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有捷径吗?(1 / 1)

中国制造的低廉价格是靠过度透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换来的,是靠透支广大农民工的利益换来的,这种不计代价的经营和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到了尽头,我们不能再沿着这条老路走下去了。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逐步演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中国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珠三角出口导向的加工型企业,很多企业倒闭关门,很多企业被迫减产、放假,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萧条。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企业的领导者开始思考企业转型的问题,开始考虑如何从“外销型企业”转变为“内销型企业”,尽管现在这样做已经迟了,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但是事后清醒总比一直糊涂下去要好得多。

那么,转型从哪里入手?加工制造型的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对于有眼光的企业家来说,机遇总是大于挑战,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少数人明白了,也未必会采取行动,所以真正采取行动的企业必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佼佼者。对于那些加工制造型的企业来说,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转型。

(一)战略思维:从OEM到ODM

在战略层面要转型,企业就不能停留在加工制造OEM这个层次,尽管这样做最省事,不用管市场,不用管设计,不用管销售,不用管服务,正是因为“四不管”,才使中国企业逐渐丧失了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掌控能力,“堕落”成了一个“加工厂”,一个现代化的车间。可以说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到OEM只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从OEM到ODM,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而要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就必然涉及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即对市场的把握,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竞争格局的掌控,这是所有产品创新的基础。在这方面,富士康走出了一条非常成功的道路:首先,它们的生产能力世界一流,生产工艺世界一流,所以像苹果这样的顶级品牌只有富士康能代工,其他企业想仿造都没有可能;其次,它们不是简单地代工,而是不断往上游转移,为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设计产品,从OEM转型到ODM,具备产品创新能力和配套设计能力;再者,随着富士康产能的不断扩大,它们的话语权在不断提高,与上游供应商和委托加工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也越来越多。

众所周知,传统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只有一个职能,那就是生产加工,所以对市场毫无掌控能力,对上下游企业也没有任何约束力和控制力。“中国制造”迅速占领了世界市场,我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可惜的是这个“世界工厂”只能输出物美价廉的低档产品,不仅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有时候甚至还会成为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的牺牲品。导致这种尴尬境地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没有产品创新能力,没有定价权。尽管你可能认为不公平,但是却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和认知,也很难改变世界环境,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

(二)战术实现:完善企业的价值链

如果企业在战略上明确了要从OEM转型到ODM,那么接下来就要在操作层面上去变革,因为所有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流程再造都是为战略服务的。这里就涉及如何把一个“加工制造工厂”变成“全职能的公司”,即企业要完善自己的价值链,形成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渠道-售后服务这5个大的体系,唯有这样才能实现跨越。

“中国品牌”并没有随着“中国制造”而走向世界,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很多国人图省事,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市场营销工作,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做设计,更不愿意去做渠道管理和售后服务的有关工作。很多人都觉得做加工最省力,只要把产品按照别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做好就万事大吉了,结果“中国制造”并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附加值,相反我们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对市场没有任何掌控能力,上下游企业都可以对我们提出不合理要求,我们始终处于一个被剥削、被压榨的境地。

我曾经与珠三角的一位企业家探讨过这个话题,问他为什么企业不在产品创新上下工夫,而是一味地生产同质化的产品。那位企业家告诉我:要创新就要雇用一批有创意、有思想的白领员工,而这样的人很难管理,管理这样的团队太麻烦,要占用很多精力和时间。我又问他:如果只生产同质化的产品,利润如何保障?他说:利润在逐年下降,这是事实,但是只要他一个人把企业发展的思路想清楚了,把未来一年的产品计划做好了,就可以让相对听话的蓝领工人去加工,大不了就是多生产一些,过去做10个亿的生意每年需要卖几百万套,现在可能要每年卖上千万套才行,虽然利润率在下降,由于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还是能赚到钱。我非常理解这位企业家的心态,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待在自己感到舒适的区域,不愿意到陌生的环境去,这样看起来最安全,因为企业只有规模的扩张,而没有本质的变化,所以老板一人便可掌控。

因此,企业要实现转型,首先就要转变思想,从过去的简单加工转变为全职能运作。那么从哪里开始呢?必须从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和研发设计体系的建立入手,也就是企业的运营向上游转移。而下游的销售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按第二步走。可以说,对于那些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来说,除了生产加工体系之外,上述四个体系对很多企业家来说都是陌生的,而陌生就容易产生恐惧。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是从解除顾虑、打消恐惧入手,只要企业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原则,就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本领。不过企业一定要学会借力,千万不要再“摸着石头过河”,否则只会一次又一次地交学费。

如何实现转型,摆在中国企业面前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自力更生,这是最艰苦、最困难、最费钱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借用其他ODM供应商的能力,依靠国外的设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来提供设计方案,虽然知识产权是人家的,但可以迅速改变同质化产品的局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第三种方式是雇用“洋打工”,如同体育界请“洋教练”一个道理,使那些有设计天赋的国外设计师为我所用。在这方面,北方的很多家具企业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们雇用欧洲知名设计师进行原创设计,所有产品的知识产权都属于中国企业,这样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创设计,又保证了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带动了企业自己的设计师队伍的提升,可谓一举三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中国企业就会逐步具备研发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