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挑剔的消费者造就卓越的品牌(1 / 1)

品牌必须树立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概念,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而不是以企业的利益为核心,更不要把所谓的“民族工业”的利益放在消费者利益之上。而媒体应当充当保护消费者的角色,而不是保护“民族工业”的角色,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去说事。社会舆论应当鼓励对消费者负责的行为,谴责对消费者不负责的行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一切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评判的依据,让消费者得到放心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地方保护主义在中国非常普遍,除了税收政策方面的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家没有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意识,就像公务员应当对纳税人负责,企业应当对消费者负责一样。这种对企业利益的倾斜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该死的企业死不了,该活的企业活不了,无法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致使假冒伪劣产品难以根除。众所周知,假冒伪劣产品是很多地方、很多人赖以生存或发财的基础。地方保护短期看对当地企业有好处,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就是害企业,就像家长纵容自己的孩子去偷窃一样。

但是提倡消费者至上并不意味着对所有消费者要一视同仁,企业要对不同价值的客户区别对待。首先,每个企业要把自己的目标客户分成高价值客户、一般价值客户和低价值客户,从而用不同的服务标准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高价值客户要得到优待,唯有这样才能通过利益驱动的方法来鼓励低价值客户逐渐向高价值客户转化。就像航空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会员级别体系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千方百计地多消费,逐渐升级,以便得到更多的积分、享受更高层次的服务和待遇。

虽然中国市场上绝大多数领域都是买方市场,但是却没有形成挑剔的市场环境(中餐领域除外)。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有关问题产品的报道,面对投诉质疑,企业百般抵赖,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去摆平媒体、摆平专家、摆平权威检测机构。我相信,没有挑剔的消费者就不会造就卓越的企业,更不会有世界级的品牌。中国的消费者习惯了委曲求全,习惯了凑合着用,尽量少惹麻烦,但是这样下去,无法诞生真正的世界品牌,无法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上,没有几个消费者愿意去打官司,因为打官司的成本太高、太麻烦,甚至“伤筋动骨”,绝对是赔本的买卖,那些打官司的人大多都是为了争一口气,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不愿去打官司,这就使得很多的企业有恃无恐。就拿食品工业来说吧,本来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可是有多少企业和品牌能让消费者真正放心?难道只是那些被曝光的企业存在问题吗?我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