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1 / 1)

大学时,我们几个同窗好友曾趁着假期游山玩水,谈天说地,并约定工作后一年聚两次,背包游遍世界。工作后,虽然彼此还联系,但忙的忙,累的累,哪还有出门旅行的心情。每次有人提议,总有人说“不方便”,于是一起出游的旧日朋友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我还在坚持每年两次的长假出行。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一度是我坚持旅行的座右铭。

“旅行很累,为什么你还要出去?”身边不止一个朋友如此追问。

每次,我都会无须迟疑地回答:“虽然旅行很累,却可以让我变好。”

真的是这样吗?会有哪些改变呢?你是不是也很好奇?

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一部慢节奏的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

女主角伊丽莎白是一个三十岁的女人,拥有一个美国成功女性应该拥有的一切:成功的事业,帅气潇洒的丈夫,大房子。表面上看起来她很幸福,可生活在日常繁杂琐碎的事里反反复复,这让她感到空虚和恐慌。用她自己的话说:“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年幼时她曾经以为长大后的自己会是儿女成群的母亲,可是婚后的她才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要丈夫。这种纠结让她终日生活在悲伤、恐惧和迷惘中。

为了给自己时间和空间想清楚,伊丽莎白辞掉工作,走出变质的婚姻,摆脱所有的物质羁绊,在决定出去旅行。这一走,就是一年。

在意大利罗马,伊丽莎白品尝各种美食,尽享感官上的满足,在世间最好的比萨与美酒的陪伴下,她感觉到了灵魂的重生。在印度,当地的古鲁和一位牛仔帮助她用四个月的时间走进自己的精神世界,与瑜伽为伴的日子,洗涤了她那颗混乱的心。在印尼的巴厘岛,她找到了平衡世俗想了和精神超越的艺术,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心灵对话,并意外地收获了真正的爱情……

每个人刚开始成长的时候,总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当中,接受的人和事都是有一定的限制。这一场旅途是一种改变人生的经历,伊丽莎白收获的不仅仅是旅途中的风景,而且细微事物给予心灵的感动,以及全身心的净化。之后,她开始撰写旅游文章,成为一名专栏作家,展开了全新的人生。

从我自己的经历感受来看,旅行确实会让人发生改变,而且都是好的改变。

我以前是一个多愁善感、遇事爱逃避的人,早先认识我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初印象,而旅行改变了我很多。在旅行中,我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亲眼见证当地美丽的风光,品尝新奇美味的食物,这让我的内心充满愉悦。更重要的是,在旅途中会遇到各种令人困扰的事情,航班突然延误、资金周转问题、语言沟通不顺畅等等,层出不穷的新体验会让我学到各种颇具价值并且可复制的处事策略,思想更为深刻通透,人情更为练达,逐渐变得勇敢,处事不惊,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北漂”前几个月我每天几乎16个小时的高负荷地工作,更困难的是,在人际关系里无所适从,别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欢,我却总是插不上嘴,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傻傻地坐在那儿看别人聊,结果总是沦为那个被忽略的分子。这让我很难过,有时莫名其妙的想哭。

“你忙着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堆积如山的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正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了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是在深夜,一下子就戳中了我因长期加班疲倦的内心。

趁着国庆节休息期间,我去了一次一直向往的草原,天高气爽,绿草茵茵,繁花似锦,牧民放牧。看过了辽阔壮观的景色之后,心也变大了,我感受到风一样的自由,内心是新奇的满足与无来由的感恩。再返回工作时,我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得很好,总是能以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脸上没有半点的疲乏和劳累,更没有一丝的焦虑怨恨。同时,我也会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旅行中的故事,通过这次旅行,我拥有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更有趣的交流方式。

旅行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短暂的逃离,而是在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我不想活在一个小圈圈中,想见识更多的人和事,懂得更多的道理,丰富自己的体验,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个世界真的很大,需要学习了解的真的太多。所以,即使累,但是下一次,我依然会走得潇洒。

淹没在城市的急流中,我们拼命工作,拼命赚钱,拼命找安全感,外表未曾老去,内心已然荒芜。经常旅行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就不会执拗于生活的艰难困苦,不沉溺于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也有能力解决好人生的风风雨雨。所有这一切,到最后都会体现在言谈举止里,气度自是不凡。

为此,我希望身边所有的人,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努力成长为一个有见识、有涵养、有阅历、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