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更注意企业文化的培养,路走得更远(1 / 1)

文人的儒雅,更让人亲近

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魂灵。

李彦宏虽然是一个技术人才,但是在他的身上却带着浓厚的文人气质,儒雅,淡定,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喜欢写作,甚至还富有校园情怀。

早在1998年,李彦宏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写了《硅谷商战》,他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小说经常使用的章回体形式,李彦宏自此也有了“文学青年”的称号。等创立了百度之后,李彦宏还依旧保持着一个文学青年的爱好,时不时地会在百度空间里面发表文章,也经常会去校园里面给大学生们做一些演讲。

李彦宏非常冷静、淡定,甚至还有一些慢性子,员工都很少看见他发火,在公众面前他也从来没有咄咄逼人的强势,更没有一夜暴富的财大气粗。一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文人形象,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企业家,自然,他也赢得了很多“粉丝”的爱戴,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李彦宏的家虽然称不上书香门第,但是他的父亲出身私塾,家中三个姐姐都非常喜欢读书,李彦宏自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爱看古书,爱听戏剧,李彦宏的文学功底非常扎实。在上学期间,作文经常被当成范文在全班宣读。

李彦宏上高中的时候,他去了三姐就读的北京大学参观。李彦宏说“北大真好”,临走时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两年之后会再回北大。就这样,2006年7月李彦宏还非常认真地写了一段文字回忆自己第一次到北大的经历。

梁冬在《寻找中国》一书中曾经说过,他见过李彦宏为数不多的两次激动,一次是百度上市,而另一次是李彦宏回忆起自己在北大读过的一本书《精神的魅力》。

当时的李彦宏激动地背诵了其中的一个段落:“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学者,渊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的操守和抗争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的魅力值。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魂灵。”在2005年的时候,李彦宏在一次在北大演讲的时候,再一次深情地背诵了这段话。

一个对校园象牙塔有着深厚感情,对精神的魅力有着执着追求的李彦宏,在自己回国创业多年之后到大学校园演讲,开始了与大学生们的亲密接触,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003年冬天,李彦宏则接受了北京大学一个学生社团的邀请,开办讲座,在网络上面被转载数以万次的《李彦宏教你创业七大招》的文章就是李彦宏在第四次演讲的时候即兴发表的。2009年9月,李彦宏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发表了**演讲,从此之后,他更是受到了学生们的狂热追捧。

写作,可以说是另外的一种表达方式。“安德森初闯硅谷,克拉克慧眼识才” “华尔街新星照耀,西雅图阴雨连绵”,这些都是李彦宏所写的《硅谷商战》里面的章节。根据真实的人物、故事、情节,全书十五回统一采用了这样的行文,李彦宏的中文写作功力可见一斑。

从2006年迄今为止,有“文学青年”之称的李彦宏已经在自己的百度空间里面发表了将近60篇文章。“站在雷峰塔的顶层,眺望烟雨中的西湖,那种水天一色的感觉,那些绿树,那山,那个田字形的岛和岛上的古代园林建筑,那个已经上了人民币背面的三潭印月,那真是一个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因为历史,使得自然的景色给人们平添了很多想象空间。还会有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发生吗?”“今天白天北京刮风了,一扫几天来城市积累的污浊空气,夜幕降临,在下班的路上,看到蓝色的水立方、红色的鸟巢相映成趣,不堵车的北京,无比的迷人。是啊,夜幕中的红色和蓝色是最美的。”我们看看这些文字,全部都是出自李彦宏,就是这样淡淡而不经意的笔调,正是一个文学青年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质。

当然了,最能够反映李彦宏文人情结的自然是“百度”的取名,“百度”正是来自一首宋词—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唯美的意境,含蓄的表达,却能够把“搜索”的内涵诠释得恰到好处。

不仅如此,在百度公司的办公室、会议室,甚至都一度拥有了非常雅致的取名,比如“青玉案”“满江红”等,这些词语都是来自古代诗词。还包括百度的一些产品和项目,如“后羿计划”“凤巢”等,无不具有着古典文化的渊源。

做大事情必须学会忍耐

这种优秀的品质,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或者企业经营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坚忍的品质,必定能够让你在创业的道路上打拼出一条成功之路。

谷歌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当其享誉四方之后,国际化的战略被提上了日程,地大物博的中国无疑也成为它最为关注的一个市场。2000年,谷歌中国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由于“水土不服”,所以用户的体验感也不尽如人意,而这也就给刚刚崛起的百度留下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李彦宏的带领之下,百度人团结一致,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频频出击,迅速抢占了抢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谷歌中国也是谋定而后动,始终都致力于改善用户的搜索体验。在进入到2001年后,谷歌中国的努力也开始出现成效,口碑越来越好,与此同时,市场份额更是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此时,谷歌的这种现实已经让李彦宏非常担忧了,他已经被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重重给包围住了,所以,每一个百度人也是“感同身受”。

李彦宏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阶段,如果再不能够想出有效的对策,那么局面肯定会对百度越来越不利,谷歌中国必定会把百度远远地甩在后面,所以,就是在那段时间,李彦宏开始慢慢储蓄力量。

在2002年春节之后,李彦宏蓄势待发,把这一计划命名为“闪电计划”,把技术赶超计划提上了日程。这项计划由李彦宏和刘建国亲自操刀,而他们二人都是以技术工程师的身份参与其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速度快、力度大、目标明确的方式早日提升百度的技术,从而高效点燃百度团队的**,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百度打造成全世界最出色的中文搜索引擎。

在执行这项计划的时候,每周都会召开两次核心的会议,从机会的规划到任务的布置,再到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每一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与此同时,全体技术人员每天早晨的9点钟都会准时开会,绝对不允许出现迟到的情况。

那是一段“非常时期”,而也就是在那一时期,人们又好像重新回到了当初创业的阶段。让李彦宏和百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03年“非典”的来袭,这为苦练内功的百度人再一次蒙上了一层阴云。在当时,大多数人都是足不出户,可是百度人却依旧风雨无阻,并没有因为“非典”的肆虐而产生退却的念头。勇敢而坚强的百度人,似乎已经被坚忍的李彦宏给感染了,他们咬紧牙关,在最危险的关头迎头痛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艰苦的“闪电计划”结束之后,李彦宏和全体百度人的付出也终于获得了回报。2003年5月28日到6月4日,《中国电脑教育报》主办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公测”活动,从用户的角度开始为百度和谷歌进行投票。最终的结果让李彦宏非常高兴,有55%的人选择了“百度比谷歌好”,lO%的人选择了“百度、谷歌”差不多,还有35%的人选择了“谷歌比百度好”。

这样的投票结果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李彦宏和百度人在百度中倾注的不仅仅是技术力量,更主要的是有一颗为国家争光的雄心。

就是在2003年的这一年,百度奋起直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也就是在这一年,百度的流量更是直线上涨,被人们称为百度的“流量年”。在此之后,坚忍的李彦宏信心更足,带领着百度人攀登上全世界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高峰。

事实上,时刻具备危机意识的人,更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其实在李彦宏的内心深处,总是潜伏着一股莫可名状的“危机流”,哪怕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到最后证明李彦宏的担心是多余的,那么在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李彦宏依旧会高度警觉,不会丝毫放松。可是还有一些人,当出现这种状态的时候,就开始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话怎么能够成功呢?

我们发现,李彦宏总是能够妥善地把危机和艰难险阻化解,而他所依靠的就是坚忍之心。其实,我们从之前的描述当中也可以看出,李彦宏意识到了压力,却从来没有盲目和急躁,他反而能够静下心来一步步进行部署,制订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计划,而最后也往往能够获得超出人们意料的成绩。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坚忍呢?简单地说就是坚持、忍耐。而李彦宏自身具备的一直儒雅之风恰好和这种优秀的品质、成功者必备的素质相吻合。

这种优秀的品质,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或者企业经营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坚忍的品质,必定能够让你在创业的道路上打拼出一条成功之路。

平庸的人,无法待下去的公司

并不是说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平庸的人就能够活下去的。

在2001年的时候,李彦宏遭遇到了他创立百度以来的第一个大坎儿。

当时,李彦宏需要加大投入,去研发更加优秀、更加先进的技术,但是,所有的投入都必须要依靠回报来进行支撑,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客户关心的怎么把价格降低的话,那么就会产生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在2001年夏天的时候,李彦宏决定改变这样的商业模式。

百度在创建之初,就将其定位为一个后台技术的供应商,主要是为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收取技术服务费。而这也是在1999年李彦宏融资的时候,向风险投资商描述百度的商业模式。

其实,李彦宏的这一模式是模仿了美国一家名叫Inktomi的公司。Inktomi于1997年上市,市值比Infoseek、LyCOS、Excite三家的总和还大。所以这样模式变得非常清晰,也很容易被投资商所理解,就这样,李彦宏顺利融集到了创业所需要的资金。

在2001年9月之前,李彦宏一直打着“Behind your e-Success”(在你e成功的背后)的口号,几乎为中国所有的主流门户网站提供着搜索技术,于是很快就占领了中国该市场的80%左右的份额,所以,在公众的眼中,百度的发展之路看起来是如此的一帆风顺。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彦宏也逐渐发现,百度的市场现在已经越做越大,但是公司却并没有盈利。

当然了,在风险投资商的眼中,李彦宏的百度公司才刚刚成立了一年多时间,没有赚钱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李彦宏却认为,如果百度依旧沿着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那么再过三五年,百度想要盈利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这一模式当中存在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第一,市场太小。百度作为中文搜索技术提供商,客户只有十几家,而且都是大型的公司,小公司是不会去购买搜索的技术。

那么,这样一来,虽然李彦宏只有十几个客户,一个大客户就能够占到百度收入的10%以上。所以,大客户对于百度公司是非常强势的。他要你降价你就必须降价。如果这个客户不用你的搜索技术,那么可能你百分之十几的收入就丢掉了。

我们想一想,如果是一个正常运营的公司,结果突然有一天,百分之十几的收入就失去了,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所以,市场过小就是这一模式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第二,回报太少。因为客户是买家,所以他并不希望你只卖给他一家,而他对于你质量的要求也不会很好,只需要和其他客户质量一样好就可以了。因此,他会要求你尽量给他便宜一些。而对于李彦宏而言,则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回报,从而把这些资金投入到研发当中去,做出更好的搜索引擎、更好的技术。而现如今这二者是矛盾的,所以,也造成了这一模式在运作一段时间之后就再也无法运作下去了。

由此,李彦宏得出一个结论:Inktomi模式是不可能在中国开花结果的。在美国,Inktomi拥有全美流量排名前三名的大客户—雅虎、美国在线AOL和微软的网站MSN,还不说其他那些多如牛毛的网络公司。可是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尤其是在遭受到了第一次互联网危机**之后,各门户网站的日子更是今非昔比,它们对于搜索方面的技术,不追求最好,只要求便宜。

所有的这一切,也都让李彦宏意识到,百度必须要进行一次大型的战略转型。

当初,李彦宏辞去原来的工作,放弃了很多股票期权,并不是说做一家平庸的公司,平庸的人就能够活下去的。而李彦宏想要的是做一家真正能够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司。

在2001年9月20日,李彦宏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百度要做出一个从后台走向前台、面向用户的独立网站,也就是www.baidu.com。这一转型,也是迄今为止百度唯一的一次转型。当然,转型成功之后,李彦宏坦言,在这次转型中我们也是冒了非常巨大的风险的。

李彦宏回忆道:“在2001年那次关乎百度未来命运的董事会电话会议上,我刚刚出院,孤身作战,并且以少有的强硬态度,坚持必须要实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争论得非常激烈,在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里,李彦宏非常激动,而所有的董事会成员则是顾虑重重。甚至到了最后,李彦宏都把手机摔在了桌子上,对其他人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不同意转型,我就不干了。”

面对李彦宏如此强硬的态度,董事会只好妥协。与其说他们对李彦宏的计划有信心,倒不如,他们被李彦宏的决心和坚持所打动了。因为搜索市场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李彦宏更了解这个市场,既然他已经如此地肯定和确定,那么大家只好让他放手一搏。就这样,李彦宏以一种不做平庸人,不做平庸公司的专业权威和略持精神,终于获得这次胜利。

“可依赖”是公司的责任和信任

对于百度的内部员工来说,“可依赖”体现的就是相互之间的信任;而对于用户和客户来说,“可依赖”体现的则是百度负责任的作风。

因此,李彦宏说:“让我们对于那些朝夕相处、紧密相连的人承担起责任来,让我们对我们的用户和客户负起责任来,而这就是最简单的可依赖性。”

记得在2006年的公司年会上,李彦宏当时就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是“可依赖”而不是“可信”。那么,李彦宏为什么没有用“信赖”或者是其他的词语呢?因为李彦宏觉得,在中文里面,“依赖”这个词是富有感情色彩的,就好像你在外面受到了委屈,等你回到家里面,你会扑倒妈妈的怀抱里,因为你觉得妈妈是可以依赖的,会让你的心中产生一种家的温暖的感觉。而对于李彦宏来说,他想要做到,也一直在努力营造的就是这样一种“家”的氛围。就是能够让所有的员工觉得,这个“家”不仅仅是有能力的,不仅仅是安全的,而且还有很多的亲情在这里面。

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人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每一个人都会去帮助他人,在互相分享自己心得的同时,让彼此之间变得更加具有依赖性。而这就是李彦宏认为的“简单,可依赖”它所蕴含的理念和内涵。

而且,这样的内涵体现在了百度的很多小细节当中。比如在早些年,百度还在北大资源楼办公的时候,李彦宏考虑到很多工程师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于是他为大家每天早晨都准备了早餐—油条、稀粥,让大伙儿能够吃饱肚子再去投入工作。

后来百度搬了家,写字楼规定是不能够在办公室里面做早餐的,于是百度就买了咖啡机,每天还会准备一些点心,员工如果饿了可以自己去拿。再比如自由的上下班时间等,这也是为了能够让员工享受到一种宽松而自由的氛围。

再到了后来,公司条件更好了,就特地设立了专门的娱乐放松的房间,员工工作累了可以去里面玩一玩游戏,看一看电影等。

“可依赖”同样也体现了百度和用户、客户之间所保持的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用户为百度提供流量,是他们对于百度的青睐,也正是这样的青睐,让百度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平台,百度2000多名工程师的辛勤工作,绝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了能够提高服务质量,所以“用户导向”一直依赖都是百度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从外部的表现来说,用户对于百度也是这样的一个印象:简单,可依赖。在百度的首页,内容是非常少的,你需要搜索什么就可以去搜索,非常的简单,根本就不需要学习,就会使用。

那么,“可依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李彦宏介绍说,就是指百度的服务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很少会遇到百度出现问题的情况,比如说百度的服务停掉了,不能用了等。用户是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的,当你需要百度的时候,百度永远都在那里,能够给你带来更好的服务,而这也是我认为百度最重要,或者说是最大的特点。

自从百度成立以来,除了在早期的时候因为黑客攻击而出现过搜索受阻的极其罕见的情况之外,百度搜索一直都是以服务稳定受到用户的欢迎。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要得益于百度不断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以及不惜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不管是在防止黑客攻击还是将原先硬盘替换成为读取速度更快的闪存盘等措施,这些都对百度技术的升级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李彦宏则把其称为“在高速公路上给飞驰的汽车换轮胎”,虽然有着很大的难度,但是百度依然会努力做到最好。

客户为百度提供了收入,客户和其他联盟伙伴一样,都是百度利益的相关者。百度对于他们,也同样承担着帮助他们健康、快速成长的责任。

在百度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的,不仅担负起教育客户的责任,而且还帮助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营销来提升自身企业的效益。有很多百度的销售人员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在帮助客户制订了优化方案之后,发现客户获得了更好的推广效果。

李彦宏后来还打造了“百度联盟”,现在已经是最大规模的搜索联盟,不仅如此,百度每年还会召开一次联盟峰会,与合作伙伴们一起分享百度在搜索引擎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并且带领大家一起展望未来,探讨更高效的合作模式。

心中怀有民族情结,也有包容的态度

有一天我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特别是美国人都知道中国在计算机方面是强大的,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东西来。

在2009年6月27日,当李彦宏做客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咏乐汇》节目的时候,与主持人李咏和现场的观众一起畅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自己的创业智慧。

在节目当中,李彦宏谈到了自己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李彦宏出生于山西阳泉,19岁的时候就以山西阳泉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23岁时拿到奖学金,被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研究生还没有毕业,25岁的李彦宏便应征进入到了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实习,仅仅是在实习期间,李彦宏的月薪就是每小时25美元。

表面上来看,李彦宏似乎是一路高歌、春风得意,很多人做梦想要得到的东西他“轻易”就得到了。可是在这些光鲜的背后,李彦宏也曾经一度陷入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的一句话所营造出的“精神囹圄”,他最初饱满而**四溢的计算机之梦也被击得粉碎。

在李彦宏刚刚来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时候,他得知学校里面有一个计算机图形学研究小组,他也跃跃欲试。

在面试的时候,教授把李彦宏叫到了办公室,询问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当时由于李彦宏有一些问题没有听懂,所以他的回答并不能让教授满意,李彦宏自己也看出来了,教授的脸上布满阴云,他问李彦宏:“你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有计算机吗?”

教授的这一提问让李彦宏难以回答,更为主要的是他心里非常难受。当时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怎么可能没有计算机呢?李彦宏觉得这是对中国最大的侮辱。

但是,血气方刚的李彦宏还是抑制住了内心激动而不满的情绪,他也没有和教授争辩。在这之后,李彦宏暗自发誓:“有一天我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特别是美国人都知道中国在计算机方面是强大的,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东西来。”

有了这样的一份斗志和源自心底的激励,在看好时机之后,李彦宏于1999年归国创业。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李彦宏所率领的“百度铁骑”就在搜索引擎领域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而且在国内甚至还战胜了国际搜索巨头谷歌,这不仅让美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更让世界为中国动容。李彦宏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世界对于中国信息技术公司的看法。

2005年8月5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也就是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晚上11点40分左右,百度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之初,百度股票的价格定在了27美元一股,不久之后,交易员大声喊出了35美元的报价,紧接着喊出了37美元。再然后是42美元、45美元。当日11点40分左右,近乎“失控”的交易员朝着李彦宏喊出了72美元的报价。

也就是在那一刻,后来离开百度的李彦宏曾经的合伙人徐勇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了,他的激动感染了在场的很多人。

之后,李彦宏掏出手中的电话,打给远在北京的百度第一个员工、百度首席技术官刘建国,当时北京时间是8月5日午夜12点。他说:“我们做到了,我们为祖国争光了。”说到这里,李彦宏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也就是在这一刻,百度,不仅仅是中国的百度,更是世界的百度。

当一个人在为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没有办法阻止他前行的。李彦宏以“用技术改变世界,改变普通人生活”为依托,树立了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他更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集体荣辱感。

个人利益自然是重要的,它是保全个体生命存活于自然界中的一种保障,但是它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有集体荣辱感的人,其精神境界早已经凌驾于个人得失之上。毋庸置疑,李彦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可以想象,当被问及“中国有计算机吗”这种令人窘迫的问题的时候,李彦宏的内心肯定也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说不出来的滋味。李彦宏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就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让美国人瞧得起中国。

其实,个体作为社会当中一个最小的单位,也只有依托在社会这个最大单位才可以生存、发展、辉煌、再发展、再辉煌……循环往复的关键,即是以集体为个人思想的主导,以集体为个人展现才能的平台。也只有这样,个人的发展才能够变得顺利。

甚至可以说,个人的成功取决于集体的成功。一个集体强大了、自主了、富强了,个人也会随之强大、自主、富强。反之,如果一个集体都饱受发展的局限、外界不良因素的困扰,那么个人在这样的境况下哪怕是获得了一番成就,也只是暂时的,绝对不会长久。

特别是对于创业者而言,在立志创业之前为提升自身素质到国外进修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一些挫折。我们从深层次进行分析,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辱,更是他所在集体的荣辱。一个真正立志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学会包容和忍耐。

李彦宏是完全有理由捍卫自己的尊严的,即便与教授争执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却选择了包容,决定用另一种更加妥善和“一招制敌”的方式来进行“报复”。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日的百度。

具有集体荣辱感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每个人自身的特性当中存在“自私自利”的因素,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把考虑的重点先放在自己的身上,而忽略了集体。

可是,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人具有集体荣辱感,那么这个团队将如何呢?全体国人无一人有集体荣辱感,那么这个国家将如何呢?整个世界无一人有集体荣辱感,那么这个地球将如何呢?结果大家肯定是可以预想到的。

个人基于团队,企业基于市场,国家基于世界,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解放”了自己的思想,以国际、世界、宇宙为心之平台,这一高境界所能迸发出的力量和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必然是超越人类想象极限的。

推己及人,包容天下,才能拥有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下传统知识分子所遵循的信条,“平天下”更是从古至今很多仁人志士共同的最高理想境界。早在两百多年之前,山西晋商的代表人物乔致庸就曾经提出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理想。

李彦宏就出生在山西阳泉,也曾经一度因为信息落后而遭受挫折。推己及人,在信息爆炸和信息就是金钱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因为信息的缺失而得不到学习、成长、致富的机会。信息的鸿沟,也就造成了一种创造财富能力上的差距。打造最大的中文搜索帝国的李彦宏,就是要决心实现信息之间的无障碍、信息面前的人人平等。

关注信息边缘群体,弥补巨大的知识鸿沟,“信息通天下”,这是李彦宏这一代新生晋商的事业理想。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还是稀罕物。李彦宏就读的阳泉一中是一所省重点中学,当时非常荣幸地拥有一批被淘汰的苹果机。因为设备和师资力量有限,阳泉一中当时并没有全面开设计算机课程。只是在尖子生当中挑选了几名同学组成了计算机学习小组,学习编程技术。而这在当时的中学校园已经算是非常超前了。李彦宏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

大约是1985年,李彦宏上高二,山西省举办中学生计算机编程大赛。李彦宏以阳泉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前往太原去参加总决赛。在决赛场上,原本踌躇满志的李彦宏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就在比赛之后,李彦宏到太原的书店寻找计算机辅导书。在丰富的专业图书面前,李彦宏第一次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感到了“无知”的羞辱,更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当时的李彦宏甚至还不知道“信息鸿沟”这样的一个词汇。

很快到了20世纪末,这样一种现象—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人拥有信息的差距变得更加普遍和严重。

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了“数字鸿沟”(即“信息鸿沟”)的概念。在此之后,“信息鸿沟”则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义:“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的不幸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

当“信息鸿沟”真正被大家关注和研究的时候,李彦宏此时已经处于信息搜索的最尖端。但是李彦宏也非常清楚“信息鸿沟”所带来的不平等,他更没有忘记在他的家乡、在他的祖国、在世界各地“信息鸿沟”还到处都是。用技术改变世界,用搜索填补鸿沟,这也就成了李彦宏为天下人着想的事业追求。

在经过了技术的攻关,百度在搜索技术上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创新和升级,并且还拥有了非常强大的信息库存和点击率非常高的信息平台,就这样,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通天下”的计划开始一步一步实施了。

2007年,百度“盲道”让盲人朋友与世界加强了沟通;2009年百度“老年频道”让老年朋友也跟上了信息时代的潮流。与此同时,从2008年开始,百度也开始特别关注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体等。

甚至在百度公司还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李彦宏亲自担任主席,下设有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具体的项目执行和组织协调,为“信息无障碍”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措施来一步步帮助信息边缘群体早日走出信息盲区,缩小“信息鸿沟”的差距。

为了能够弥合信息鸿沟,百度还多次发挥自身号召力,集合广大网友的力量,多年来坚持“小桔灯”公益捐书助学活动。为了加速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百度还举办了“情系e乡—全国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并且还加入了中国绿色电脑扶贫行动当中。

特别是2010年10月3日,在“第七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上,由于多年来在助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突出表现,百度荣获了“中国信息无障碍建设优秀单位”的光荣称号。

就像在《百度社会企业责任报告》当中所说的那样:“不管你是边陲小镇的农民,还是残障人士,通过百度搜索,每个人离信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从而让世界更有效,让人们更公平”,而这也是李彦宏和百度兼济天下的企业伟大使命。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一直看脚下的路

懂得为未知的事情做一个准备,懂得居安思危,懂得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的意思就是在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做好准备。因为,机会总是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商场上,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市场预见性和敏锐度。所以,李彦宏在谈到他的创业经验的时候,才说出了一句“向前看两年”。

“向前看两年”有两种可能。提前预知市场的前景和希望,做好迎接的准备。还有一种就是提前预测到市场的危机和困难,做好应对的准备。在商场实战当中,失败的企业也不外乎是这样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没有提前练好内功,等到市场机遇来临的时候,没有力气争夺,眼睁睁地看着对手独吞市场迅速壮大;第二,就是没有提前做好防范,等到市场危机来临,没有力气抵抗,只能被动挨打,慢慢消亡。

在百度的成长过程中,在互联网黄金时期抓住了机遇,在网络泡沫期提前做好了防御,于是就会步伐更加稳健而快速。

李彦宏有着高度的商业敏感。当1999年他在美国和合伙人徐勇进行商讨的时候,徐勇对搜索并没有兴趣,他看好的是当时非常火的B2B电子商务。但是李彦宏却非常坚定地告诉他:“B2B虽然很火,但是已经有很多家公司在做了,我们现在去做并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在国内的搜索引擎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尽管现在还不火热,但是往后看两年,这个市场一定会火起来的。”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当中国网民与日俱增,搜索需求迅速膨胀的时候,也就迎来了百度蓬勃的春天。

百度在2001年夏天果断进行转型,而这也正是李彦宏的远见和敏锐,他预见了即将到来的生存危难,更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市场机遇,让百度躲过了一场生死危机。

李彦宏说自己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其实,这是他的慎重,正是因为深思熟虑所以慎重。在很多事情的处理方面,李彦宏懂得留有余地,懂得为未知的事情做一个准备,懂得居安思危,懂得未雨绸缪。

记得那个是一个冬夜,李彦宏刚刚集结了几位工程师开始准备百度的第一个项目。大洋彼岸的投资商就打来了电话,询问项目完成的预期时间。李彦宏思考了几秒,回答对方需要半年。但是对方却很快追问了一句:“四个月可以完成吗?如果可以,我们会追加投资!”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但是李彦宏拒绝了。李彦宏明白,用四个月时间去完成这个项目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当中会出现很多不可把握的因素,如果一旦四个月的时间没有完成,那么他就会失信于人,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明天可能会下雨,也可能是晴天,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好避雨的准备。同样的道理,在使用第一次投资的时候,李彦宏正是做了这样的准备。

1999年冬,李彦宏和合伙人带着融集到的第一笔资金120万美元回到祖国。半年是这笔资金的使用时间。但是,当时李彦宏却对员工们宣称,这120万美元必须要使用一年。李彦宏是在给自己留了半年的余地,换句话说,这个未雨绸缪长达半年的时间。

为了节省开支,李彦宏在租金便宜的资源宾馆租下了两套房间。在第二年9月公司搬迁到了海泰大厦的时候,同样为了节省,李彦宏租用了还印着其他公司名字的陈旧办公设备。

就这样,通过精打细算,李彦宏还拥有半年的资金,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进行第二次融资了,这就是“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借钱”。如果能够在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那么就会为自己赢得融资的缓冲时间和主动平等的地位。一个极度窘迫的人在借钱的时候往往是低声下气的,是很难挺直腰杆说话的。

李彦宏的未雨绸缪显然是非常英明的决策。因为就在百度成立之后没多久,纳斯达克网络泡沫就导致了全面的崩盘,大部分投资商都是“谈网色变”。

在2000年时,当百度第二次融资拿到1000万的时候,那已经是在2000年9月,显然已经超过了第一笔投资半年的使用时间。

做事情未雨绸缪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但是未雨绸缪的能力却不是先天的,而是一种后天而来的技能。李彦宏的眼光为什么能够如此精准,他的敏锐和远见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

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中国古人常说的两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阅历能够让你对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专业的知识则能够让你窥探深层的可能性。所以,远见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时整理信息、更新信息,能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专业的准确的情报系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勇敢自信地做出判断,之后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以诚待人,从善如流,可以获得更多支持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拼搏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外因的影响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贵人相助,或许可以指点迷津,或许可以牵针引线,甚至还能够扶你上马,加快你前行的步伐。但是需要牢记的是,最重要的贵人和最根本的贵人永远都是我们自己。

“贵人相助”,这是中国千百年来在戏曲、传说当中最让人兴奋的一种人生际遇。可是,古人也非常讲究,“天道酬勤”,“欲得天助必先自助”。贵人是不会从天而降的,贵人需要自己去创造,需要自己去争取。

李彦宏真诚善良、念旧感恩、从善如流、重情重义,为他的个人赢得了非常漂亮的分数,所以,在他的人生当中,也经常能够获得各种贵人的帮助。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拼搏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外因的影响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贵人相助,或许可以指点迷津,或许可以牵针引线,甚至还能够扶你上马,加快你前行的步伐。但是需要牢记的是,最重要的贵人和最根本的贵人永远都是我们自己。

“这些年经过了很多的事,在美国的那段时间却常常能被想起,又常常觉得快要忘记了。”这是在2007年的时候,李彦宏在自己的空间里面发表的一篇关于“美国记忆”的系列文章,专门介绍了那些给了他非常多帮助的人们,讲述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李彦宏在布法罗大学的导师可以算是他的第一个贵人。导师的两个决定影响了李彦宏后来的人生。

第一次是导师对于搜索引擎的准确预期,给李彦宏带来了足够的信心和启发,引导他跟踪学习信息检索领域的最新趋势。

李彦宏说:“虽然他当时还不知道信息检索方面的专家,但他可能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有一天,信息检索会变得很大,变成主流。这些事发生在1992年。”

第二次是导师对他弃学从商的支持,正是因为他支持李彦宏放弃了博士学位而进入实际操作的技术领域。

过了很多年之后,李彦宏回忆,自己对于搜索技术开始关注和看好,正是得益于布法罗大学导师无意间的一句话,李彦宏还记得,当时导师说:“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该有未来。”就这样,引起了李彦宏的重视,从此他走上了“搜索之路”。

2007年,李彦宏的导师来北京并且参观了百度,李彦宏有着学生般的欣喜和骄傲,他说:“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再一次见到他非常的高兴,我想看到我的进步他也应该很高兴。”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正是导师把李彦宏引导到了搜索引擎技术的门槛,李彦宏对于老师的辛勤指引和殷切期望深怀感激。而李彦宏自身的勤奋,让他没有辜负导师这位贵人的相助和指点。

Infoseek公司的威廉?张应该算得上李彦宏的第二个贵人。他们二人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与此同时,他们两人又是搜索引擎上的技术高手,李彦宏与威廉?张的相遇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被威廉?张挖到Infoseek之后,李彦宏更是大受器重,大展身手,与威廉?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5年,李彦宏开始筹备上市,最终选定的投资商在和李彦宏交流的时候,问李彦宏:“在搜索技术方面,你认为谁排在前三名?”李彦宏列出了包括他原老板威廉?张在内的三个人,一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谦虚,让李彦宏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投资人又得知李彦宏和这三个人都相识。于是,精明的投资人心生一计,想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来确认李彦宏在搜索技术上的实力。

于是,有一位投资商给威廉?张打了个电话,威廉?张告诉这位投资人:“在搜索技术方面,排列在世界前三位的专家中,一定会有李彦宏。”威廉?张的这样一句分量十足的话,可以说给了投资商一颗定心丸,也为百度的上市助了一臂之力。

2006年12月6日,李彦宏与威廉?张的缘分再次延续,威廉?张出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

真诚待人,勤奋努力让李彦宏获得了贵人的帮助。而与自己的竞争对手,李彦宏也曾经有过非常真诚和有趣的交往和际遇。

雅虎,曾经一直都是百度的对手。在百度合伙人徐勇拍摄《走进硅谷》的时候,李彦宏与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有过一面之缘。

在2002年,当百度还属于创业初期,没有任何名气的时候,李彦宏就在美国访问了雅虎。在李彦宏的印象当中,杨致远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跟他打交道会让你觉得非常舒服。”

李彦宏回忆:“走的时候,杨致远一直送我出了雅虎的大楼,走了很远,留了手机号给我。这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因此,在2007年杨致远出任雅虎CEO时,李彦宏特意写文章表达了真诚的祝福,祝福其能够把雅虎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直以来,谷歌也是百度强有力的对手。而事实上,李彦宏与谷歌的创始人也有过一面之缘。多年之后,谷歌开始大举进军中国,与百度开始了短兵相接,争夺市场。多年之前还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其乐融融,多年之后,就在中国的广大市场上狭路相逢,这是让李彦宏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