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 7月2日,赫尔曼·黑塞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邦的卡尔夫小镇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自幼成长于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父母及外祖父都曾在印度传教。
1884年 七岁的黑塞开始写诗。
1899年 黑塞的文学才华初露端倪,他自费出版了他的处女作诗集《浪漫之歌》;一年后又出版了散文集《午夜后的一小时》,但是都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1904年 黑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出版,引发轰动,使得27岁的黑塞一举成名,由此走上专业创作之路。与钢琴家玛丽亚·贝诺利结婚。
潜心从事创作八年之久,直到动**的欧洲局势打破了黑塞宁静的生活,他也开始关注战争,呼吁和平。同时也和罗曼·罗兰建立了深厚友谊。
1906年 黑塞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轮下》出版。
1911年 黑塞进行了一次长达八个月的印度之行。由此对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和哲学思想产生兴趣。他不仅热爱中国诗歌,还对老子、庄子的哲学颇有研究。它们对黑塞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东方思想也渗透在黑塞的文学创作中。
1912年 黑塞携全家迁居瑞士。
1919年 发表《德米安》(或译作《彷徨少年时》)。
1922年 《悉达多》(又译作《流浪者之歌》)出版。次年加入瑞士籍。
1927年 发表长篇小说《荒原狼》,是黑塞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这部小说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1930年 发表长篇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这部小说是黑塞本人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在给友人的信中称:“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比其他作品加在一起还珍贵,我对它有一种特殊的爱。”
1932年 发表中篇小说《东方之旅》。
1943年 《玻璃球游戏》出版,这是黑塞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46年 “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 8月8日,黑塞于瑞士的家中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