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但我还是无法尊重行事散漫半吊子的人。
尊重就是接纳“原本的样子”。
前面也曾提过,凡事都用主观加以“论断”(或“评价”),与“尊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行为。
“那个人真是散漫”“那个人实在懒惰”……像这样去“论断”别人,只会离真正的尊重越来越远。
如果能够抛开“讨厌的人”“……的人”这样的“论断”,重新审视对方,很多时候都能看见对方“努力活着的模样”。
例如,我们有时会疑惑“那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或是“怎么连如此简单的事都做不到”,这时不要直接“论断”对方“不用心”或“缺乏抗压力”,而要仔细倾听他的心声,或许就会知道,他已经竭尽所能地付出努力了。
这个方法在人际关系疗法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在我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第一个课题就是——“厘清这是否为疾病所造成的症状”。
当人们一直无法完成某件事时,要先去厘清这是否由疾病所导致。如果是因为生病了,那么患者本人也无法控制。
这时,我会安静地倾听这些人对于自己现在如此无能为力的感受。
即使是生病造成的,大多数的人仍然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而不断地责备自己。
如果此刻家人在场,过去一直无法理解患者“为什么连这种事都做不到”的他们,就会看到眼前的亲人是如何一边自责,一边与疾病苦苦缠斗,拼了命努力想活下去。
接着,有些家人就会开始为自己过去的态度道歉——这样的场景每每让我为之动容,感受到联结所带来的深刻力量。
当然,这并不代表一切问题就此迎刃而解。但是,只要有过一次这样的体验,之后双方就更容易包容彼此之间产生的细微问题;一旦有状况发生,也比较能从“对方之所以言行不当,背后其实有其原因”的角度去思考、理解。
这并不仅限于治疗的场合。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中,只要我们愿意放下“论断”,就能看见别人“努力活下去”的身影。
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孩子说谎的时候,不要单方面断定“说谎的孩子最糟糕”,而是要仔细听他说明原因。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是因为失败了却不知道修复的方法,即使害怕得不得了,还是努力试着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说谎,来做补救。
之前也提过,人类本来就是会不断进取往前走的生命体,每个人都在自己所背负的命运中努力活着。
即使因为受伤被迫停在原地,“想继续往前走”的心情却未曾消失,所以会不断地在困境中苦苦挣扎。
即使事情糟糕至极,甚至连“继续往前走”的力量都无处可寻,但内心深处必定还抱着一丝希望。
看到这样的身影,所有想责备他们“为什么都不努力”的心情就会消散,反而对他们“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下仍然拼了命活着”感到心疼。这才是对对方真正的尊重。
当然,无论有什么原因,还是有些“行为”及“态度”是不可接受的。
面对这样的“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地表示反对。
就算事出有因,也不代表要接受所有的后果。
只不过,在处理某种“行为”时,觉得这个人“令人厌恶”“不敢置信”“简直不是人”,或想着这个人“会有如此异常的行为,背后一定有相当重大的原因”,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感受到的压力,一定是迥异的。
无论理由多么正当,只要内心怀着愤怒或厌恶的负面情绪,最终都会伤到自己。这等于是为自己的身心不断注入毒素。
用“对方应该有隐情和原因”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也能替自己的身心排毒。
该处理的事尽快处理,迅速将毒素从自己的身体里清除,就能感觉自己是受到珍视的,进而提升自我肯定感。
重点 体谅“对方有其原因”,也能疗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