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处世谨慎,临事不危,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这是必然的。但要做好却不容易。个性强的,容易动肝火,起意气,虽知道要谨慎,却熬不住性子,终使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柔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谦卑,言行显得懦弱、迟缓。而在强烈的功利吸引之下,无论强者与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为冒险鬼,终致失败。所以,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说话,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应当实事求是,从好的方面看的同时,也应看到坏的方面,切忌感情用事。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才能使自己进退方便自如。
王兵和同事因为某些工作上的小事而吵嘴,弄得两人很不愉快,王兵对他的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同事就晋升成为他的上司,然而王兵因为当时话讲得过重,只好另谋他就。
当然,状况并不是只有这几种。固然,把话说满有时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除非必要,还是保留一点空间的好,这样既不得罪人,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谨慎也当留有余地。之所以说做人不是事事当谨慎,是说谨慎到一定情况当换一种形式,或叫果敢,或叫灵活。
刘邦在鸿门宴上,被张良叫了出来,实际已离虎口。如果想要逃走,又谨慎地履行礼节,去向项羽、亚父告别,无异于送肉上砧板。这时,刘邦既已出门,就该撒腿就跑。所以樊哙说:“大行不拘小谨,大礼不辞小让。”
总之,谨慎,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情况。因为于人本身,强中自有强中手,而于事态发展,也时有不测风云。因此,但凡做事就要留有余地,这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