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仍有不少人视“心直口快”为美德,即使因言语不当而产生矛盾,他们也每每以“我说话只会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为理由替自己开脱。殊不知,“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情况,该直说的时候直说,该婉言的时候则婉言,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和团
结。其实,很多事情可以通过“绕道而行”的方法得以解决。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我们常看见苍蝇在房间里拼命地飞向玻璃窗,打算到海阔天空的地方,它撞到玻璃上,必须在上面挣扎好久,才能恢复神志。然后它在房里绕上一圈,再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它就不想去试试那个门。我们为了达到目的,也应适时改换方向。否则,就只能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直到铩羽而归。百折不回的精神固然可敬,但如果这里虽然望得见目标,前面却是一片陡峭的山壁,没有可以攀沿的路径时,我们也只好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绕道走一走与理想“相背而驰”的路,有时却正是智慧的表现。事实上,人生旅途中是没有几条便捷的直达路径可走的。我们必须时常把目标放在背后,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铺路修桥的工作,在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会发现距离目标近了一点。只要我们记住了方向,就算多兜几个圈子,也并不算错误。不要逞匹夫之勇,像那只固执地想从玻璃上钻过去的苍蝇那样。请运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多绕几条道吧!你可以暂时屈就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暂时应付一下你所讨厌或轻视的人,你可以暂时走进一个黑暗的山洞,只要你时刻牢记这一切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你的终极目的,你就不必灰心和难过,也用不着在意周围的人是怎样批评或嘲笑你的。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着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我们时常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之争,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讲的一段经历:
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地在电话里气愤地通知他说,光劳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这车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新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看了一会儿光劳利就发现,对方审察得过于严苛,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光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光劳利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光劳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开始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开始消除。
渐渐地,审察员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的看法。结果,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一提到批评,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紧张的气氛和不愉快的言语。但是婉言却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收到“直言”所收不到的效果。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诗文,很受人们的欣赏,他的书法流畅奔放,**,但却很潦草,甚至不易被人所识。书画家辛壶不直说柳亚子先生的字迹潦草,却委婉地说柳亚子先生的字是“意到笔不到”,批评得含蓄、风趣,使柳亚子先生极为佩服。
婉言可以给对方一个下台的阶梯,避免形成僵局。婉言还能够巧妙地表情达意,既能让对方听出弦外之音,又不伤彼此和气。人活脸,树活皮,当你不给别人面子的时候,想想自己被如此对待的心境吧!我们这里所提的并非“脸皮厚”,并非是让我们耍无赖,丧失尊严。而是希望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学会忍耐,学会等待时机,学会主动把握机遇。那些装清高、不肯降低身价做事的“薄脸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肯定会陷入被动的境地。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说白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皮”观念,这关系着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但面对失败者或是弱势群体时,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缘于自己的优越,我们常常无情地驳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扪心自问,这种心理是多么浅薄,心胸是多么狭窄啊!
记住:即使我们自己很优秀,也千万要给别人留些面子,这样,我们才会受人尊敬。
卡耐基的沟通三原则中,有一条原则就是给人面子。批评别人是应该的,可是必须注意方式和方法,要使别人真正臣服于你的权力,不是靠高嗓门就能够办到的。人常说“人要脸,树要皮”,面子,谁不想要?让自己有面子的最有效方法是:可以先给别人一点面子。曾经听过这样一件有关文化界朋友的事情。有个人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鉴工作。这工作虽然报酬不多,却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问他为何年年有此“殊荣”,他在年届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后才公开秘诀。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面子。他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不直言批评,因此无论是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还是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