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是学经济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省城的一所大学里教书,虽然已在省城安家立业,但每年都要回一次老家。每一次回家,他的心灵就被震撼一次,改革开放这么久了,家乡的山依旧荒芜,乡亲们的生活依旧贫困。
宋宇决心为家乡闯出一条致富之路。他毅然辞去大学的教职,回到家乡承包了40亩荒地,开始建造他的示范农场。
可是,不到两个月,他就和村干部们发生了冲突。一次,因为干部吃吃喝喝,宋宇当面提了意见,他坦诚地说:“论辈分,你们都是我的叔叔大爷。可群众生活这么苦,干部不应该这样多吃多占。”干部们一愣,多少年了,还没有人敢当面说他们的不是呢。他们手捏酒盅,小声议论说:“这小子,读了几年书,就翘尾巴!”
又一次,因为乡里干部们按亲疏远近划分宅基地,宋宇找干部评理,又一次得罪了乡里干部。
宋宇动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山上盖起了石屋,开始了农场的建造,可是,他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实施计划需要的炸药,要乡里干部开证明才能购买,他受到了无端的刁难;农场需要资金,他又遭到乡里干部的冷眼……
有人劝宋宇,为了你的事业,去找干部服软认错,以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或是给有实权的部门送点礼,换取贷款,否则你将一事无成。宋宇口气强硬:“做人要有人格,我绝不向卑劣的行为卑躬屈膝。”
宋宇最终只能无奈地守着空屋,守着他的农场,守着他的人生梦想。
宋宇因为不肯低头,而使自己的梦想落空,这实在很可惜。但回过头想一想,我们只能说宋宇有点太不开窍了,竟然拿鸡蛋去碰石头,太过硬气的处世习惯断送了他的梦想。民间有句俗语: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就是说在力量不如人时,应当主动低头退让,否则就会碰个头破血流。所以,遇到矮檐时,我们一定要主动把头低下去,这也是为了日后能把头抬得更高。
“人在矮檐下,谁能不低头”,遇到矮檐,我们就要主动地把头低下来,这才是识时务的做法,否则就只能撞个头破血流,对自己毫无益处。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官员,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在朝廷之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一时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不是说生性耿直不好,但王朴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心中那种傲气、犟劲一产生就消失不了,而且越来越旺,连皇帝给他机会都不要。这固然是受愚忠的毒害,但也与他心高气傲、不懂处世策略有很大关系。他不懂得弯与折的辩证法——尤其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以致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只要是在别人的屋檐下,就要低下头,不用别人来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才低头。
低下头,起码有这样几个好处:你很主动地低下了头,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头抬得太高而把矮檐撞坏。要知道,不管撞坏撞不坏,你总要受伤的,尽管你的头是“铁”的,但老祖宗早就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古训。不能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考虑要去哪里。
要知道,一旦离开,再想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甚至还有可能把屋内人赶出来,自己当主人。
大学生王某是学工科的,毕业后分配在县城工作。他嫌机关太冷清,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以便实现他的抱负——开发山里的矿产资源,造福家乡父老。刚出校门一个月,他也有过类似宋宇的遭遇。那是在建造家乡选矿厂时,王某发现,用来建厂的大部分钢材被领导拿去送人了。他气愤地去找领导质问:“你怎么能拿公有的东西随便送人呢?”领导拍了拍王某的肩膀,开导说:“你呀,刚出校门,不懂得人情世故,搞设计不能死抠实际需求量,还必须把一些人为的损耗加进去,这是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
王某恍然大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他安然度过了自己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险滩。在领导的眼里,王某能干而又听话。几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副乡长。
王某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处心积虑,四处奔波。人们夸奖王某脑子特别灵活。的确,通过几年的奔波建厂,王某悟通了不少“人情世故”。大事不违,小事灵活处理。很自然地王某面前的红灯少,绿灯多。他主持的那个乡,乡镇企业产值和利润年年翻番,人均收入也大大提高,人们对他更是赞不绝口。由于他突出的“政绩”,三年以后,他被提拔为乡长、乡党委书记。又过了两年,他被提升为主管工业的副县长。
王某为了不“碰”头,而逐渐养成了适时低头的习惯,这样一方面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初衷,另一方面走了一条圆通的道路,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又为乡亲们办了实事,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低头肯定不会那么舒服,但事到临头该低头时能低头也是处世的一种策略。
【习惯视点】
适时低头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走更远的路,是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一种柔软,一种权衡,更是高明的处世智慧。所以,我们要战胜宁折不弯的处世习惯,在面对“矮檐”时,一定要主动地把头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