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嫂和我们住在同一栋楼里,通过几年的相处,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刻。
刘嫂是一个全职太太,非常节约,她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各种打折商品,附近哪家服装店价格便宜、菜市场什么菜打折,你去问她,她立刻可以报出来。平时在家里,她也是省水省电省气各种节省,家里的角落永远都有买菜的塑料袋用来装垃圾,她甚至经常吃剩菜、剩饭,一连可以吃两三天。
刘嫂一直对自己很吝啬,她最经常说得两个字就是——“浪费!”
刘嫂的老公是跑长途运输的,经常不在身边,偶尔回来要带她去看电影,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去,“看什么电影?有这些钱不如给儿子存起来。电影票好几十,不如在家里看电视。”
在楼下闲聊时,刘嫂经常唉声叹气,抱怨老公工资低,生活压力大,有时说着说着,她就急匆匆“闪人”了,她还赶着去菜市场抢购打折的菜做晚饭……
听说,刘嫂最近在和婆婆冷战,因为她婆婆抱怨家里连着吃了一个星期的炒土豆,实在没有胃口了。而刘嫂却说,因为土豆大减价她才买了一大袋,她只是想省点钱,却得不到家人的体谅和理解,这让她感到委屈。
我曾委婉地提醒过刘嫂:“人要学会适当享受。”
刘嫂却是一脸的无可奈何:“我们的经济条件跟不上。”
对此,我想告诉刘嫂的是:“不是所有人的条件都比你家好,只是你对生活丝毫没有精心的准备,才把人生彻底活成了廉价两个字。”
生活就像一片蕾丝布,经不起粗糙的抚摸。我们提倡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如果节俭过了头,应该享受的不去享受,应该见的世面没见到。久而久之,你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意思,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如此,你的生活看来不仅仅是粗糙的等级了,甚至已经可以说是糟糕的层面。
想必每个人都渴望更好的人生,但现实是,绝大多数人就像亲爱的刘嫂一样,总认为好的人生是有钱人才能配得上的。自己的困境完全与金钱有关,在劳累与压力中把日子过得越来越马虎。但在我认为,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与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数量不能画等号,粗糙仅仅是由于你的内心。
好生活本身,没有什么高深的内涵,它仅仅要求你在生活中足够“用心”。什么是“用心”?就是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足够的重视,都尽量做到更细致,更舒心。比如,时常用美味而新鲜的食物犒劳自己,在周末的时候去看电影或与朋友聚会,每天睡前翻一翻书本,休息时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懂得这些,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的第一步。不论内心还是外在,都会开始改变,变得不那么廉价。
是的,你未必好运到含着金汤匙出生,也未必就有超强的赚钱头脑和工作能力。很多时候,你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族。你需要每天上足8小时的班,甚至可能经常付出额外的加班时间;你每个月拼了命也只能赚几千块钱,却还背负着房贷、车贷——这就是你的生活。
但你也必须认识到一点,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以粗糙。
徐萌是我大学时的一位舍友,她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在因为腿疾在老家一所企业当保安,母亲一边料理家务,一边照料三个孩子。她的家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窘,据说学费都是乡里资助的,但是我发现,她的杯子、饭盆、书桌等总是擦拭得纤尘不染,洗得发白的床单总是铺得整整齐齐,她还会隔三差五在校园里摘些野花,拼出一个造型别致的花束,插在宿舍窗户前的花瓶里。
我曾经问过徐萌:“你有没有抱怨过生活?”
徐萌微笑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年幼的时候,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勉强可以养活我们姐弟三个,我们几乎没有逛过商场,更没穿过商场的衣服,但是我的妈妈总会亲手给我们做衣服,带有荷叶边的裙子、喇叭袖白衬衫,一针一线都非常认真细致,比外面卖的便宜好多,也要好很多,总是令同学们羡慕不已。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妈妈笑着告诉我‘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
“十岁前,我不知道什么叫家具”,徐萌继续说道,“我们家买不起家具,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妈妈沮丧,她把别人丢掉的木箱、木条、铁皮都拾掇起来,敲敲打打,慢慢的有了桌子、书架、柜子和沙发。因为技术不到家,这些家具看起来有些难看,后来妈妈买了一些彩色的布料盖上去,布置出了一个漫馨浪漫的小家。这些布料一用就是好多年,虽然颜色洗淡了许多,但永远都是洁净的。”
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不过是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为生活添加的调味剂罢了。有人爱刺激,把它做成多味酱;有人喜欢甜蜜,给它加点糖;有人喜欢甘香,便把生活泡成茶;有人喜欢苦中作乐,便把它冲成咖啡。当然,也有人喜欢淡淡的白水,什么也不加,却品出余味清香。
对于这种人而言,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幸福,他们也能够将其无限放大。哪怕只是粗茶淡饭,他们也能吃出别样的味道。他们会想尽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即使暂时贫困,暂时低谷,没关系,依然要在贫困中寻找情调,做到不为生活所累,进而让思想和生活一天比一天更有层次。
这是一种情调,是对生活的肯定,是对自己的爱护。
所以,我觉得对一个人最大的褒奖不是“你是个有魅力的人”,不是“你是个受欢迎的人”,而应是“你是个有情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