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火悟道(1 / 1)

放下 释然 860 字 2个月前

大智慧往往隐藏于普通的生活中,要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只有自己去努力追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和领悟。

在禅宗中,沩仰宗是开宗最早的一派,它的开山祖是沩山灵佑禅师。

起初,沩山灵佑为寻求开悟,来到百丈禅师门下习禅。

冬夜,山风凛冽,百丈禅师一觉醒来,冻得浑身哆嗦。他伸手探探床前的火盆,尚有一丝温热,于是吩咐侍立一旁的灵佑说:

“你拨一拨炉中,看看有火没有?”

灵佑拿起火棍草草拨了两下。说:“师父,炉中没火了。”

百丈禅师站起身来,拿过火棍深深一拨,拨出一点火星给灵佑看,并说道:“你说没有火,这是什么?”

灵佑顿觉醍醐灌顶,得以开悟,忙叩首谢师。

百丈又说:“灵佑,你先前未悟只是暂时的。经书上曾说,要想认识佛性的义理,应当观察时节的条件和关系。时节既然到了,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才能了悟本体。心性不是从身外去寻找的,如今你已经有所认识,自己应好好地爱护。”

第二天,灵佑随百丈禅师上山劳动。百丈问道:“灵佑,带火了吗?”

灵佑随即拾起一根柴吹了两下,递给师父。百丈禅师赞叹地说:

“如虫御木,偶尔成文。”

沩山于炉中拨火未见火,百丈深拨其底见火星,无火亦有火;沩山拾起柴吹两吹,柴头无火又有火。“火”喻本体心性,原本自身已具备,迷时不见悟时逢,沩山由此发悟。百丈说对于本体心性的了悟,就好比小虫蚀木一样,虽则偶然,但点滴积累,总会了悟的。

有一天,释迦牟尼传教时正走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上,迎面走来一群青年男女。

“尊者,您是否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从您来的路上走过?”

释迦牟尼无言地摇摇头。

他们不清楚释迦牟尼摇头的意思,是表示没有看见呢?还是表示不清楚那女子的模样呢?于是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描述她脸蛋长得如何如何漂亮,有的描述她衣服穿得如何如何鲜艳。

从他们的话中,释迦牟尼得知,原来这群结伴出来玩耍的年轻人,都是一对对夫妻。只有一个小伙子还没有结婚,就带了一个女子一起出游。

谁知这个女子非常贪心,趁大家玩得正在兴头上,就偷了那小伙子的钱和几件心爱的东西,悄悄地溜走了。小伙子发现后,气得嘴唇发紫。大家都很同情他,于是帮他一起四处寻找,发誓一定要抓到那个女贼。

释迦牟尼耐心地听完了他们的叙述,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这群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道:

“年轻人啊!你们找那个女子,花了这么大力气,可以说是十分认真了。然而你们可知道,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更需要赶快找到不可!年轻人,你们想想看,是去找那个女子重要,还是寻找自己重要呢?”

年轻人张口结舌,陷入了沉思。

释迦牟尼的弟子中有一名修行者对朋友常感到不耐烦,喜欢一个人独处。释迦牟尼看出此人外表看来很顽强,其实内心很脆弱,就想试试他的勇气。

有一次,释迦牟尼吩咐他:“到后面那座有鬼神的山谷中去冥想。”

此人答应后很高兴地走进山去。当他到了目的地,便坐到树下要开始冥想。这时突然觉得一阵恐怖和寂寞袭来,两个时辰之后,实在忍不住了,他后悔自己答应在此冥想。“为什么要选择修行的路?我本生在富裕的家庭,衣食无忧又可随心所欲,每天过得不是很自在快乐吗?家中老少都在等着我,干脆不要修行回去吧。”

当他正打算放弃,收拾回家时,释迦牟尼过来问道:

“平日看来你勇气十足,来到这个山谷,想必没什么好怕的吧?”

此人老实答:“不,事实上我觉得这儿可怕极了。”

谈话间,一只野象走了过来,并躲在树下开始呼呼大睡。

释迦牟尼见了就问:“你知道这只放心睡大觉的象,心中想些什么吗?”

此人答:“不知道。”

释迦牟尼说:“这只象是许多只象中的一只。现在它离开群象而能够在此放心大睡,一定是厌烦象群的喧嚣嘈杂。换句话说,连畜生都有离群求清静的欲求。现在你是因为厌烦人群的喧嚣而出家的,怎么会害怕孤独呢?如果要我们在众人之中和不讲道理的人交往,岂不是反而有碍修行吗?正因如此,修行根本不需要同伴。”

此人听了释迦牟尼的话,才明白其所以叫自己来这幽僻山谷冥想的道理。

若欲求除灭,

无量诸过恶。

应当一切时,

勇猛大精进。

——《六十华严经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