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这是大名鼎鼎的西塞罗常说的一句话。
对于这句话,我一直深以为然。
这一说法听上去有些抽象,那么我先讲一个日常故事。
一次国庆回老家时,我得空陪姑妈一起去赶集。大集上人群熙熙攘攘,小贩的叫卖声,顾客的砍价声杂糅在一起,好不热闹。姑妈想给家人做一顿自己最拿手的红烧肉,我们便信步来到一家肉摊前买了五斤猪肉。当时我明确地问该商贩够斤数吗?对方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绝对足秤。”
结果回家后一称,我发现五斤重的猪肉竟然缺了一斤的秤。碰上这样的商贩,着实让人恼火,于是我又返回肉摊前,生气地质问商贩,谁知对方不但没有给出解释,反而给出的理由是:“平时来赶大集,哪家不缺点秤?几块钱的事何必计较,再说这里的价格比商场、超市便宜得多。”当时我还想和这个商贩争辩,却被善良的姑妈拉走了。不过,此后我再也没有光顾过这家肉摊。
为了区区几元钱,损失了一位顾客。哪头轻?哪头重?
回顾我们身边,有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欺人骗人,小到缺斤短两,大到无视道德,规则解释权归己所有,能赚一笔赚一笔,风口过后就不再。我常想,小商人之所以是小商人,除了个人能力、资金等硬性资源外,为人不诚信,惯做一锤子买卖的行为,正是导致其发展受限的关键。
据说在美国,没钱可以活下去,但没了诚信就活不下去了。商人的一次失信,如偷税漏税,贷款到期不还等,就等于给自己宣布了“死刑”,他们“不守信”帽子就要戴到终生,以后永远别想从银行借贷,别人也不会与他再有任何经济交往。
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诚信呢?
在我看来,“诚”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这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贵的东西。诚信常常是检验人品的一块试金石,通过讲不讲信用,说话算不算数,来看一个人可不可交、可不可信、可不可用。失信于人,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品质,没人愿意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打交道。
千百年来,有关朋友的解释有千种万种。但我一直固执地以为。有关朋友的解释只需要两个字,那就是:信任。还有什么比别人都信任你更宝贵的呢?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拥有多少次成功的机会。信任从何而来?就在诚信。
我的朋友许朗长得不帅,个不高,也没多大能耐,只是一个养鸡厂的小老板。一段时间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许朗的生意很惨淡,连续半年入不敷出,差一点就关门大吉了,这时候饲料供销商、多个鸡肉批发商纷纷解囊,给他提供了周转资金,就连我也亲自送去了三万元,帮他支撑过了这段艰难时期。
在危难时期,许朗怎能获得这么多人的帮助?对此,很多人非常不理解,但我深知,这一切完全出自大家对他的信任。
许朗是我的大学同学,大二那年,他迷上了吉他,并打算报名吉他培训班。培训费用大约两千元,父母并不支持许朗如此“不务正业”,许朗便在班上和同学们借钱,并许诺三个月之内归还。两千元是当时我们三四个月的生活费,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尽快还债,许朗每天下课后就到学校一家快餐店打工,据同宿舍的同学说他经常晚上十点五十赶回宿舍,赶在熄灯前的十分钟匆匆忙忙洗漱完。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他一想到能尽快还钱,第二天就又精神满满地出发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风雨交加的深夜,许朗骑着自行车返回学校时滑倒了,腿上划了一个大口子,好不容易攒的一千多元都用于输药、缝针了。当时我们几个同学私底下认为,学校马上就要放暑假了,这回许朗应该无法如期归还钱了,并商议着给他缓一缓期限,让他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谁知,放完暑假一到学校,许朗将之前借的钱都还给了同学们,不过他没有和家里要一分钱,这个暑假他根本没有回家,一直都在这边打工,“还不了大家的钱,我哪有心思回家。”
自此,同学们都知道许朗讲信誉,值得信赖,可以交往。相信,许朗与其他人的感情也是如此培养出来的。
古人说得好:“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一事可欺,万事不可欺。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
一言九鼎的人,才能活得越来越好。
一个人要想活出高级感,应该随时随地加强自身的信用。不说假说,不办假事,开诚布公,以诚相待,言必行,行必果,在日常生活中,答应别人的一件小事,即使是很小很小的事,都一定要做到,这直接关系你的人品。如此,你就能赢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并以此成就自身威信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