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1 / 1)

一、论自然教育

裴斯泰洛齐继承夸美纽斯、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认为人的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的规律。“自然”一词,在裴斯泰洛齐的著作中首先指的是大自然本身的活动及其规律,更多的是指人的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规律。自然教育的思想是贯穿裴斯泰洛齐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在他看来,自然教育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教育应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裴斯泰洛齐认为大自然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法则。他以树的生长为例:树的种子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发芽,长了枝叶,不断成长,同时树根也在生长发育。而后树结出果实,果实成熟后从树上掉到地上……裴斯泰洛齐要求人们“观察大自然在一棵树上发挥的崇高的作用,要人们用心思考察大自然这种活动的规律”,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大自然的机制是既伟大又简单”。在此,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夸美纽斯的思想,指出:“从本质上说,人的本性也遵循同样的发展规律。”[26]进而要求人的教育应该模仿并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必须时刻保持与大自然的朴实过程相统一”[27]。

裴斯泰洛齐论述教育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了教育要遵循自然,与此同时,他指出教育不能机械模仿和消极遵循自然。这是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深化。首先,裴斯泰洛齐指出大自然的发展具有永恒的规律,但在它的变化中,它的规律在应用于每一个个体和每一种情况时,则带有偶然性。“偶然性就其存在的结果看,它同永恒性和不变性是同样必要的。”大自然的偶然性表现在“似乎仅关注总体,而忽略它正从外部影响着个体”,从这方面来说,自然是盲目的。它会使人的个体在自然力的作用下的发展变得偶然,不能协调大自然与人的本性,因而不能完全盲目地模仿大自然。如果要让它满意地适用于人类的话,必须通过人类的意志和人类的本性使自己与物质世界相和谐,“摆脱自然对每个人所持有的偶然的态度,将其置于知识、力量和方法的掌握之中”[28]。其次,消极地遵循自然也是不适合于人的教育的。他在此引证了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类比。他说:“在你漫不经心地将土地丢给自然的地方,土地就会生出杂草和蓟。只要你把人类的教育丢给自然,它就会停留在感官的混乱印象上,如此而已,这种混乱的印象不适合人的理解能力。”这不适合于孩子的教育。这里他已意识到教育既要遵循自然,但也不能消极地服从自然,任其自然发展。遵循自然的另一含义是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天性的发展规律,即教育应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有低级动物的本性,也有高级的人特有的天性。在婴儿出生的一段时间,“儿童的动物性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身体的力量和灵敏性迅速发展,这时“人类天性中的这一部分与其他动物的本能是完全并行发展的”。[29]但人身上的高级天性会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一系列事件显示出来。“一旦他的精神方面的天性开始显露,人就必然不再允许他的动物天性来支配他了。”[30]人注定要遵循更高级的天性的发展。在裴斯泰洛齐的著作中,人的高级天性即人的天性、人类的本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心智和有待发展的各种潜能。“实际他理解的人类的本性就是人的心理。”[31]在论述教育与人的本性的关系时,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儿童身上具有一种渴望发展的倾向,正如人的眼要看、耳要听、脚要走、手要握,而心要信任和爱、脑要思索一样,人需要教育才能发展和完善,能力经教育才能呈现,而自然天性的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程序和步骤,人的教育必须与之相协调。裴斯泰洛齐把教育称为人为的影响。他指出:“施加人为影响的规律是从研究本性发展过程中推演出来的。”本性永远是施加人为影响最重要的基础。[32]人为影响和本性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座房子和岩石地基之间的关系,房子和地基不能有裂缝,必须结合成一体,否则房子终有一天会倒塌。同样,教育“违反了本性发展的规律,人就会重新回到野蛮状态”,因此,在施加人为影响时包括“各种教学形式也应服从本性中一些永恒的规律”“与人的本性发展过程相适应”。[33]裴斯泰洛齐很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恶的方面,而使人的自然本性得以完善和发展。因此,裴斯泰洛齐强调:“人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成其为人。”[34]这里的艺术是指人的教育教学艺术。在强**育作用的同时,裴斯泰洛齐也指出了教育不能代替本性的发展。他认为教育不是往人身上塞东西,而是就人本身这块料进行塑造。也就是说,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尽可能实现人生下来时蕴藏在人身上的才能和天赋。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存在于人本身的天性中,如同园丁种植树木,是帮助和促进树木的生长。所以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

二、论要素教育

裴斯泰洛齐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使之能符合“教育心理学化的原则和儿童心智发展的原则”。经过苦心研究,他发现了人类通过感觉印象获得清晰概念都有它的起点——即基本的、简单的要素。“当你把简单的要素完全搞清楚了,最复杂的感觉印象也会变得简单。”[35]这个思想在他的脑中盘旋了很长时间,并花费了他后半生来进行研究,提出了要素教育的思想。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指教育教学要掌握一些最简单的、被儿童理解和接受的“要素”,以此为出发点,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要素”。其目的在于使教育简明化,简化教学方法,以便能“遵循大自然的秩序,使人的头脑、心灵和手这些方面特有的能力得以展开和发展”[36]。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如果儿童掌握了这些最简单的要素,就能够认识它所处的周围世界。学生掌握了它,其能力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获得迅速发展;教师掌握了它,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每一个家庭的母亲掌握了它,就可以“不需要其他帮助就能够教育自己的孩子”[37]。最终能达到增加受教育的人数,实现普及教育和改善贫穷生活的目的。

裴斯泰洛齐提出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智育和教学的基本要素。体育的基本要素是关节的运动,以此开始逐步扩展到全身复杂的体力活动。为此,学校要通过游戏和各种运动去锻炼他们的各种关节。劳动是体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所以关节的运动,也是劳动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这种爱是在母亲对婴儿的爱以及满足其身体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爱反映和表现得最早。随着这种爱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便形成了道德力量。

裴氏着重对智育的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智育最简单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裴斯泰洛齐认为,每一条线、每一个量、每一个词,都是我们的概念一步步走向清晰的手段。既然智育的任务在于使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发展为清晰的概念,那么,教学的手段就应从形成清晰概念的手段中去寻找。经长期的探索,他明确指出:“使一切通过感觉印象而获得的认识得以清晰的手段来自数、形、词。”[38]为了使儿童获得清晰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他要求儿童在观察中必须注意三件事:①在他面前的对象有多少?有哪几种?②它们的外貌、形式或轮廓是怎样的?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如何用一个声音或一个词来称呼它们?裴斯泰洛齐认为,数、形、词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儿童若要获得清晰的概念,必然把这三个基本特征作为手段去认识事物。为了使儿童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必须使他们具有与数、形、词三种手段相对应的三方面能力:①按照外貌而认识出不同的对象的能力以及能讲出外貌所包含的内容的能力;②说出这些对象的数目并对自己说出它们的多或少的能力;③用语言称呼出这些对象的数目和形状,而且不会遗忘的能力。

因此,智育必须从这三种能力入手,培养儿童基本的计算能力、测量能力和说话能力。裴斯泰洛齐强调指出:“教学首先应该致力于一切从感觉得到的事物的确切知识为目的计算、测量和说话的基本能力。”[39]在他看来,智育正是借助数目、形状和语言这三个最简单要素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儿童是通过测量来掌握形状,通过计算来掌握数字,通过发展语言来掌握词的。因此,知识(学科)的教学要素,归纳为测量、计算和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此为出发点,进而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裴斯泰洛齐确认这些基本要素是各种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是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他以此为依据研究了初等教育的各科教学法。

三、论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科目。裴斯泰洛齐认为,语言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因而语言教学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语音教学、单字教学和语言教学。“学习说话不能从学语法开始,相反,学语法要以学会说话为起点。”[40]而学说话首先要掌握发音能力,教学的第一个基本手段就是发音(SOUND)。儿童应该在开始看到文字形状以前,或开始阅读以前,就应该具备重复地发出各种声音的能力,应该熟悉一些简单的发音,如:ba,da,ma,la等。从这些简单的发音开始,可以获得一般的学习能力。裴斯泰洛齐认为:这是学习单词的基础,也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音教学和语言教学都应从语言的最简单要素——语音开始。在语音教学时,首先使儿童学习发音和听音,熟悉全部说话的发音,裴斯泰洛齐为此专门准备了一本为早期儿童写的《拼音课本》,即拼、写、读教学的提示,出版于1801年。这本书配以图画,为儿童描绘图画所代表的物体的每一个词,母亲们可以不需要教师,不断地让儿童聆听拼音课本中的各种语音。语音教学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它的教学形式普遍从元音开始”[41],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裴斯泰洛齐采用活动字母进行教学,在画板上出示书写成红色的元音字母,在音节的前边和后边,一个一个地加上辅音,构成最基本、最容易的音节,元音字母与其他辅音相组合的不断练习,使儿童掌握最基本的语音技巧。裴斯泰洛齐指出拼读的基本规则是:所有音节由元音和辅音组成,元音是音节的基础。按照这种规则和教法,儿童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会读和发音。语言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是单词教学。在音节的前后添加新的字母或音节,便可构成其他单词,学习单词时应先让儿童学习与周围环境有关的单词,然后通过直观图画学习与自然、历史、地理以及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关的事物的名称和单词,这好像是建造房子之前,对各种必需建筑材料的收集,为今后儿童的阅读和语言学习做准备。第三个特殊的教学手段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我们人类从紊乱的感觉印象达到清晰的概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学应有一定的顺序,首先应该把名称和事物联系起来,然后认识所指事物的各种特性,并通过语言,改变字词本身和它们的排列方式而获得使用动词和副词同定义事物质量的能力。在教学时,先把名词挑出来,如在教“晚上”一词时,把表示它们的形容词放到紧跟其后的位置,如“晚上”:安静的、明亮的、寒冷的、下雨的。然后,反过来把形容词置于前,把体现其显著特征的名词放在其后。如,“圆的”:球、帽子、月亮、太阳。这样为教学句子做好了准备。学习造句需反复练习,由简至繁,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在教学简单句子时,从儿童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提问,如:“父亲怎么样?”“父亲是和蔼的。”“蝴蝶有什么?”“蝴蝶有鲜艳的翅膀。”接着练习动词和宾语之间的简单的联系。以学习“粉笔”为例:老师拿粉笔向学生问是什么颜色,那么老师就让儿童对这些事物的名称加上形容词以表示它的特征:白粉笔。儿童再用动词、副词和这些事物的名称结合,表示它们的易变关系。例如:“我用这支白粉笔写字。”“我用这支白粉笔在黑板上写大字。”“我用这支白粉笔在黑板上写大字给老师看。”用逐渐增加词汇的方法使句子逐渐复杂,由此反复练习,学生就懂得了造句。这就是裴斯泰洛齐的语言教学的方法。

在语言教学中,裴斯泰洛齐很重视教学与认识的自然进程,即直观—印象—认识这一进程的协调。如在母亲教孩子说话时,首先必须让儿童感觉到各种刺激(听、看及感觉到的刺激)。这种感官的刺激和儿童对事物的观察,同时加上母亲对事物绘声绘色的描绘以及不断变换声调的语气的、声音的刺激,使孩子产生了对所说事物的印象,一旦孩子意识到在吃什么、听什么、感觉什么、嗅什么和尝什么时,一种要表达这些印象的愿望就会变得强烈。此时,是教师教给儿童表达这些印象的相应方式的最好时机。这样,儿童的表达能力、认识能力就逐步获得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裴斯泰洛齐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采用各种刺激的方法鼓励孩子”,并“用语言中的各种声调刺激孩子”,使孩子产生兴趣。裴斯泰洛齐指出了语言与内容即直观事物的印象与儿童周围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性。裴斯泰洛齐认为:“如果语言的外表形式(语音)与词义的基础(印象),没有联系,语言只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声音而已。只有意识到语音同直观印象的关系之后,语音才会成为真正的人类词汇。”[42]他还强调儿童获得这些直观印象的事物必须是儿童周围生活所接触的。这样的事物对儿童来说,更容易接受,而且能使儿童产生兴趣。裴斯泰洛齐特别强调,在语言教学中抓住基本要素,循序渐进的教学,是引导我们获得清晰概念的一种手段,也是一切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论写字教学

写字被看作形状训练,以测量、绘画为基础。绘画的练习锻炼儿童手腕的灵活性和力量。学习书写,应该从绘画的最简单要素“直线”开始,因为书写是一种特殊的线性绘画。写字,不仅有绘画的线做基础,而且要求字形不能有任何偏差。

学习书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熟悉字母形状及其组合,教学时重点讲解字母基本形状并逐步把组成字母形状的各部分连在一起,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从正确模仿一个字母开始到把几个字母组合到一起,逐步发展到组合成单词,这个阶段还不能用钢笔来写字,用石笔在石板上练习,待到能较准确地书写字母为止。第二个阶段应该引导儿童使用钢笔。书写内容及书写字母的大小应与前一阶段的教学相衔接,然后逐步复杂化。开始时,书写字母的大小和用石笔书写字母一样大,再过渡到正常书写的大小。

在书写教学中,裴斯泰洛齐强调了教学方法应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即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还指出了写字能力是在与其他学科,如测量、绘画、说话训练、语言教学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获得的。

裴斯泰洛齐为写字教学编写了特殊的习字帖和课本,认为按照书中指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对那些未受过训练的母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儿童写一手准确、漂亮的字,使更多的儿童有可能接受一定的家庭教育。

五、论算术教学

裴斯泰洛齐很详尽地研究了算术的教学及方法。算术教学应该从数目的最简单要素“1”开始。因为算术是“把若干个单位集合起来和拆分开来的产物”。它的本质和基础是加减运算,以直观的感觉印象为基础,进而抽象为用点和画(表格)代替实物,儿童对数目的真实关系的认识就能巩固,而不会混乱。

为了加强直观,裴斯泰洛齐在算术教学中引进了“ABC”。关于“直观ABC”,裴斯泰洛齐是这样定义的:“这个形状ABC(直观ABC)就是把正方形等分成确定的量格,因此,需要准确地认识这种开头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用直线对正方形进行这些切分,便得到某些形状,用这些形状便能测量所有的角、所有的圆和弧了。我把这整个体系称为‘直观ABC’。”[43]通过“直观ABC”,使儿童认识直线(水平线、垂直线和倾斜线)、由直线构成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然后教儿童认识正方形、圆形和它的变扁—拉长的圆形(即椭圆形)。儿童最后通过画这些形状而形成关于每个形状的清晰的概念。裴斯泰洛齐认为,测量教学应该与算术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他指出:“我们已经把形和数的要素达到这样和谐的程度,使我们能够把形状测量作为数的关系的重要基础,而数的关系的基础可以用作形状测量。”[44]在进行分数教学时,裴斯泰洛齐采用了“直观ABC”中的正方形。他用一个正方形代替整数“1”,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个正方形进行无穷的分割。然后,再把这些被分割的部分汇合起来。利用这种图形,让儿童看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其分解比例。他还设计了“单位表”“简分数表”和“繁分数表”,这些都是以正方形为单位的,他的这种教学减轻了儿童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和算术教学的困难。

裴斯泰洛齐分析了读、写、算的教学和经验及心理过程之后,总结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因此,直观是一切概念得以清晰起来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