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需谦逊(1 / 1)

底线博弈 王亚军 896 字 1个月前

周公曾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说:“品德高尚又保持恭敬的人,能获荣耀;土地广大富庶又能保持节俭的人,能获平安;地位尊荣又保持谦卑的人,能够显贵;人多兵强又保持敬畏的人,能打胜仗;聪明能干又保持愚笨的人,能够获利;博学多才又保持几分浅薄的人,能够益智。这六条,都是谦逊之德。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如果不谦虚,也会失去天下,身遭灭亡,夏桀、商纣就是最好的例子。天子都会因为不谦逊而致败,其他的人怎么能不谨慎呢?所以《易经》说,‘有一种方法,大足以守住天下,中足以守住国家,小足以守住自身。’说的就是谦逊啊!天道总是毁损自满的人而补益自谦的人,地道总是扰乱自满的人而顺应自谦的人,鬼神总是祸害自满的人而降福自谦的人,人们总是厌恶自满的人而喜欢自谦的人。《易经》说,‘保持谦逊,万事亨通,君子善终,大吉!’你好自为之吧!”

周公的话确实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秘诀。可是要在生活中做到谦和待人,却并不容易。但凡一个人,有了一点成就,在官不如自己大、钱不如自己多、名气没有自己大的人面前,难免有几分优越感,扬扬得意之下,哪还顾得上谦逊呢?他们却没有想到,正因为别人地位较低,摔一跤倒不要紧;但因为他们地位高,从高处掉下来,就痛多了。不掉下来的唯一方法是:谦逊做人,戒骄戒躁。

太了击迎上前去,恭恭敬敬行礼。田子方却端坐车上不动。太子击不高兴地说:“不知道是贫贱的人有资格瞧不起人,还是富贵的人有资格瞧不起人?”

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有资格瞧不起人。富贵的人怎么敢瞧不起人呢?国君瞧不起人,就要亡国;大夫瞧不起人,就要败家。至于贫贱的人,如果不满意,穿上鞋子就走,到什么地方得不到贫贱呢?所以,贫贱的人才有资格瞧不起人。”

还有一次,太子击进来见魏文侯时,宾客和大臣们都站起身,只有田子方端坐不动。魏文侯脸上有不悦之色,太子击也很不高兴。

田子方看出父子俩的心思,不禁一笑,说:“我为你站起来吧,不知是否合乎礼;我不为你站起来吧,不知是否犯了罪。请让我背诵一段书吧。楚恭王做太子时,想到云梦去,路上遇到大夫工尹,工尹忙躲进一户人家,避而不见。太子下车,来到这户人家门口说:

‘老先生,何必这样呢?我听说尊敬他的父亲,不等于还要尊敬他的儿子。如果还要尊敬他的儿子,这是非常不吉利的。老先生何必这样呢?’工尹说:‘以前我只认识你的外表,从现在起,我了解你的内心了。果真这样,你准备到哪里去?’”

田子方背完书,魏文侯点头夸道:“好!”

太子击上前背诵楚恭王的话,一连背了三遍,并表示一定要向楚恭王学习。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自己是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自卑感,产生羡慕和嫉妒之心。有时候,我们的优越感,还会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子贡去承地时,看见路边有一个穿着破衣烂衫、名叫丹绰的人。子贡上前,用轻蔑的口气问道:“喂,这里到承地还有多远?”

丹绰默不作答。

子贡不高兴地说:“人家问你,你却不回答,是否失礼?”

丹绰掀开身上裹着的破布说:“看见别人却心存轻视之意,是否有失厚道?看见别人却不认识别人,是否有欠聪明?无故轻视侮辱别人,是否有伤道义?”

子贡一听此人出言不凡,顿时心生敬意,马上下车,恭敬地说:“我确实失礼了!您刚才指出了我三大过失,您还可以再告诉我一些吗?”

丹绰说:“这些对你已经足够了,我不再告诉你了。”

此后,子贡对人再也不敢起轻视之心,在路上遇到两个人就在车上行礼,遇到五个人就下车行礼。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虚荣心。有的人为了一点虚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有的人为了一点小面子,不惜捋起袖子拼老命。反过来,如果你满足了别人的虚荣心,让他觉得有面子,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他一定会对你心存好感,并回报于你。

所以,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斐尔爵士告诫那些向他求教的人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苏格拉底则告诉他的门徒一个圆滑处世的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如果连圣贤都不敢对人起轻视之心,我们怎么敢轻视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