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岳思考了很久。
原本经营很好的公司,经历了被骗货及自己入狱之后,原本已萧条不堪勉强维持。这是今后安身立命的基础啊。婚姻既然已无可挽回,结束了也未尝不可。只是这点原本已很少的“经济基础”再给了她,今后该如何生活?没了创业资本,难道再去求职打工不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忽然响彻耳际。
金钱乃身外之物,凭我的才能一定还会得到。结束这桩无爱的婚姻迫在眉睫。他终于想通了——再说,给了詹新燕也等于给了儿子,毕竟她抚养儿子需要金钱。
项岳跟廖东源合计了一下公司的财产。除去债务及员工工资和其他成本开支,总共还有5万多元。
他对廖东源说:“东源,真是对不起。我跟你在一起经商其实……对你很不利,应该说给你带来了不少麻烦。”
“快别这么说。”廖东源依旧面露微笑道:“咱俩能够在一起这是缘分。金钱重要,但是友谊和经验更重要。”
项岳说:“跟你直说吧。我现在面临婚姻解体的危机。除了房子和存款,我还不得不把公司的这部分收益分给她一部分。所以……”
廖东源明白了:“你是说……你不打算跟我继续合作下去了?”
项岳点了点头:“我实在是很惭愧,对不起你。”
廖东源说:“没关系。我把公司账上的钱分一半给你。”他苦笑了一下:“我们没有合作经商的命运了。”
“我不能拿那么多。你也不容易。还要继续做下去。你……给我两万吧。分给她一万,我留一万做生活费。”
廖东源想了想说:“好吧。”他又问道:“你今后打算干什么?”
“还没想好。也许去深圳或者东部某个地方打工?”项岳确实没有具体的计划。
就这样,项岳再次给了詹新燕1万元。两人协议离婚。儿子交由詹新燕抚养,项岳可以随时联系她看望。
“或许咱俩当初结婚就是个错误。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拿到离婚证后,他对她说。
詹新燕冷笑:“如果不是父亲的关系,我怎么会跟你认识跟你结婚?”
“那是我高攀你了?”
“是我自己有眼无珠。”
闻听此言项岳也冷笑了:“哈哈,那……对不住你了。跟我结婚没过上你希望的好日子。今后把孩子照顾好吧,他长大成人之前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跟我商量。”看着这个已是前妻的女人,他还是发自内心地说。
“应该不用了。我会把他好好养大。”詹新燕以藐视的目光看了前夫一眼。她的目的已达到,无需再跟这个固执而又不懂感情的人说什么了。
一套住房外加将近两万元,在90年代初期怎么说也是个令人羡慕的富婆了。
项岳带着儿子在市内的公园和动物园以及科技馆游玩了几天。他为儿子拍下了许多童年的唯美画面。
从小家里搬出去之后,他租了一套36平米的小房子,月租只要150元。
离婚的事自然得告知父母家人。
这件大事又在家里引起了热烈争论。父母首先持激烈反对态度。虽然此时反对已毫无意义。兄弟姐妹们则多数支持他。
“你怎么一声不吭就把婚给离了?!嗯?”母亲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就算你俩合不来,可还有聪聪呢!你这么做对得起孩子吗?”
父亲的责备要缓和得多:“跃进,离婚这件大事,你不跟父母打招呼这是你的不对。”
“这件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我要是跟你们说,你们肯定不同意。到头来搞得大家都不快活,最后还是要离。我想就不如先斩后奏了。”项岳据理力争。
姐姐倒是很理解:“其实离了也好。跃进跟她从一开始就很勉强,这是早晚的事。”
妹妹则更支持他:“什么书记的女儿啊,从小惯坏了。她父亲一走立马原形毕露。没本事还整天跟我哥闹腾,早离早好。”
“你懂什么?离婚对聪聪影响有多大啊?你想过没有?”母亲立即反驳。
“那也比看到父母整天吵架和冷战要好。”
……
父亲问他:“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办?”
“我正在考虑。要么去南方打工或者重新创业。我有几个大学同学在那边。”此时,项岳得知大学同窗莫天奇等人已经去了深圳。
“哦。”父亲点点头。
项岳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着,同时阅读大量报刊杂志,寻找各种商机。
这天,他忽然被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
这篇文章介绍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一本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是中国第一部描写留学生出国经历的小说,而且是一本励志型的纪实自传体小说,作者名为周励。书中详细生动真实地描写了她如何走上自费留学出国之路,到了美国又如何创业成功。
当年刚刚打开国门不久,这本书一石击起千层浪,开启了人们向往外部世界的心扉。犹如苍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照射着前方朦胧且金光灿烂的未来。
项岳立即被文章打动了。
一个女人尚且能在美国混出个模样来,我一个堂堂大男人,一个集项羽和岳飞之胆识于一身的人怎能不成功?
此时自己刚好恢复单身,无牵无挂去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放松心情,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岂不是再合适不过?
原本躺在**阅读报纸的他,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他立马骑车跑到书店去寻找这本书。几天之内他就把这本洋洋40万字的大部头读完了。当然,有些章节他是跳跃着读的。感兴趣的关键章节才仔细阅读。
书还没有读完,他已在心里暗下决心:出国去!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美国!
想起仍在德国做教授的师傅朱哲宇,项岳马上给他写了一封航空信,告知了自己目前情况以及去美国留学的打算。
师傅很快就回信了。
朱哲宇在信中说:得悉你的经历,我也深感遗憾。命运真是无法预料。目前最关键的是——你要走好前面的路。虽然未来有更多不可知,但我们必须努力拼搏。抱怨、蹉跎、灰心都没用,后退是绝没有出路的。你想去美国很好,我坚决支持。走出国门你就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大,到处都有精彩。首先你要努力学好英语,争取口语听力过关。我有个同学在美国,我想他可以帮到你。
太好了!师傅的支持和鼓励,好似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把之前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
他立即开始谋划出国事项。首先必须通过托福和GRE考试。
项岳毕业后基本不看英语,但毕竟基础还在那里。他立即到书店和图书馆抱回来一堆英语书。那时最流行的《新概念英语》是他每天的必读书。他买了最新式收录机,反复收听这本书的磁带,第一册和第二册课文几乎全背了下来。
当年电视里正在播放一档场景式英语教学节目《走遍美国》。他每天必看一课不落。
对于许多难以记住的英文单词,他采用了“死缠烂打”的方式。墙面上、柜门上、冰箱门上、饭桌上……目光所及之处,全部贴满了英文单词。
李阳教的是“疯狂英语”,项岳觉得自己当年比他还疯狂——为出国死磕硬拼了!
经过3个多月的疯狂努力,他信心百倍去了考场。
最终,他的托福考试得了605分。他捧着成绩单激动不已。GRE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也基本过关了。他申请了美国七八所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填写了一大摞申请表,复印了成绩单和学位证书。师傅的老同学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为他写了导师推荐信。他又按对方学校的要求寄送或补送了各种申请材料。
美国的三所大学先后给他发出了录取通知书。项岳心知,最重要的是能否拿到助教金。以自己目前的经济条件,没有奖学金是很难在美国生存的。打工是自然要打的,但奖学金更有保障。
等待的日子漫长而又令人焦灼。
他算了算,手上的资金已经不多,扣除去美国的机票所剩无几。因此,他只得节衣缩食尽量节省开支。每天宅在出租房里看书读报,除了吃饭和缴纳水电费之外几乎不花一分钱。
终于等来了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在师傅的同学吴教授大力帮助下,史丹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入学通知书来了!学校为他提供全免学费,每月还有一定数量的助教金,总值大约为每年20000美元,也就是说每月平均有1600多美元。
太好了!出国留学还能拿奖学金,这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美国佬还真够大方的哈。
原本山重水复疑无路,现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此时的项岳,绝没想到他随便填写的这个“工商管理”专业——纯粹是为了奖学金,会成为后来国内炙手可热的“MBA”——高端管理人才必读的专业。
他立即忙碌着办护照和签证。
跟所有去美国留学的人一样,他备齐了所有文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北京的美国领事馆。他早就听说很多人都被拒签。虽然自己的材料没有任何瑕疵,但看到那些被拒签的人垂头丧气地走出来,他还是很惶惑。
终于轮到他了。没想到那位大胡子签证官只看了一下他的大学录取通知和附件,就抬头看着他并自言自语地说,“Oh,Stanford,Scholarship!”然后二话不说就批准了他的签证。他当时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拿到签证后,他立即信心百倍地跨出了领事馆大门,并感到身后追随着一大波羡慕和嫉妒的目光。立即就有人撵上他,询问签证通过的过程。
抬头举目望去,四月的北京万里无云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