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实质来说,就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能够在实践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合理的自由发展的个人,成为“有个性的个人”[16],即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要实现人的真实解放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就必须解放人的个性。“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17]“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18]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9]。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克服劳动的固定化、片面化,使其成为真正的自由劳动。这就是说,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都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地选择活动领域,进行自由创造。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不受旧式分工的限制,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20]
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21]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首要的是克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克服外在的异己力量对人的发展的强制,使人的发展有更大的自由度;其次,要扩大人们的普遍交往,使每个人能够在广泛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再次,要使个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联合起来的个人能够实现对他们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和共同控制。
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22]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发展各个方面之间关系的揭示:作为全面发展的个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自由个性的形成有赖于素质、能力的提高,素质、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一定的劳动生产实践,而新的劳动生产实践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合理调整。马克思在谈及人的全面发展时,涉及人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但主要是从克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和旧式分工对人的强制来提出问题和考虑问题的。这是因为,不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旧式分工,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过是一句空话。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阐发始终没有离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全面发展,其途径和条件主要有: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民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日益改善,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当人们的基本需要还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甚至很难提出全面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来。“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23]
二是社会关系的合理构建。人不能在社会之外的“真空”中生活,也不能在这样的“真空”中发展。“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24]社会制度与社会关系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能力发挥和实现的程度以及人的发展的协调程度。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解决社会生活的分裂,扫除社会关系中的障碍。
三是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它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25]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必然包含着社会交往的普遍性。扩大社会交往,自觉参与交往,这是人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扩展自己的发展舞台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方式。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使社会交往普遍发展。
四是教育的充分发展。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6]。教育是社会遗传的基本方式,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教育可以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帮助培养健全的人格。加强教育,这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前者就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人总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来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并积极创造条件来加快自己的全面发展。对于人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将其概括为依次更替的三个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
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这一历史阶段是同前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在这一阶段,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如血缘共同体和地缘共同体。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限于共同体内部,只是在孤立的地点和狭窄的范围内发生地方性联系。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27]。在这一阶段上,人身依附关系同时形成了统治与隶属的关系,“这些统治和隶属关系构成所有原始的财产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灭亡的必要酵母,同时它们又表现出这些关系的局限性”[28]。
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这一历史阶段是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在这一阶段,人们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具有了个体的相对独立性。与此同时,人们之间形成了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然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物”的中介,社会关系常常以异己的物的关系的形式同个人相对立,所以人的发展依然受到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限制,其典型表现是人依赖于物,物支配人。不过,这种物的依赖关系本身也有双重作用,它“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29],从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0]的阶段。这一历史阶段是同未来社会的经济形式相适应的。在这一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是置于人们的共同控制之下;人们在共同占有和共同控制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生产、自由交换。这样,人们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31]。
总体来看,人的发展状况是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程度也在提高。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之前的社会有其严重的局限性,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些社会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梯。“留恋那种原始的丰富,是可笑的,相信必须停留在那种完全空虚之中,也是可笑的。”[32]尽管这些社会的发展客观上有助于人的发展,但真正自觉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纲领,还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的。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