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灯关了,你的灯还亮着(1 / 1)

最近大学同学雯雯给我发来一张自己在巴黎街头的照片,照片上的她留着浅棕色的烫发,化了淡淡的妆容,身穿一袭连衣裙,看起来美丽知性,光彩照人。现在她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经理,因为工作上的便利以及经济上的宽裕,她几乎游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真是令朋友们羡慕极了。

不过,雯雯并非天生好命,她的人生可谓一部人生励志故事。

大学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雯雯的家庭条件不好,上大学那会儿,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当时她同时做着几分兼职,早上有些同学还在睡懒觉,她早早到食堂帮忙卖饭,中午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当服务员,晚上还要给一位小学生做家教。即便大部分时间被这些兼职占用了,但是雯雯在学业上一点也没耽误,考试总是班级前三名。

一开始,我们私底下都认为雯雯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聪明,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成绩却往往不如她,直到后来我才明白真相所在。

我记得,那天半夜一点多我醒来想上厕所,我迷迷糊糊出了宿舍,却在楼道拐角处看到一个人影。当时那人正蹲坐在一个小马扎上,一只手举着一个充电的LED小台灯,一只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当时正值寒冬,最冷的时候将近零下二十度,那人把毛毯披在自己身上,时不时跺跺脚、搓搓手。

细看之下,我发现是雯雯,“深更半夜的,你在做什么?”

雯雯抬起头,一看是我,边揉眼睛边回答:“我白天没有时间复习,只能晚上加班加点了,又不想打扰你们睡觉,所以每天夜里都在楼道看书。”

我摸了摸雯雯的手,十个指头冰凉凉的,跟冰棍一样。

没有人知道雯雯坚持了多少个夜晚,没有人知道她看了多少本书,更没有人知道她遭了多少罪。大家只看到,大学四年,雯雯每次考试都是系里的前三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凭借优秀的成绩和表现,一毕业她就被一家外企聘用,之后她也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一路奋斗到今天的位置。

曾经有一位忠实的读者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一些人——曾经的发小、同学、朋友同事——已远远地将我抛在了后边?”

在一本杂志上,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或许是最好的说明:“当听到年轻人对天才羡慕不已、啧啧赞叹时,我常会问他这个问题,‘天才勤奋工作吗?’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两个词的差别:‘应付差事’与‘勤奋工作’。”这段话告诉我们,没有真正的天才,“天才”一定是“勤奋工作”的结果。

的确,一个人所获成就的大小,固然与天赋、学识、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这其实很好理解,任何成功和辛勤的劳动都是成正比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相应的就有多少回报。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多流汗、多出力、多费心。

严歌是我的大学导师,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出书率很高,名字时常出现在畅销书架或者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有一次,我问严老师:“您白天在学校要上课,晚上回家要备课,还要照顾家庭各种琐碎的事情,怎么能写出那么多书?”

严老师的答案很简单:“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接下来,严老师给我讲述了自己的一番经历:“我白天的事情比较多,很多时候的文字都是在寂静的午夜完成。因为晚上环境比较安静,无诸多琐事分心,思路不会被打断,写起来比较顺畅。每天晚上,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时刻是,当我写累了,往窗外望,竟然发现窗外所有的灯都关了,安静地望着窗外,和自己的灯光辉映的只有星光,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开始接近成功了。”

成功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用自律约束自己,比其他人多付出一点。

人难免会有一定的惰性,当下心里的旁白大多是:“不过就是偷懒一下,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当这样的想法入侵大脑时,请及时提醒自己——日本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1年后就是183步,10年后就是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人?

外人眼中的天分,往往也是用更多时间的努力得来的。你看到的成就,都是日日夜夜努力用汗水换来的。即便你和你的工作都很平凡,也要自律地去努力,数年如一日地付出心血和汗水。如果有一天,当你往窗外望,发现别人的灯已经关了,自己的灯还亮着,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