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1715—1780)与法国其他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是,在启蒙运动的政治理论上未提出特别有影响的宏论,但他的哲学认识论却使他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尤其是认识论史上的一个关键性的哲学家,成为认识论历史转折点上的重要人物。应当说,孔狄亚克在教育问题上的论述没有其他启蒙思想家那么直白,从他的著述中我们也无法进行直接的研究。这里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就是研究他的哲学认识论思想如何对人们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所起的作用。
孔狄亚克,1714年9月30日生于格榕诺布尔(Grenoble)。他性格内向,喜爱钻研,涉足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因此被称为18世纪法国的哲学家、语言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深受洛克思想的影响,其《人类知识起源论》(Essai Sur L’ Origine des Connaissances Humaines,1746)成为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之后又一部研究感觉经验论的重要著作。他的一生与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们过往甚密。伏尔泰对孔狄亚克赞赏备至,甚至将他与洛克相提并论。他与教育相关的事迹可以从他编写的教材,如《学习教程》《逻辑学》略见一斑。由于他发表了一套为帕尔马法国宫廷年轻的斐迪南公爵设计的学习大纲,因此有的教育史学家评论说:“孔狄亚克是一位公认的教育学专家。”[40]他于1780年2月逝世。
作为一个感觉经验主义哲学家,孔狄亚克的哲学认识论思想发挥了洛克的观点,具有明显的政治和教育意义。
一、感觉主义思想
孔狄亚克充分肯定人类的认识活动始于感觉,又都可以归结为感觉,成为感觉转换了的形式。他极力推崇感觉是人类心灵在认识过程中最初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他认为,感觉可以为我们提供认识真理的材料。它至少包含两种带有关键件的因素,一是我们感觉到了的感知,这需要感觉器官作为媒介。只有在具备感觉器官的条件下,才能有感觉经验,才能对感觉有所感知。二是我们与外界事物的关系。这就是说,必须有外界存在的事物和我们发生关系,我们才能有感觉。外界事物的刺激是产生感觉的原因。感觉为认识活动提供材料,感觉材料是认识活动最初取得的简单的成果,却不是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对象是真实的客观事物。
孔狄亚克认为从认识主体方面看,感觉产生于感觉器官,即感官。一种感官专司一种职能,产生一种感觉,不能兼及别种活动,摄取其他感知经验。
显然,孔狄亚克是一个坚定的感觉主义者,一再宣称感觉是人类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表明,如果我们有特殊的观念和一般的观念,我们的理智就能够进行各种活动,我们就有各种欲望以及或服从或抵制的**;如果愉悦和苦恼是我们能力的发展的唯一的基质,那么,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们的知识和**是与感觉相伴而生的欢乐与痛苦的结果。总之,我们的一切理智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都可以追溯到感觉。
二、经验主义思想
在法国历史的转折点上,孔狄亚克树立以经验为核心的新体系。他劝导人们倾听经验,关注经验和习惯,无论是感性知觉或创制观念,都涉及经验和习惯,都来源于经验,尔后形成习惯。经验主义重视经验,紧紧把握经验而追踪人类认识的根源,围绕经验而展开认识论的探讨。他说,我们唯一的目的应该是求教于经验,根据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来进行推理。孔狄亚克注重活动和环境对人类认识发生的作用,因此他对经验的解释含有唯物主义因素。他强调经验很早就对我们起作用,从那里可以获得观念;观念来源于感觉,感觉是经验中的基本因素,一切经验都可以划归为感觉。感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结果;经验自然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物质的东西作为前提的。孔狄亚克也注意经验,包括观察,通过观察而获得的事实拥有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也是对经验做的唯物主义的论证。
三、知识学思想
哲学史学家们评论17、18世纪西欧哲学家的思想时认为,寻求确定的知识,并为这种知识建立基本原则是哲学家们的一种趋同现象,他们力图发掘人类认识的基础,借以构筑知识大厦。孔狄亚克就是在这种思想模式下撰写《人类知识起源论》一书的。在书中他肯定通过感觉产生观念、概念,观念、概念可以分解和组合。这部书的主要目的是要研究人类精神,了解人类精神的运动,观察这种活动以什么方式而相互结合,注意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以便获得我们可能具有的一切智慧。孔狄亚克与洛克一样反对天赋观念说。他说:“哲学家们从假定天赋观念出发,开头就铸成大错,是不能得到知识的。他们那些应用在抽象名词上的原则,只能产生出一些荒唐可笑的意见,只能凭借那种必然围绕着它们的蒙昧来负隅顽抗,抵制批判。”[41]孔狄亚克所指的哲学家就是以笛卡尔为首的笛卡尔派哲学家。孔狄亚克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外界事物、外界环境对人类认识所能起到的作用,坚决反对天赋观念说。他说:“我不能进一步知道天赋观念的体系属于谁,属于哪个民族或哪些哲学家;但是这些体系大大阻碍了推理艺术的进步,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42]
孔狄亚克强调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随着感觉的扩展,人类知识的范围也日趋扩大,而感觉是人类的感觉器官受到外部事物刺激的结果。在处理知识的问题上,他指出要记取自然的教诲,即进行观察、分析的教诲,通过观察、分析而建立科学。观察、分析是认知主体的心理活动,要实现这种活动,必须有外部事物的存在作为前提。孔狄亚克的知识论思想显然比洛克前进了一步。因为洛克是这样规定知识的,即知识同观念打交道,是对两个观念相左与否的知觉,有了这种知觉,才算有知识。如果没有这种知觉,尽管我们可以猜测和信仰,但那还不是知识,没有达到成为知识的程度。在洛克看来,知识是认知主体的观念。事实上,它设定观念是思想的材料,而不涉及观念所由以形成的物质事物。经验不是关于实在世界的经验,而是关于经验本身的经验。
由于在认识论上,孔狄亚克坚持经验主义、感觉主义路线,反对笛卡尔等的唯理主义者的认识论体系,着重反对他们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因此,孔狄亚克说:“要认知风景,蓦然看她一下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渐次看它每部分。与其以一瞥而总览一切,我们不如把眼光连续不断地落在一个对象、又一个对象上。这是自然教诲我们的一切。如果她给我们立刻观看许多事物的能力,她也给我们只注视一件事物的能力,这就是:引导我们的眼睛趋向一个单一的事物,这是一种能力,它是我们组织的结果。依靠这种能力,我们获得从视觉得来的一切知识。”[43]这里,孔狄亚克提出了获取知识的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相对应。分析法重观察经验,从观察经验中吸取知识。
当然,孔狄亚克把人类的认识归结为或还原为感觉,使之单一化,成为一维的线性活动,忽视了认知结构的层次性。为此有学者评论说,他的《感觉论》精心定制了一种知识论,这种知识论是完全建立在由感觉提供和由观察心灵以纯粹被动的方式接收来的原始材料之上的。他认为感觉不仅是感官、知觉范围以内的人类经验的各种不同的内容的终极源泉,也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切更复杂的活动的终极源泉。注意、比较、分辨、抽象,甚至我们最深奥的观念的组合,都被仅仅看作具有或多或少明显性质的感觉的变形。
值得注意的是,孔狄亚克的《学习教程》虽然是一个学习计划,但它具有历史意义,因为它是早期的一个课程范例。它旨在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而不是去积累。它尽力为儿童把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按自然顺序排列,从人类最早期的神话开始,直到现代的科学。在这里,孔狄亚克不仅在近代有关综合课程的概念方面,而且在随后形成的有关儿童应依照自己的发展阶段再体验人类的历史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44]在这一点上,他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波及卢梭。
四、哲学思想的教育学意义
首先,孔狄亚克继承了洛克的思想,包括他的白板论思想。人在本性上是平等的,不仅在价值上平等,而且在智慧、才能和禀赋上也是平等的。儿童降生时,头脑是一张白纸,既无原始的罪恶,也没有原始的功绩。假定世袭的优越性不过是支持贵族特权的一种诡计,如果人确实通过教育培养和环境熏陶全都可以逐渐完善,那么,就没有为社会不平等辩护的理由了。[45]
其次,孔狄亚克注意到如何发挥人的才智,也注意到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并由感觉主义引申出革命性的结论。他在《学习教程》中指出,我们应该剖析精神,观察理智的活动以及心灵的习惯和观念的形成。人类的知识进步迟缓,正是因为人没有充分的认识自己的精神,也没有感到运用这种精神的必要性。理性的出现并不受年龄的限制,需要让儿童认识自己心灵的能力,使他感到有必要加以利用,因此,必须改革教育,创造环境,为儿童提供进行观察和开发才智的机会,使之取得经验,培育良好的习惯。马克思和恩格斯评论说:“因此,人的全部发展都取决于教育和外部环境。把孔狄亚克从法国各学派中排挤出去的正是折衷主义哲学。”[46]他们正确地阐明了孔狄亚克的观点,说他证明了不只有心灵,还有感觉;不只有创造观念的艺术,还有感性知觉的艺术关系到经验和习惯。但既然教育和外部环境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人的发展需要,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就应该实行相应的变革。尽管孔狄亚克在表达这种观点时有些含蓄,但其思想已经自然地包含着这种逻辑结论。
最后,孔狄亚克认为人才是学习的结果。在人才既然不是天生的,那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问题上,孔狄亚克的回答是:人才是学习的结果。进一步说,人是通过感觉获得知识、认识真理、增长智力的。人的知识、能力来源于感觉。“这部著作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我们的一切知识和一切能力如何都来自感官,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都来自感觉。”[47]这是他在《〈感觉论〉的理论节要》一文中的开篇语。
孔狄亚克的启蒙教育思想是通过他的启蒙哲学来传递的。他的感觉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不仅为人类获得知识、洞察世界和自然探明了路线,而且也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方法和途径。但必须指出的是,他在哲学领域为法国启蒙运动扫清了道路,奠定了认识论的基础,实际上为法国18世纪的唯物主义思潮做了重要的准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爱尔维修成为他的追随者,“直接受孔狄亚克的影响而写成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同代人爱尔维修所著的书名难以翻译的《精神论》”[48]。该书承袭了他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变形的感觉的学说,去掉了他思想中的唯灵主义因素,变更他的体系结构,展现那里蕴含的革命成分,使之成为有力的斗争武器。不仅如此,爱尔维修的伦理唯物主义在边沁的政治哲学中变成功利原则。这种原则传播趋乐避苦思想。英国的J. S·密尔以爱尔维修为中介,接受了孔狄亚克的思想,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由经验派生出来的,人的性格能够通过教育和社会的改革变更到无限定的程度。杰斐逊在思考教育与民主政治和政体的关系这个最具现代性的问题时,也是通过爱尔维修继承了孔狄亚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