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1 / 1)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仅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里涉及的是意识同它的生理基础的关系;意识是存在的反映,这里涉及的是意识同它的内容的关系,涉及的是意识的本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从主体与客体、观念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对意识的本质所作出的科学规定。这表明,在意识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坚持的是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反映”(Reflexion)概念最初是用来形容光的反射性质的。一般说来,人的意识活动也具有这种类似反射性的特征。当客体作用于人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后,人就会相应地作出“反映”,并能在思维着的头脑中“复制”、“再现”客体。因此,就意识的内容来看,人们的反映活动的确带有某种“反射”的特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绝不是简单的反射论,相反,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本质上不是一种“反射”现象,而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关系,是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一种观念把握方式。人的反映不仅以心理活动为基础,而且以生产实践、社会交往、语言符号为基础,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一种主体的、社会性的反映。

同时,人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也不是盲目直观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反映。这主要表现在:人的反映是有目的、有选择的反映,不仅指向客体,而且还能指向主体自身;不仅能反映客体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反映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能够超前地反映客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反映现存的客观事物,而且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自由的想象,能“虚构”出客观世界本身没有原型的“观念事物”、“理想客体”。因此,人的反映活动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对物质客体的意识是经过思维着的头脑观念地“改造过”的。

被观念地“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显然不同于外在的、未被人脑改造过的物质本身,主观形象也不同于客观原型本身。因此,意识具有主观性特征。但是,这种主观性归根到底不能离开客观事物而独立存在,有着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即使是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意识,归根到底也是对于存在的反映。如宗教虚构的上帝观念不过是把自然的力量神圣化,或是使人间的力量具有超人间的威力罢了。这就是说,意识不管具有多么浓厚的主观色彩,不管披上什么样的神秘外衣,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9]

就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形态而言,可以把意识划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是人同自身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现实生活过程、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产生的观念,或者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的观念,或者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观念,或者是关于他们自身的状况的观念。显然,在这几种情况下,这些观念都是他们的现实关系和活动、他们的生产、他们的交往、〈他们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有意识的表现,而不管这种表现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10]。

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自现实生活、社会存在,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也是由现实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的。

“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艺术]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走锭精纺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阿基里斯能够同火药和铅弹并存吗?或者,《伊利亚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11]这就是说,古希腊的自然观、社会观与自动纺织机、机车等不能“并存”,歌谣、传说等和活字盘、印刷机不能“并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希腊的自然观、社会观的基础是古代生产方式,而走锭精纺机、蒸汽机车体现的是近代生产方式;歌谣、传说是用口语传播,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传播者声音所及范围的限制,而活字盘、印刷机形成的信息传播方式超越了这种时空的限制,显现为一个更大的时空结构。一句话,歌谣、传说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所体现的和活字盘、印刷机所代表的不是同一性质的生产方式,因而不能“并存”。“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2]。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3]。

否定意识的反映性以及反映的摹写性,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之中;看不到意识的创造性,就会陷入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之中。意识是创造性的反映,而不是机械的、镜面式的摹写;创造是以反映为基础的创造,而不是脱离摹写的随心所欲的创造。意识是反映、选择和建构的统一,既有客体性又有主体性,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既具有反映性又具有创造性。一句话,反映和创造的统一是意识的本质特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意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