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甲辰(2),大父游曹山,大张乐于狮子岩下。石梁先生戏作山君檄讨大父(3),祖昭明太子语(4),谓『若以管弦,污我岩壑』。大父作檄骂之,有曰:『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石篑先生嗤石梁曰(5):『文人也,那得犯其锋!不若自认,以「残山剩水」四字摩崖勒之。』先辈之引重(6)如此。
曹石宕为外祖放生池,积三十余年,放生几百千万。有见池中放光如万炬烛天,鱼虾荇藻附之而起,直达天河者。余少时从先宜人(7)至曹山庵作佛事,以大竹篰(8)贮西瓜四,浸宕内。须臾,大声起岩下,水喷起十余丈,三小舟缆断,颠翻波中,冲击几碎。舟人急起视,见大鱼如舟,口欱(9)四瓜,掉尾而下。
(1)曹山:在会稽。
(2)万历甲辰:万历三十二年(1604)。
(3)石梁先生:陶奭龄(1571—1640),字君奭,一字公望,号石梁,又号小柴桑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年间举人,明代学者。陶望龄(石篑先生)之弟,王阳明的三传弟子,后杂于因果禅学,去王守仁日远。檄:声讨的文章。
(4)祖:仿效,效法。昭明太子:南朝梁代萧统,字德施,谥号昭明太子,主持编撰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文选》。萧统**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5)石篑先生: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陶奭龄之兄。嗤:讥笑。
(6)引重:推重。
(7)先宜人:作者之母陶氏。宜人是封建时期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明清五品官妻、母封宜人。
(8)篰(bù):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