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 良知的生存论存在论基础(1 / 1)

良知分析将从对这种现象的一种未经分辨的现有情形开始: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良知总给出某种可领会的东西。所以,就生存论现象来说,良知所开展的、所归属的范围也就是组建此之在这种展开状态的那些生存论现象[4]。现身、领会、话语、沉沦的最一般的结构已经剖析过了。现在我们若把良知问题放在这一系列现象里来讨论,却不是要把那里剖析而得的结构当作表格运用到此在开展的一种特殊“例子”上去。毋宁说,良知阐释是要推进早先对“此”之展开状态的分析;不仅如此,它还要从此在的本真存在着眼而更源始地把握早先的分析。

我们称之为此在的这一存在者通过展开状态而存在于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它即是它的此。它连同它的世界为它本身在此,以至于首先与通常它是从它所操劳的“世界”方面把能在展开出来的。此在作为能在存在,而能在一向已经委弃给某些确定的可能性了。这是因为此在是一被抛的存在者——这一存在者的被抛境况通过具有情绪的存在或多或少清楚入里地展开了。现身(情绪)同样源始地包含有领会。从而,此在是“知道”它于何处共自己存在的——这里谈的只是要么它向着它本身的种种可能性筹划自己,要么由于消散于常人而听任公众解释向自己提供这些可能性。但在生存论上,只因为此在作为有所领会的共在能听从他人,后一种情况才可能发生。此在迷失在常人的公论与闲言之中,它在去听常人本身之际对本己的自我充耳不闻。苟若能把此在从这种充耳不闻其自身的迷失状态中带回来——当然是通过它自己——那它就首须能找到它自己:那个曾充耳不闻自身的它自己,那个在去听常人之际而充耳不闻自身的它自己。必须打断去听常人,这就是说,必须由此在本身给与它自己一种听的可能性——这种听将中断去听常人。这样一种打断的可能性在于直接被呼唤。同这种呼声的性质相应,这种呼声所唤起的听同那种迷失了的听相比处处都截然相反,在唤起这种听的时候,这种呼声就打断了此在充耳不闻自身而去听常人的情形。这两种听是截然相反的:若说迷失了的听沉迷于日常“新奇”闲言中各式各样模棱两可的“嘈杂”,那这呼声必定以不嘈不杂、明白单义、无容好奇立足的方式呼唤着。以这种方式呼唤着而令人有所领会的东西即是良知。

我们把呼唤作为话语的一种样式。话语使可理解性得以分环勾连。把良知的特征描述为呼声绝非只是一种“形容”,像康德用法庭表象来形容良知那样。对话语从而也对呼声来说,付诸音声是非本质性的,这一点不该忽视。一切道出与“呼出”都已经以话语为前提。[5]若说日常的解释把良知认识为一种“声音”,那这种解释想到的主要不是付诸音声,实际上也没有付诸音声这回事现成摆在那里;在这里,“声音”实被看作“供人领会”。在呼声的开展倾向中有着推动,有着陡然惊动这一类环节。呼声由远及近,惟欲回归者闻之。

对于良知的生存论结构分析来说,上面对良知的标识还只勾画出了现象上的视野。我们并非拿这种现象同一种呼声相比较,而是从对此在具有组建作用的展开状态出发来把它理解为一种话语。我们的考察从一开始就避而不走那首先摆在良知解释面前的道路:把良知引向到知、情、意这些灵魂能力之一,或把它解释为这些能力的混合产物。面对良知这类现象,套在分门别类的灵魂能力和个人行为上面的游移无据的框框在存在论人类学上何其简陋不足,可谓有目共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