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1 / 1)

【原文】

使我介然[1]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2]。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3]。朝甚除[4],田甚芜[5],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6],财货有余。是谓盗夸[7],非道也哉。

【注释】

[1]介然:介石是地界的界标,非常坚固。这里取其坚定,确定的意思。

[2]唯施是畏:施,与迤音义相通,斜行这里指走邪路。

[3]好径:邪径,这里指歪门邪道。

[4]除:荒废、腐败。

[5]田甚芜:田地非常荒芜。

[6]厌饮食:饱得再也吃不下东西了。厌,饱足。

[7]盗夸:夸,从大。盗夸,指大盗,强盗头子。

【译文】

假我非常确信道的存在和作用,更加坚定走大道的决心,只害怕会走上邪路。

大道非常平坦,可就是有人喜欢走歪门邪道。朝政败坏混乱,田地荒芜,国库空虚,可仍有人穿着华丽的衣服,佩带宝剑,美味吃得饱到吃不下东西,家里储存着多余的财货。这简直就是强盗头子,太无道了!

【阐述】

一个人最怕的是入于邪途,也就是最怕偏离大道。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这里的“好径”,就是指喜欢走歪门邪道。“大道”本来很平坦,容易行进的,但是人们偏偏就是不走容易走的路,而要行走在难行的邪路。其实人们都愿意走平坦易行的路的,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走入歧途呢?可能是因为他们把邪路当成了正道,误入歧途。总是过分地贪求,从而做出过分的行为。

“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论语雍也篇》),这是说个人有修养,没有公事绝不到长官家里去送礼行贿。官场内,有人主动出击四处挥洒金钱,有人在家等着金钱直接上门,也有人直来直去索取贿赂。

诸侯在虢地会盟,诸侯国的大夫们正在制定休战的盟约,鲁国的季武子却趁机攻占了莒国的郓城。莒国向参会的各国控告这一不义之举。楚国认为鲁国失信,主张杀死鲁国的盟使叔孙穆子。晋国大夫乐王鲋向叔孙穆子索取贿赂,许诺说自己替他向楚国说情。

叔孙穆子拒绝了。叔孙穆子的家臣梁其胫劝说道:钱财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只要拿出一些钱财,就可以免去一死,你为什么要吝惜呢?

叔孙穆子说,你不明白。我奉国君的命令来参加会盟,现在国家有罪,我却用钱财保住自己的性命,这说明我来会盟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我这样做,和用钱财达到私欲有什么区别?虽然我能免一死,今后还怎么代表国家与其他诸侯来往?我行贿保住性命的办法,一定会有人仿效我,并四处宣扬说某国的卿就这样做过。我为了保住性命,就树立了一个行贿免死的榜样。君子总是担心自己行事不正,因为会导致别人来效仿,更显得他行事不正。我不是吝惜钱财,而是厌恶行事不正。况且过错并不是由我引起的,我就是被杀也问心无愧。

楚国听说了叔孙穆子的话,敬重他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就不再找他的麻烦了。

叔孙穆子回到鲁国后,季武子去慰劳他。因为季武子的过错,叔孙穆子差点丢了性命,叔孙穆子不肯出去见他。家人都劝说叔孙穆子:还是出门见见吧。

叔孙穆子叹口气,说:我连死都不怕,主要是为保住国家的栋梁。因为一旦栋梁塌了,椽子也毁了,我怕被压着。即使死在国外,只要能保住国内的宗室也是值得的。现在既然使国家免去了大难,我却不能忍受个人的怨恨,不能这样做。

最后,叔孙穆子还是出门去见季武子。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这一场政治风波中,叔孙穆子走的一直都是平坦的大道,没有走什么歪门邪道。他不顾个人安慰,拒绝晋国大夫的索贿,用正义凛然之举维护了国家和生命的尊严。