心灵。千百年来,我们吟唱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在异地他乡思念故乡亲人。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
古代为官清正廉洁、敢于直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正直文人,往往逃脱不掉被贬官流放的命运。因而古诗中这类题材的作品数量就很可观。而月亮这一审美物象,便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发他们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首词写于他被贬黄州之时,咏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词的开头,便用缺月、疏桐等景物渲染了一幅凄清、幽冷的气氛,为下文孤鸿的出现设置了特定的场景。诗人借对这只离群失伴、形单影只的孤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在受政治迫害后孤独的处境和悲伤的心情。这首词和他同一时期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发问,正是这种处境和心情的真实写照。
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了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烘托他国破家亡的悲伤心情。那冷冷的月光,既照见了愁人“无言独上西楼”,也照见了失去的“三千里地山河”。这一切在冰凉澄澈的月光下失去了任何遮掩,不容人不正视这严酷的现实人生。
想人生百年,匆匆过也,唯有这江月淡泊寡情。千年如此,亘古久已。然而细思之,这月却是有情。不然,这寂寞红尘中,为何都喜欢对月感怀?月神之情,又岂能等同于凡夫俗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是。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民不聊生。
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为了让百姓不再受苦,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不久,后羿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很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长生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不舍撇下妻子一人,便把长生药交给嫦娥暂时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徒弟蓬蒙所见,想偷吃长生药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长生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长生药一口吞了下去。
随即,嫦娥的身子飘离地面,飞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飞到月宫后,住在凄清冷漠的广寒宫内,十分思念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骚客感慨和遐想。其中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这月不是你梳妆的镜吗?月中的倩影不是你吗?你是否感到了寂寞呢?深深的广寒,锁住了你的人,锁得住你的心吗?未上离恨天,难逃俗世情。所谓仙娥,你不也是天生的情种吗?透明的双眸流出这漫天的月色,点点忧愁,淡笼乾坤。你哭了,滴滴清泪滚落你的明眸,散在天地间化作闪耀的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想这苍莽天山,浩浩云海,万里长风,也不过是这月亮的陪衬而已。若无一轮皓洁秋月,莽莽青山有什么雄浑,无边云海有什么缥缈,万里长风又有什么苍凉……
在中国的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而又深沉的文化内涵,从而也有了文化属性上的“中国月亮”。
在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其轻妙、极其高雅而又极其敏感的心弦,时常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烦恼和郁闷,一切的欢欣和愉快,一切人世间的忧患,一切的生离死别,仿佛都是被月亮无端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的缥缈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借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中得到。淡淡的月光世界不仅仅反映出人的审美境界和意趣,也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心理构成。
咏月诗在古典诗歌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月亮可以说是古代诗人最偏爱的意象。以月圆比喻团圆,以月缺比喻离别;月亮被寄寓了丰富的内涵,思念家人,思念故乡,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的将月亮视为爱的象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一定是了解月亮的,更是了解人情,了解人心,了解人生的,在他的诗歌视野里,月与春这个时令,与江这种流质,与花这种色块,与夜这种氛围,相互缠绕,相互牵连,一切都是天成,一切都是为人的静心观照所设。
还有的将月亮作为纯洁无瑕的象征,进而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类心灵的纯洁,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中国人的人生观是一种艺术的人生观。月亮作为一种物我两忘、契合天机的神秘启示物,参与了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中国人神往的艺术境界。只有那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的宝藏。
千百年来,悬于高天的一轮明月不仅照亮了神州大地的万里山河,也照亮了华夏无数诗人词人们的诗灵词感,使得他们笔下的月亮如同高空中的皎月一样,千秋永照,万古恒辉!
月亮就像是一颗清冷的泪,乡愁的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生流离的杜甫写下这句诗时,一定“白头搔更短”,一定“凭轩涕泗流”,回首走过的路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看到明月,便想起故乡,你是否也会觉得“月是故乡明”呢?不!只因为是故乡的月亮,只因为乡愁无时无刻不在萦绕。然而故乡在哪里?对杜甫而言,处处是故乡,又无处是故乡,只有把满腔乡愁寄托在月亮身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对浪迹红尘的柳永来说,一弯残月便是其凄凉人生的写照,“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天清晨,醉酒的诗人醒来,看见杨柳拂岸,一弯残月若隐若现,只是不见了身边的知己,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任是无情也动人”这虽不是写月亮的,但是,写月亮也很合适。月亮是无情的,淡看万丈红尘中的人对着它如此爱,恨,痴,它始终无动于衷。任是人间沧海浮沉,人世变换,它也只循规蹈矩,该圆时圆,该缺时缺,不会因谁人、谁事而乱了方寸。
无意间想起有关月亮的漫画,几米的《月亮忘记了》,说的是有一天月亮失忆了,忘记了自己飘浮的本领,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迷失在人间。从此不再升起,于是人们的生活被这种变化彻底打乱了……小男孩无意间遇见了月亮,他们成为了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旅行。后来小男孩虽然舍不得他的这个朋友,却还是帮助月亮寻回了遗忘的记忆,于是月亮回到了天上。
看着小男孩牵着月亮到处玩耍的画面,带着月亮四处寻找记忆的画面,山林、草原、大海、楼顶、公园,一点点地寻回月亮失去的记忆,虽然辛苦,但有乐趣。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月亮的记忆慢慢地恢复,但它却再也无法回到男孩的家。月亮飘到窗外,看着熟悉的景物,着急地发出低沉的呜咽,男孩更是难过得俯在墙角大声哭泣。
“我守护如泡沫般脆弱的梦境,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往往快乐的同时,悲伤也会悄然而至。我们无力阻止,就像我们无力阻止时间停滞一样,多么无奈!
月光天生让孤独的人更孤独,让失意的人更失意,让忧伤的人更忧伤,让凄凉的人更凄凉。
若没有这明月,不知唐诗宋词里要少了多少经典流传的作品呢!
若没有这明月,恐怕人生也无趣了。
然而有趣无趣,也终不在这月亮,关键是,在人们广袤无垠的心海上空,是否悬挂了一轮皎洁光明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