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巨子—陈弼臣
由于盘谷银行如此积极地走向现代化管理、向海外拓展事业、对各制造业融资等结果,在50年代及60年代获得迅速的发展,而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商业银行。
【管理方圆】
△盘谷银行
陈弼臣祖籍中国广东潮州,1910年生于泰国。他少年时代在中国接受教育,17岁返回泰国,开始在社会上工作,并展现出经商的才干。1935年自己设立亚洲贸易公司,在木材、建材等贸易上大有所成,其国际贸易才干闻名于唐人街。由于他丰富的经营经验,因而被邀请参加盘谷银行的筹建事宜。
陈弼臣在银行工作不久即崭露头角。1952年由于朝鲜战争“特种需要”的反作用,泰国经济陷入严重的不景气,企业经营不振。在这种状况下,董事会推选陈弼臣为盘谷银行董事长,目的是要借重他的优秀经营能力来突破危机。事实上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陈氏在就任董事长后盘谷银行不仅渡过危机,且发展得更为快速。
第二年(1953年),他邀请当时泰国财政部次长西里·西里金就任银行会长,同时由财政部出资300万泰铢,使银行资本额提高到500万泰铢。因此,盘谷银行的股权中,政府持权过半数(60%)。自此,盘谷银行代理了政府金融相关业务(不过,政府之出资比率后来降低了许多,目前已在10%以下)。
陈氏促使银行经营走向现代化,是使盘谷银行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华人企业中,尤其是在金融业方面,经常是采取家族式经营,这种倾向至今依然存在。陈氏则不然,他对应征者之家庭出身、背景或学历一概不问,完全以能力来启用人才,这可以算是他成功的绝招。
陈氏也热心于海外事业的拓展,这对于该行之发展有很大贡献。1954年开始着手设立海外分行,扩大海外分行网。目前盘谷银行的海外分行或办事处有15家之多。至于泰国的第二大银行—泰国农民银行则于1975年才开始在伦敦设立海外分行。
盘谷银行的发展对于积极地融资给制造业有很大帮助。陈氏老早就对稻米及纺织品出口业者积极给予融资。据说,60年代末期,纺织品出口业者绝大部分是盘谷银行的客户。事实上,盘谷银行已发展到客户层面极为广泛的地步。
△积极地走向现代化管理
7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开发计划的展开,盘谷银行积极给予成长性较高的制造业融资,主要的融资对象仍然是与农业相关及与纺织业相关的产业。
对制造业融资的代表对象有CP集团与萨哈联合集团。CP集团以肥料为主要事业,系泰国最大的农业经营集团。此外,亦从事与纺织相关的事业,是泰国生产黄麻袋的最大厂商,同时还生产地毯、涂料,以及从事各行业之进出口业务。萨哈联合公司系以联合工业公司、联合纺织公司、联合佳丽宝公司等纺织及相关部门为核心的集团,与生产日用品的SPI集团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盘谷银行亦对丰田、泰国东丽、帝人聚脂等日本企业融资。
由于盘谷银行如此积极地走向现代化管理、向海外拓展事业、对各制造业融资等结果,在50年代及60年代获得迅速的发展,而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商业银行。
盘谷银行到1985年,资本额为40亿泰铢,员工达两万人,国内分行276家,海外分公司及办事处15家,存款总额为1949亿泰铢(约75亿美元),占泰国国内存款总额的三成以上。以泰国银行排名来说,盘谷银行经常居首位,在收益与总资产两方面皆领先。盘谷银行1985年总收入为320亿泰铢,净利为14亿泰铢,总资产额为2610亿泰铢(约100亿美元)。
【管理之道】
陈弼臣的成功之道在于:积极地走向现代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