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怕失去的是什么?
有人说青春,有人说金钱,有人说名利,有人说权利。
但要我说,一个人最怕失去的是属于自我的个性。
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是否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或者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没有好机遇降临到自己头上?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接下来请你继续思考:这一切的不幸,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个性,没有特色,太过普通,太过平庸呢?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则故事:
在日本,有一位男孩特别喜欢书法,当别的小朋友拿着玩具玩耍时,他就开始拿着毛笔苦练书法,先后创造出了不少作品。9岁时他参加日本青少年书法展,其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灵性,一经展出就获得了诸多人的热捧,四幅作品最终以1400万日元的高价被人收购,小男孩因此一举成名。当时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对小男孩的作品也赞叹连连,并预言“这将是日本未来书坛上的一颗璀璨新星”。谁知,几年后这位“小神童”没有成为“璀璨新星”,反而销声匿迹了。
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的前程?小田村夫带着疑问专门前往拜访,在翻看了这位天才书法家后来的作品之后,他不禁仰天长叹。原来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东汉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东渡日本,王羲之典雅的笔风博得了许多日本人的喜爱,也包括这位男孩。男孩带着仰慕之情开始不断临摹王羲之的书帖,现在他的字与王羲之的比较起来,几乎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当然,他本身的特色被磨得一无所有,他的书法已不再是艺术,而是令人生厌的仿制品。
一个天才因模仿另一个天才而成了庸才,多么令人惋惜。
反观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时候,或许是出于安全感的考虑,也或者是受惰性的影响,我们习惯性地走别人走的路,别人怎么过我们就怎么过,就连言谈举止、说话腔调都要效仿别人。结果呢?自我价值被否定了,又没有过人之处,这正是导致我们出现前面所述的境况和内心感受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你一直不出众,没有活活得更好,那么不要再将目光放在别人身上,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并坚持自己,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活出自我的高贵,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橄榄树》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而写这首歌的“三毛”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有一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三毛的几本经典著作,也详细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并且从中领悟到了一些之前未知的道理。
小时候,三毛是一个性格执拗、不合群的女孩。当时正值青春年少,身边的许多女孩每天热衷于打扮、逛街,但她却每天捧着不同的书阅读,而且涉及范围极广,包括社会伦理、天文地理、武侠、侦探推理、散文、哲学、杂文、英文经典……在此时期,三毛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也是在此时期,三毛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培养出自身浓厚的艺术气息。
1964年,三毛在文化大学就读哲学系时,听到一张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非常感动,于是她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进入马德里大学就读。也是在这期间,她因为看到一张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撒哈拉的图片,是她向往中的美丽乐园,于是再次毅然地背起行囊,选择去远方流浪。当时的女性要求贤淑良德、相夫教子,这种行为突破了当时社会和家庭的管制,但三毛却特立独行地要往她的梦想中去,她要到撒哈拉沙漠中寻找生活的真善美,只为了心灵可以自由放飞。
走过万水千山,一生都在流浪。正是这种生活,激发了三毛潜藏的写作才华,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经典作品。
在我看来,三毛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而这种魅力不在她的外貌,她的文采,而在于她对生活、生命、事业都有独到的看法,在有限的生命里,执着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坚定的坚持走自己的路。于是周身散发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不经意间彰显出独特的高贵,这一点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你艳羡别人的天赋、成功时,当你感到迷茫、困顿时,也许是因为你尚未发现自己的个性,不确定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那么,从现在开始,拿出一张纸来,问问自己:“我的个性是怎样的?”“我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的天赋是什么?”……把你的答案写下来,多多益善。
当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就不要浪费一分一秒,好好发挥并保持自我的个性吧!相信你会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出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