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进步既是实践进步的记载与表现,又是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引领与向导。30多年来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前提,就是逐渐清理和超越了多种思想和理论误解并恢复了对于这些重大问题的正解。持续不断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开启了新思路和新天地。这里我们重点谈到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
1.真理观——由绝对真理观到实践真理观
30多年前的思想解放是从破除“两个凡是”,重新确立真理标准和实践论的真理观开始的。从哲学的角度看,“两个凡是”直接看来是对毛泽东的无限尊重,实际上所信奉的是一种绝对主义的真理观,其关键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神化,并使之无形中被教条化和僵化。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它的具体运用需要依据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果脱离了一定的对象和条件,则其性质和功能都会发生转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是在破除一种真理观和构建一种真理观中得以发展的。破除什么真理观?就是绝对真理观,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自身看作一种绝对真理的观念。过去我们相信有一种永恒不变的真理,这种真理可以不以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而普遍适用。这种真理观由于直接运用于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因此被罩上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圣辉,变得不可置疑、不可讨论。但它实际上既是对真理的误解,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由于这样的误解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联系到一块,所以它就不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而变成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所以影响格外之大。
改革开放是从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的,既要破除学术上的绝对真理观又要破除意识形态上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论,所以它具有一身二任的功能。首先它要在学术上恢复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恢复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确立实践在产生、实现、检验和发展认识真理性方面的权威地位,从学术上确立正确的真理观。这个真理观就是实践真理观,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实现真理、发展真理。将实践真理观运用于马克思主义自身,才能破除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观,承认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应当也能够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获得发展,这样就使马克思主义回到了应有的认识论的地位和实践论的地位。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理解和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样,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哲学和思想基础,成为我国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哲学认识论的革命引领了中国的政治革命。
2.哲学观——由哲学万能论到哲学实践论
如果说真理观涉及所有的理论,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应当如何来定位呢?这里首先要破除的是“哲学万能论”的观念。过去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哲学,好像学了哲学,一切现实问题、思想问题和实践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还曾经搞过一个全民学哲学用哲学的运动,希望哲学能直接解决全民各行各业的各种复杂多样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哲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于是又产生一种新的舆论叫做“哲学无用论”。由于赋予哲学过高的要求与期盼,因此又把它变成了一种无用的东西。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哲学的进一步的发展,今天的人们对哲学的功能有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义。
哲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终极性的追求,它关注人类的命运,关注人类思想的状态。哲学最重要的特性还是在它寻根究底、追踪溯源,因此它具有一种致极性的特征。致极性实际上表明哲学活跃在有限与无限的边界。人们生活在有限世界之中,而又力求超越有限走向无限。由于人所具有的局限性,人要实际地真正进入无限世界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人们要么寄希望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要么进入一种虚幻的理念世界。现实的人们所能达到的实际上是极限,极限是有限与无限的边界,是最大限度的有限,是无限世界的底线或边界。哲学正是人类的致极性追求的理论表现。哲学帮助人们达到知识和思维的极限,而这种极限正是有限与无限的边界。所以哲学的功能是帮助人类去寻找理性已经达到的极限,并且对这一极限加以反思,帮助人类去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去发展理性地把握世界的能力。这就是哲学应有的功能。哲学的这种功能记载了和满足着人类寻求不断地提升理性和提升境界这样一种要求,因此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尽管哲学并不能够直接地解决现实的具体生存活动中的问题,但可以通过转化为世界观、转化为人生观、转化为价值观、转化为方法论来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认为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观——由单一僵化理解到中国化理解
第三个方面的观念变化是马克思主义观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最初是通过苏联的中介,也深受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模式的影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给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久远的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列宁主义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造就了一个新的制度、一种新的运动。这是人类思想理论的一次重大进步,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中,由于对于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的误解,照抄照搬,造成了思想和理论上的诸多失误,尤其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4章2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实际上长久地影响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978年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超越苏联式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努力突破苏联模式。在30多年里我国学界产生了两个方向的思想运动。
第一个方面的思想运动就是“回到马克思(Return to Karl Marx)”。通过回到马克思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超越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努力应该说贯穿在30年的理论研究发展历程中,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去研读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等。这样的学术努力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使之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的思想运动就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程,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方面的理论成果主要以两种方式表现和存在:一种形式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等。它们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进行的理论创造,集中了全民族的智慧,也凝结和提升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丰富经验。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学者们在论坛哲学中所作出的种种理论创造,涉及诸多的领域,研究了大量的问题,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4.社会主义观——由标准的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和社会主义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命运三位一体。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有着诸多的误解:第一个方面的误解是认为社会主义已经由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设计好了,我们只需要照图施工;第二个方面的误解是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标准的模式,所有的与标准模式不一样的模式就是修正主义;第三个方面的误解是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截然对立的,而资本主义的所有东西都是坏东西,资本主义搞过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搞了。由于这三大误解甚至更多的误解,我们所接受的主要是一种传统的、统一的标准模式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偏执的、僵死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的最重大进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精华,又根据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实践和中国的实际,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思想理论创造。改革开放以来,从走出传统社会主义到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等作出了至今仍然让人振聋发聩的论断。而这一切又都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内在相关,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获得了最广泛的基础,也找到了应用和实践的场所。
5.现代化观——由拒斥现代化到积极加入世界现代化
第五个方面是现代化的观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定要走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才能获得最现实的生命基础。但是我们过去恰恰对现代化充满着误解,中华民族与现代化的关系从近代以来一直就没处理好。近代中国严重闭关自守,不知世界现代化为何物。1840年以来,中国面对用现代化武装起来的发达国家的入侵,长期处于畏惧现代化的状态和心态。“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开启了对于现代化的追寻,但很快地由于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无法真正去搞现代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某些误解,一直到1966年搞“**”,实际上全面拒斥现代化。直到1978年以来我们才能真正在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去创造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西方式现代化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当年苏联东欧现代化的异地再现,更不是东亚现代化的直接模仿,而是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基地上的一次变革与创新,其最关键点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与文化内在地结合起来。现代化在当代中国深入人心,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力量。
6.中国文化观——由拒斥中国传统文化到立足中华文化的综合创新
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但现代化的发展却意味着并要求对于传统的批判与超越。“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于批判中国封建文化、接受现代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现代化未能实际地得到建设与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往往是在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摇摆。“**”彻底割断了与文化传统的血肉联系,中国的文化建设陷入到重重困境。30多年来,一方面是现代化在我国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地认真学习、保护、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为当代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柱,时代精神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发挥和弘扬,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获得了坚实的历史基地。
以上六大观念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理论问题群的核心,也是当代中国在思想理论上面临过的最大思想纷争。在这些问题上曾经有过诸多的误解,妨碍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而30年来在这六大观念上所取得的进步则既推动和引领了社会进步,也反映和记载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