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我经常在面试时被问及“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但我根本毫无头绪,所以每次都只好随便回答,之后就陷入自我厌恶的情绪中。
自我肯定感一旦不足,就无法对自己的心情加以认同。
因此,就算心里“想要做什么”,也会自我否定地说:“这种想法太奇怪了。”或是:“你怎么可能做得到?”
像这样不断地自我否定之后,“想要做什么”的想法会逐渐消减,最后就完全迷失了,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意愿与方向。
自我肯定感低的人,通常都是以什么准则来行动呢?
——不是“想要”,而是“应该”。
他们会看别人的脸色,想着“应该这么做,那个人才会高兴”,或是“想要被人接纳,应该那样做才对”。
这中间的考量完全没有“想要”的自主性意念,只有窥探他人的脸色,以及跟着“世间”“常识”而走的随波逐流。
然后,他们就被这些“应该”捆绑住,进而陷入痛苦中。因为“原本的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下完全被否定,也被“应该”抹除了。
如果自己一直活在“应该”之中,就会要求别人也“应该”怎么做,内心会被“那个人不应该这样”的情绪给淹没。
这并不是尊重他人的态度,只会在各方面成为人际关系中的压力来源。
仔细观察那些因为对他人要求过多而引发争执的人,可以发现他们大多都是自我肯定感低的人。
只要自我肯定感提升了,就会珍惜自己“想要做什么”的心情。
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成为生命的重心,就能够斩断与“应该”之间的关系,因为主角已经变成了自己。
自我肯定感若能提升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堂堂正正地说出“我想这么做”;比起没有自我的“应该”,更能以自己“想要”做的事为思考重心。
以“自己想做的事”为准则开始行动,就能获得成就感,让自我肯定感更好地提升,最后进入良性循环。
当然,不是自己想做什么事,都一定会获得理想的结果,但由于我们是在自我肯定感的支持下“尝试了想做的事”,多半都能获得极为充实的成就感。
重点 做自己“想做”的事,创造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